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导演谁的成就最高:第五代导演和他们的代表作(1)

陈凯歌《黄土地》。

第五代导演谁的成就最高:第五代导演和他们的代表作(2)

当年的《红高粱》剧组:左起巩俐、莫言、姜文、张艺谋。

张艺谋的《红高粱》让中国电影第一次在三大电影节之一的柏林斩获金熊,让由第五代导演所引领的这场轰轰烈烈的电影时代,在被世界认知的层面上,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陈凯歌最好的三部作品,《黄土地》、《大阅兵》和《孩子王》,一次比一次深远,一次比一次富有诗意地表达着个体与集体对话时的怅惘和失落。他后来的《霸王别姬》,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京剧演员的爱恨情仇舞台上,以边缘覆盖了整体,用悲烈替换了省思,借二元对立毁坏了更真切的历史表达。

田壮壮的《盗马贼》和《猎场扎撒》皆以浑茫的气象,对信仰的存无,作出了尽量不输入悲喜的表述。其后的《吴清源》,很多时候都意境高远且朴素动人,但对吴清源两次国籍的转换,以及其他人生经历时,复杂的心路历程,都语焉不详,让我们很难走近这位一代宗师的内心深处。

吴子牛是中国最会拍战争电影的好手,他的《欢乐英雄》《阴阳界》,在高度风格化的影像构成中,呈现出一派虚无。

擅拍城市犯罪的周晓文,他的代表作之一《最后的疯狂》。片尾那段,警察借给犯人看手相,和将其擒获的一幕,也算匠心独运。周晓文随后的《疯狂的代价》,是芦苇最好的剧本。既在剧力上张弛得当,又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新时代到来之时,人心的摆荡。

李少红的《血色清晨》改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起事先张扬的命案》,但本土化的处理相当到位。层层剥茧式的多角度叙事脉络,不急不徐,杂而不乱。

黄建新中后期的城市电影,各具奇妙,深得中国传统叙事的神韵。而其中的荒诞色彩,又灵活自如地穿插其间。《背靠背,脸对脸》,既道尽世态炎凉,又难得收到万事不过如此的功效。

由冯小刚编剧的《大撒把》,让我们看到出国潮中,一对留守男女极具城市质感的惺惺相惜和强装潇洒后的依依不舍。葛优在片中的表演,已显大家风范,幅度不大却极为传神。让我们见识到这个小男人所特有的多愁善感。

夏纲的《玻璃是透明的》,以打工仔的视角将一小款包二奶的故事,讲述得清新怡人,不作任何道德评判,反而带来一种别样的温暖。

彭小莲热衷于她的上海纪事,《假装没感觉》,透过一离异女人再度离异的过程,那些常常视而不见的鸡毛蒜皮,每一次的飘落和拾起,都缓缓向人心最终的走向靠近。整体叙事,平实而富于力度。向来不认为好的叙事就是一味的扭桥,而是在水到渠成中一窥波澜四起。

霍建起的《蓝色爱情》里在一个离奇爱情的包装下,缓缓讲述了二十年前一起阴差阳差的命案。爱情的阴晴不定与案情的扑朔诡异互为映衬。在惟美的风格中,迷离而淡雅的青春律动,使得那些浪漫的表达都具备可疑的表演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