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入了Playback的Mps-8,初听感觉不错,和此前用过的二嫂音源很不同,开个帖子谈谈者的风格差异,内容一定是非常主观的,请各位本着这样的前提去看(后端:Hifiman香格里拉)。

Playback Mps-8

暗影精灵8最新评测结果(高素质的另一种解释)(1)

此前我用了5年的二嫂K03x,折腾了不少附件,事实证明,二嫂并不是我理想的音源,我也曾不止一次的回想,如果能回到当年,一定不会再选这台机器,在听了一些二嫂新机型之后,对这个牌子彻底没了憧憬,恰好Playback出了新的8系列,在同价位有限的选项里,选择了尝试Mps-8,尽管到手时间很短,距离官方要求的煲机时间还差很久,但毕竟是越级,即便面对没有熟化的Mps-8,K03x也没有任何机会,同时,我也不认为K1x有,但这不重要。

Breaking in the Playback Mps-8

相信多数人都会同意,对于偏中性的音源来说,“素质”这个词向来很重要,而长久以来,我对“素质”这个词一直抱持着些困惑,这也成了我对二嫂声音的困惑,究竟什么是“素质”?应该如何衡量?似乎大家都知道却没有人能讲明白,那么索性放到实际中来,声音“高素质”却机械的器材是否真实存在?为什么会出现古典乐擅长而流行乐一般的“高素质”音源?如果声音“高素质”可能会机械、空泛,那么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声音为什么不是这样?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当然,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见解,没有错误的产品,只有不宜的用家,或许是因为Playback更接近我对音源的期待,我始终认为,那些机械、不够连贯、音色空泛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但绝不是因为“素质”高,因为“现实”这个“素质极限体”就摆在那里,是最好的参照。

大面上讲:

如果你认为“高素质”是专注表达更多细小的声响,那么二嫂应该是更好的选择,旗舰型号声音质地柔和些,听起来相对安定,接续也更流畅。二嫂的胜手在于,更多细小的枝节随着响度抬升被推到注意力前台,一部分成为锚点给听者带来真实感错觉和性价比满足,它的缺点在于,过大的响度会导致淤结,声音周期的演变过程会变得难以分辨,而被突出的小枝节又无法代替声音的全过程再现,因此,二嫂的音源总会呈现出一种钢性的声底(这与软硬无关),流动感不佳,往往音头之后,接续失调,音色模具化,声音框架也难以伸展,那种靠前的声像虽然过瘾,但内化情绪不足,导致声音机械、直愣。现在来看,提升响度和信息增加是两码事。

Esoteric K03x

暗影精灵8最新评测结果(高素质的另一种解释)(2)

如果你认为“高素质”应该是声音信息的全过程演化,那么Playback应该是更好的选择之一。它的特点在于,能给听者带来更完整的声音全周期游历,短音有过程,长音有情绪,动静蓄发迅捷、清晰而富过程感,不需要染色和整顿,靠力度变化来展现音乐表情,靠声像生长来展示内在节奏,小细节和大框架协同发展毫不冲突,不会有哪部分强取注意,音乐风格自然流淌。如果说二嫂追求的是一种“画面感”接续,那么Playback表现出的就是一种“演绎感”总览,两者一个求“拟态”、一个为“成活”,即便是某些曲目的刺激片段,在二嫂上表现的就是一种没有头尾的持续音,而在Mps-8上,你甚至能很详细的感受那些声音发生、发展和消逝,但绝不会喧宾夺主,就像现实中的一些声音,生活中它并不在我们的注意力前台,可我们仍然能察觉它的演变过程,清晰而安然,正是这样的方式,Playback能营造出一种生态感,而不是ppt连播。当然,这种风格不一定能被所有人接受,曾经有朋友解释自己为何没有选择pb时跟我说,它的声音太“舒舒服服”。

Playback Mps-8 & Hifiman Shangri-La

暗影精灵8最新评测结果(高素质的另一种解释)(3)

总体来说,二嫂致力于满足一部分听者对“高素质”的猜测和遐想,注重表现声音的信息“标签”,Playback似乎在面向音乐再现的本源需要,形成更丰富的景观容量。听音乐究竟是一种什么过程?或许不需要厘清,声音可以单纯是一种辨识结果,也可以是某种内核的载体和桥梁,因人而异。

相比感官刺激带来的兴奋,当下我更注重聆听过程中的感受力释放和逃逸,对于听音乐来说,声音发散所附带的那些无法被量化的因素(这与染色无关),或许才更为珍贵,一台好听的音源,看山还是山,表象平实,实则通透,就是这样。

期待500小时后的Mps-8。

另外说一句,这台机器的外观设计一直以来被很多人吐槽,但实际上,实机的质感是有惊喜的,同样是精细触感,二嫂摸起来有一种精工研磨的制造感,而Mps-8摸起来是一种谦和的材料感(尽管它应该也并没有使用什么稀有材料),实际的颜色也比图片深沉,原以为D&M的转盘用起来会让人扫兴,但至少在碟托部分,触感意外的厚重,进出仓的声音不像二嫂那样迅捷轻巧,反而是一种隆隆的重料声,整体扎实而温润的风格,放在架子上是另一种感觉,目前我还是很喜欢的。

声音的速度变化,切入消逝的对比,这个在测试上基本可以和时域上impulse response对应了。比如 cs 43198的nos模式,emmlabs的ma3,r2r的nos模式,都是可以还原出比较完美的波形。而ess,akm都是做不到的。

所以ess的解码听上去声音总是起音偏快,在impulse response里面有前振铃,可以理解为还没有应该出现声音的时候已经有声音了。那声音自然起伏有些同质化。playback我记得是没有ringing但是有undershoot。

我自己的印象是:playback和emmlabs——速度对比有很好的展示能力,色调的丰富略差;ess——对明暗和软硬有很好的区分能力,对速度对比的区分能力很差;r2r,对明暗软硬的区分能力很差,但色调的层次很丰富,nos模式下速度对比有很好的展示能力。

换线对这个测试结果和这方面的听感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我觉得音响系统从根本上来说,是减少各环节失真,而不是打怪升级或者做菜搭配。在一个环节造成的失真一般来说在另外一个环节是不可能弥补的。有些失真由测试结果就可以完全反映,也可以对应到听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器材选择来排除。有些失真很难去客观测试,则需要自己去搭配和尝试来找到可以接受的权衡。

zc631516 发表于 2022-7-3 10:51playback也是中性风格么?楼主方便pm个价格吗?谢谢!

目前听下来,我个人认为playback还是有美化的,但美化的程度很低,而且它并不是靠染色来做美化,这个等到机器熟化后再看看怎么描述,总体来看,是属于中性风格的音源

[音源] “高素质”的另一种解释,小谈Playback Mps-8 [复制链接]

tanliang2001 发表于 2022-7-3 05:55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