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的县令都干什么了(没有品级的小吏)(1)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过古代历史上的封疆大吏,例如节度使、总督、巡抚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地位最低的小吏。认真的说,小吏没有什么品级,连官员都不算。但是在每个县的县城里,小吏们的地位比官老爷好高,小吏说话可能比知县还厉害。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今天,我们就聊聊小吏们的特殊性,这是知县不具备的。

清朝末年的县令都干什么了(没有品级的小吏)(2)

首先,我们聊聊地方上的各级官员们。在明清时期,地方上的高级官员有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学政等等。总督和巡抚属于朝廷上的封疆大吏,拥有王命旗牌的特权。总督负责两三个省的军务、粮食运输、河道治理等工作,品级为从一品。由于挂着兵部尚书的头衔,因此被称为部堂大人或者制台大人。巡抚是一个省的一把手,负责军政民粮财等各方面工作,实际权力不逊于总督。

由于挂着都察院副都御史的头衔,因此被称为总宪大人或者中丞大人。至于按察使和布政使,则是负责部分领域的主官。布政使负责人事任命、经济建设、钱粮征收等等,相当于全省的二把手。按察使负责全省的司法、治安和刑狱工作,相当于公检法的领导。至于提督和学政,一般不插手地方行政工作。在每个府,则有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等官员组成。知府大人一般是从四品或者正五品,属于一个府的一把手主官。古代一个府的管辖区,一般都比现在的地级市大,相当于两三个地级市。

清朝末年的县令都干什么了(没有品级的小吏)(3)

同知是一个府的二把手,为正五品或者从五品官,地位略低于知府。通判和推官则是下属,分别是正六品和正七品。请注意,由于知府大人拥有绝对的权力,同知、通判、推官等官员的实际权力并不大。这样的情况在每个县同样存在,按照规定,每个县设立了正七品知县、正八品县丞和正九品主簿。不过,由于知县大人负责全县各方面工作,县丞和主簿基本上沦为了“三不管的摇头老爷。”从实际权力来说,县丞和主簿甚至还不如知县的师爷。

师爷虽然没有品级,但帮助知县处理各方面工作,地位非常高。古代的县城都不算大,基本上都只有几千人口,相当于一个比较大的镇。在县城里,对于那些乡绅和沿街的生意人来说,宁可得罪知县等官员,也不能得罪办事的小吏。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知县下发了各种工作以后,基本上都是由小吏们去完成的。如果得罪了小吏,乡绅或者商户们如果想办什么手续,小吏不会直接拒绝,但是能用各种办法推脱,言而总之办不下来。

清朝末年的县令都干什么了(没有品级的小吏)(4)

在小说《水浒传》中,宋江的职务是郓城县的小吏,最多算典吏,也就是小吏们的头头,并不是正经的朝廷官员。但是,在郓城县的一亩三分地上,无论是地方乡绅,还是沿街的商户,对宋江都是毕恭毕敬。第一,宋江的家有钱有势,属于富二代。第二,宋朝在县衙工作,而且负责各种工作的实际办理,根本得罪不起。其实,小吏们都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能够世袭。按照朝廷吏部的规矩,每个府每个县的县衙、府衙内,具体小吏的数量都被固定的,属于朝廷编制。如果小吏没有什么错误,知府和知县不能随便开除。

此外,知府或者知县没有增加小吏编制的权力。换句话说,县衙里有多少小吏,吏部说的算。小吏们一般都识文断字,属于没有功名的读书人。由于小吏的岗位能够世袭,一个家庭拥有小吏这个岗位,可以传给儿子、孙子,即便没有直系子孙,还有侄子、外甥等等。除非整个家族绝户,否则小吏的岗位一直在这个家族。所以说,无论是乡绅还是商户,都不愿意轻易得罪小吏。

清朝末年的县令都干什么了(没有品级的小吏)(5)

得罪了知县大人,大不了这几年小心点,把这一任知县熬走。因为按照吏部的规矩,为了防止出现地方割据势力,知县、知府等地方官,在一个地方最多干6年。小吏则完全不一样,虽然权力不大,但一旦得罪了小吏,可能子子孙孙都要头疼。虽说小吏没有直接抄家灭门的权力,在办事的过程中,各种推脱和阻拦,就足够让人头疼了。知县大人高高在上,不过,各种实际工作还需要小吏们完成,毕竟小吏们都是当地人,熟门熟路。

小吏们斗不过知县,但能够架空知县。在清朝统治的后期,一位充满理想化的读书人,考中了科举以后,被分配到了四川某个县担任知县。这位知县大人书生气十足,受历代先贤的影响,立志要做一个清官。对小吏们非常苛刻,对小吏们的一系列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结果,小吏们开始联合推脱,办理各种公务都不上心,钱粮征收非常不利。结果,这位知县连续三年的考核成绩都是“不称职。”最后,被吏部降级使用。所以说,小吏们联合起来,作用还是非常可怕的。

清朝末年的县令都干什么了(没有品级的小吏)(6)

在清朝道光皇帝在位时期,一个官员从京官调任陕西粮道(中级官员),属于地方上的肥缺之一。由于自己从来没有当过地方官,对于各种规矩并不清楚。一切全交给了师爷打点,结果,堂堂四品粮道大人上任以后,第一件事竟然是请粮道衙门所有的衙役和小吏们吃饭,按照师爷的话说“老爷需要给下边人面子。”关于古代历史上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