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赏读

赏析白居易暮江吟(白居易琵琶行赏读)(1)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是诗的颠峰时期,杰出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贺,杜牧,李商隐,王昌龄,柳宗元,柳禹锡,崔灏,陈子昂,岑参,王勃等大家,而白居易是诗文评论绕不过去的一座高峰。白居易(公元772一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大都脍炙人口,我们学过的有著名的《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在这里我们说一说《琵琶行》。较之《长恨歌》对缠绵爱情的演绎,和仙山琼阁的缥缈梦幻,《琵琶行》在篇幅上没有前者之巨,但在艺术上决不亚于前者,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后世文学创作上的影响颇为深广,百读不厌。下面我们再来细细品读这篇美文吧。

“浔阳江上夜送客,枫叶狄花秋瑟瑟。”开头两句,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浔阳江,今江西九江也。枫叶,枫树叶也,深秋变红,落地变紫。荻花,芦荻也,貌似芦苇,多生于山东济南,江西不乏其有,深秋茂盛。二者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秋愁,在这里合于表达离别之愁。“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者巧妙地把人物情感寄寓自然景物之中,把自然景物融入人物情感之中。此篇作者三用其法,“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时江口守空船,绕船月白江水寒”。艺术手法,极其精妙。“循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两句形象地刻画了琵琶女娇羞含蓄的本质。含蓄是中国美学的一个元素,中国社交,文学,书法,绘画,音乐,到处都有其影子,尤其多用于诗词中,近现代诗尤甚。

“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无限事。”这一段,琵琶女即兴发挥,寥寥几弦,曲调未成,心事说尽,不愧是“名属教坊第一部”,才女啊!“轻拢慢捻抹复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好一段精彩的音乐描写!这一段琵琶曲演奏的是《霓裳》和《六幺》,即《霓裳羽衣曲》《绿腰》,系唐代名曲。作者把音乐描写的既能听见,又看见了,你看那激烈时,大珠小珠纷纷滚落玉盘,发出锵锵错杂的声音,凝涩时音乐变成清澄的泉水,呜咽着在冰下艰难地迁延,迟滞,直至不通。“冰泉冷涩弦凝绝……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这凝绝之时,无声胜有声,一丝幽愁暗暗从心中流露而出……文贵曲,忌平直,贵突兀,忌平淡,音乐更是如此。在死一般的沉寂后,突然“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音符瞬间爆发,蓦然似有大事发生,奇峰横空而出,却突然“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音乐熄灭了,形成断崖千丈……听者还没回过神,还在想象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至此,文章的精彩远没有结束。当大家回过神来,聚首聊天的时候,琵琶女由盛变衰的悲凉身世,与作者屡遭贬谪的不幸遭遇,竟然不期而遇,产生强烈的共鸣,“自言本是长安女……江州司马青衫湿”同病相怜,焉能不悲,此时泪湿青衫的不仅是江州司马和那琵琶女,怕是所有读者,也都掩面而泣了……

用通感的艺术手法描写音乐,后世诗文多用此法,尤以现、当代诗文为甚。应该是受白乐天的影响颇深吧。而且,根据作者描述,我们完全可以了解一千多年前的这两首唐代舞曲《霓裳羽衣曲》和《绿腰》,它们在曲调结构和音乐节奏上是非常不平凡的。或滑或涩,或疾或缓,或强烈如暴风骤雨,瞬间而来,令人迅雷不及掩耳,或柔弱凝绝如冰下流泉,艰涩呜咽,渐趋消失……高潮处突然火山蓄势爆发,奇峰兀起,又意外突然收止,音迹消失,形成断崖千丈,余音绕梁,久久不绝,给听者以无限的遐想……这就是此篇文章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