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中,向大家介绍了人的7种防御机制,压抑、升华、替代、否认、反向作用、理智化,其中否认是一种极端形式,通过近期抖音很火的歌曲《漠河舞厅》中的背景故事主人公张德全老人,爱妻在火场中丧生后,他多年来独自一人独舞,还做出二人舞的动作,好像爱妻从未离开过他,虽然他也知道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因此,有些我们平时看似不正常的行为,当你了解心理学以后,便能理解很多,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移步。人格心理学——意识(四)


心理学的十二种人格(人格心理学每个人都将经历这些重要阶段)(1)

今天我们来说说人格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些阶段在我们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究竟看什么,人与人是有差异性的,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却没有培养出清华北大的子女,如果归结于学习方法,那他们的学习方法应该算很好了,可为什么孩子却没有考入名牌大学。一位优秀的父亲常说:“这孩子是我亲生的么,怎么学习做事一点不像我”,这都是差异化的原因,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我们从出生起重要的几个发展阶段,这些阶段也是伟大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后来那些心理学大师的很多理论也都是建立在弗洛伊德理论基础上而来的。

心理学的十二种人格(人格心理学每个人都将经历这些重要阶段)(2)

人格发展的描述无疑是对弗洛伊德争议最大的方面,他认为,成人的人格受到五六岁之前的影响非常大,每个孩子都因经历几个发展阶段而获得进步,由于每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基本性感区,因此被称为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口唇期

0——18个月,口、唇、舌是基本的性感带,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婴儿,主要是满足口的欲望,他会将视线范围内可拿起的东西放进嘴巴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让婴儿不快地断奶或出现喂养问题,就会对孩子造成固着,也就说这个阶段口欲并未得到满足,因此他在这个阶段的发展就会停滞,长大后成为口唇期人格,可能会出现嗜烟、嗜酒、经常咬手指等等,当然朋友们看到这可能会认为吸烟是因为受周围人的影响,但部分吸烟者还有一部分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口唇期这个敏感期未很好的度过。

心理学的十二种人格(人格心理学每个人都将经历这些重要阶段)(3)

第二阶段:肛门期

从18个月开始,婴儿就进入了肛门期,多数儿童从这个时候开始进行如厕训练,但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如果如厕训练让孩子感到不快会导致肛门期人格,肛门期人格的人长大后有着很强的秩序感、非常固执或过于慷慨,这取决于他的如厕训练是否愉快。

心理学的十二种人格(人格心理学每个人都将经历这些重要阶段)(4)

第三阶段:性器期

这个阶段发生在3——6岁,这一时期,男孩和女孩的生殖器成为重要的敏感带,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儿童将经历俄狄浦斯情节(即恋母情结),在这给大家介绍下俄狄浦斯情节。

俄狄浦斯情节又称恋母情结,是弗洛伊德借用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神话故事情节而自撰的术语概念。神话名称为《俄狄浦斯王》,描述俄狄浦斯王子命中注定他必然杀死自己的父亲,娶自己的母亲为妻,他虽然终生小心,极力避免,但仍在不知不觉中犯下杀父、娶母两桩大罪,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情节反映了男孩爱母憎父的本能愿望,而女孩则有恋父情结,即憎母爱父的本能愿望。人的这种本能愿望是从原始人的心理中继承下来的,不可避免,无法抗拒,永远留存在人类的无意识领域,它持续活动,以性本能为核心,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以致使人总是产生悔罪之感,因此,这种恋母或恋父情结,被弗洛伊德视之为宗教和道德的起因。其实,杀父娶母只是恋母情结的极端表现。恋母情结的本质是相似和互补。以男孩为例,他与父亲同性,所以相似,而相似引起认同,使男孩以父亲为榜样,向父亲学习,模仿父亲,把父亲的心理特点和品质吸纳进来,成为自己的心理特征的一部分。男孩与母亲不同性,两性可以互补,取长补短,相依为命,这就是恋爱或对象爱。于是,男孩与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可以用恋母仿父来概括(以上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

当儿童出现俄狄浦斯情节后,男孩女孩如何解决这些冲突呢,他们最终将压抑自己对异性父母的欲望,同时他们也明白了,只要父母在,他们永远都不能占有异性父母,因此,这种念头被终身压抑在了无意识当中,他们并未完全消失,只是被压抑了。

心理学的十二种人格(人格心理学每个人都将经历这些重要阶段)(5)

第四阶段:潜伏期

当俄狄浦斯情节解决后孩子在6岁左右开始进入潜伏期,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女孩只和女孩玩,男孩只和男孩玩,他们对异性并不感兴趣,但这一切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而发生变化,性欲望重新回归,并集中于成人的生殖区域,如果前几个阶段孩子没有固着留下大量的力比多能量,性机能就能正常发挥。关于什么是力比多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介绍过,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翻阅。人格心理学——意识(三)

心理学的十二种人格(人格心理学每个人都将经历这些重要阶段)(6)

后记:本章中我主要写了关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其中涉及到关于性的问题,作为中国的父母,我们受传统思想影响,一直对孩子非常避讳谈起这个话题,总觉得难以启齿,认为让孩子了解这种事很丢人,甚至担心他们知道的早学坏了,我们总觉得孩子小,现在他不应该知道这么多。我国青少年普遍缺乏性教育,导致他们在进入青春期后人的性本能显露出来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无从下手,无法从容面对。但由于自己已经成年,也耻于向父母询问,于是去偷尝禁果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一个问题如果你不去解决,始终抱着逃避的态度,那么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爆发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关于弗洛伊德在这方面的理论其实我们都可以去了解一些,仔细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下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