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棍球是维吾尔族民众在长期生活中创造的体育竞技活动,以农民参与为主,多在农闲和节日时举行项目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且末县,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巴楚县,和田地区的于田县等地的维吾尔族聚居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曲棍球是维吾尔族民众在长期生活中创造的体育竞技活动,以农民参与为主,多在农闲和节日时举行。项目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且末县,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巴楚县,和田地区的于田县等地的维吾尔族聚居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

曲棍球比赛最多20人一队,最少两个人之间进行,参与者手持“7”字形球棍,球棍一般为1米至1.2米左右,粗细为约4至5厘米左右的木质棍棒。场地条件因地制宜,赛场为一块宽敞的空地,宽度和长度没有固定标准,根据场所的情况制定边界线,一般宽100米左右,长180米左右。球门一般用木柱或石头标注设置。比赛中不允许手抓球或用脚踢球、不允许用棍击人和伤人、不允许阻拦对方队员前进方向。每场比赛设裁判两名,处理犯规行为。比赛用球有两种,一种为白天比赛用球,一般用棉花或羊毛做球心,外面包布缝制成球形,直径约7至8厘米。另一种为夜间比赛用球,一般是取自柳树或杨树上长出的菌体,晒干后锉磨成球形,夜晚比赛时,点燃成为火球,比赛时火星飞溅,场面震撼,兼具竞技性和趣味性。按照赛制,若一方把球打出边线,就由对方一人在球被打出去的地方击球。球打进门,就得一分。之后,在场地中央画的圆圈里重新击球,继续比赛。

由于曲棍球使用的比赛器材制作方便,球技简单易学,规则容易掌握,场地不受限制,深受群众的喜爱,为研究我国及新疆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样本。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