在网络上看到过一个故事一对做生意的夫妻,由于常年把精力都花在生意上,很少顾及孩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一个软弱的人如何变强大?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个软弱的人如何变强大(废掉一个人的方式)

一个软弱的人如何变强大

在网络上看到过一个故事。

一对做生意的夫妻,由于常年把精力都花在生意上,很少顾及孩子。

为了弥补自己的愧疚,总是给孩子买最贵的玩具,最好的衣服。

可是,孩子的精神世界却非常苍白。

二十多岁从来没有谈过恋爱,

也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什么真正的快乐。

一个缺乏父母交流陪伴的孩子,长大后如何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有人说:”欲望的满足不是满足,而是一种失去自我的放逐。”

物质上的富有并不代表一个人精神上的富有,精神上的丰盈才是高级的快乐。

01、

心理学上说:父母给孩子创造的精神世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

电视剧《都挺好》里,二哥苏明成从小受到母亲偏爱。

即便家庭不富裕,母亲依旧想方设法给苏明成最好的物质生活,省吃俭用满足儿子的需求。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苏明成逐渐养成依赖的习惯,

没有了生活斗志,缺乏责任感,遇事从来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花钱大手大脚,结婚后依然从母亲那靠啃老补贴自己每月的开销。

然而,母亲却突然离世,照顾父亲的重担一下子落在苏明成身上。

夫妻二人和父亲的生活本就矛盾不断,又事业遇阻,

这一切让苏明成仓皇茫然。

很多中国式父母都以为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满足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却忽略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导致很多孩子逐渐养成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精神。

小时候遇事依赖父母,长大后依赖亲友。

却时常忘记漫漫人生路真正能倚靠的自己。

就如歌德的那句:

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

02、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关于物质贫瘠,精神是否一定贫瘠的热门问题。

有位叫@日光微澜的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除了学习课本看不到其他课外书籍。

某天父亲从废品站带回一本非常破旧的故事书,书名叫《365天》。

网友如获至宝,逐字逐句反复阅读。以至于后来对书中内容熟记于心,

随便读一句书中的句子,都能快速回答出是哪一篇章的故事。

即使是一本小小的童话书,也能在网友朽木清灰的生活里,绽放出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

就像网友写的:

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善良、关于快乐的东西。哪怕只有一本书,只要有心,就能发现大大的世界。

有人花费上完买一个包,能开心一周;

有人几十块买一本书,能反复品读一年。

真正的快乐大概就是这种来源于内心的充实感,

这是很多物质条件无法比拟的。

03、

备受争议的《变形记》里,有一个少年叫崔晋。

由于父母娇惯,逐渐养成暴躁叛逆的性格。

与父亲意见稍有不合,脏话连篇,甚至拳打脚踢。

对剧组工作人员更是毫不尊重。

这样的案例,在节目中屡见不鲜。

似乎每一期节目里,富裕家庭的主人公,都以这样的故事开头:

少年气焰嚣张,满身戾气,

在叛逆少年的背后,则是父母的一声声无可奈何的叹息。

很多父母对孩子通过行为传达内心的空白,不悦的行为不以为然。

最终,这种忽视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同时,也一步步反噬自己。

电影《全民目击》中,孙红雷饰演了一位单亲父亲形象。

因女儿骄纵的个性,失手杀害别人。

为了替女儿顶嘴,伪造犯罪现场,一步步将自己送入牢狱之中。

有时候,纵容的孩子一时的任性,可能毁灭的是一个家庭。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俗话说: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一个孩子健康的精神世界却无价。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否丰盈,恰恰反映了是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

04、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曾提出“空心病”的概念:

他发现物质条件丰富的当下,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却在增加。

很多人利用优渥的家庭条件,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将学有所成后拥有一份体面,人人羡慕的事业作为目标。

但是当所有人达到目的后,却突然失去了方向感,

不知道人生后半程的目标,茫然且不知所措。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位美国心理学医生玛德琳·莱文在她《反脆弱养育》一书中给出了解释:这和父母是否用心的陪伴有关,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交流有极大关系,良好的教育方式是孩子拥有健康自我和阳光性格的基本保证。

去年表姐结婚,很多表姐的亲戚朋友也都把自家孩子带上参加宴席。

有些孩子在现场落落大方,和每个人打招呼,开朗乐观。

另外一部分人则怯生生地躲在母亲背后,不敢上前,只想赶紧逃离。

有些父母,碎银几两,却能陪伴孩子,环游各地,伴读伴听;

有些父母,家财万贯,对市场变化了如指掌,

却从未发觉孩子苍白的精神世界。

思想家蒙田说:物质上的不足是容易弥补的,而灵魂上的贫穷则无法补救。

哪有什么水能抵抗饥饿,只不过是暂时营造饱腹的假象。

更没有金钱能置换富足的精神世界。

希望不要在孩子应该提升认知,丰富内在世界的年纪,

先填充了金钱的欲望。

物质丰盈的大人在填充钱袋的同时,

也不要忘记弥补自己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