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孙子兵法·军形篇》

挖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悠久、简便的防御工事之一,频繁出现在古往今来的大小战争当中,既能充当步兵们的保护伞,又能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骑兵和坦克的噩梦。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1)

一辆躺在战壕里休息的坦克

防御者联盟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便会用简单的壕沟来保护自己,这些几米深的长土坑足以让狼、野猪等中型动物困入其中;亦能迟滞熊、虎等大型猛兽的行动,为人类的反应争取时间。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2)

壕沟的防御作用显著,人类间的战争自然更要广泛使用。在冷兵器主导的古典战场上,常用于城防体系之中的壕沟能够制造高低差,让贸然踏入的步兵遭到守军居高临下的打击,陷入相当不利的局面。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3)

日本战国时期的长篠之战,陷入壕沟之中的武田军

在此基础上,如果将沟底布满尖刺,表面再覆上杂草,壕沟便成为了更能针对骑兵的“陷马坑”。这种“以步制骑”的防御利器往往会让进攻方的步骑兵先锋部队蒙受巨大损失,即便后续部队能够发现,这种血肉模糊的残忍陷阱也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

唐代李靖所著的《李卫公兵法·攻守战具》中就曾记载:“陷马坑长五尺,阔一尺,深三尺,坑中埋鹿角枪、竹籤。其坑似亚字相连,状如钩鏁,以草及细尘覆其上,军城营垒要路皆设之。”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4)

由此可见,早在唐代“陷马坑”就已经是军队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并逐渐将其标准化。而到了后来的南宋时期,“陷马坑”更是在汉军的多次对外战争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公元1140年,金国大将完颜兀术凭借着人马披甲的重型骑兵“铁浮屠”,以及善于侧翼包抄的轻骑兵“拐子马”,在入侵中原的战斗中取得了极大战果,打的南宋军队一退再退,兵峰直抵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5)

画面中左为“拐子马”,右为“铁浮屠”

在此危急存亡之际,民族英雄岳飞正是利用陷马坑迟滞其速度后,再令士兵用刀斧专劈马腿,最终才破解了这套“组合拳”。此后,岳飞带着岳家军利用此法多次重创金军,打破了完颜兀术和他的金军骑兵战无不胜的神话。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6)

除了中国古代的陷马坑外,壕沟在西方的古代历史上也有巧妙运用的案例:比如中世纪时代的东罗马名将贝利撒留,就曾凭借着达拉城下宽阔的护城壕沟成功阻挡了波斯人的攻势;英法百年战争中的阿金库尔之战,英军在烂泥地里挖掘壕沟后,将法国骑士诱入其中歼之。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7)

步兵之铁壁

“沃邦守城城在,攻城城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当火枪出现在战场上之后,人类的战争模式便开始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原本只会在防守中大量出现的壕沟也被赋予了新的作用。

十七世纪中期,法国元帅、军事工程师沃邦提出了用堑壕包围城堡的“堑壕攻城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将原本零散的壕沟连接起来,用于掩护步兵进攻,旨在大幅减少攻城战中的人员伤亡。

这种名为“沃邦攻城法”的战术成功运用在后来的法荷战争(1672-1678)中:法军士兵们通过挖掘3-4英尺的平行或同心堑壕,以及伸向要塞的蛇形交通壕逐步推进,最后用火炮和炸药打开突破口,成功拿下了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城堡,一举解决了困扰了欧洲几个世纪的星型棱堡难以攻克的问题。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8)

沃邦被视为现代工兵的创始人

从这里开始,堑壕的主要用途便从“阻挡敌人”渐渐变为“掩护自己”。

1781年的约克镇战役中,美法联军总指挥乔治·华盛顿积极“挖坑”,极大的削弱了英军炮火和堡垒带来的伤亡,夺得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1946年到1950年的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曾多次采用土工作业的方式攻破国民党军防御阵地,这种战法亦是“沃邦攻城法”的简化变种。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9)

就历史上的战例来看,沃邦攻城法在攻城作战中可谓是屡试不爽,但它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当交战双方都开始“挖沟”的话,就显得不那么“灵”了。

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响那一刻起,英德两军的主力便开赴前线,最终在法国北部的马恩河不期而遇,进行了一场参战人数多达200多万人的惨烈决战。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10)

德军实行的“施里芬计划”,计划在六周之内击败法国

战略意图暴露后的德军无力再发起大规模突袭,双方被迫从机动战转为了阵地战。纷纷开始挖大规模掘堑壕并藏入其中,就连用于快速突袭机动的骑兵都大量下马投入战斗。

在那个马克沁机枪和火炮大放异彩的时代,士兵们跃出战壕发起冲击几乎和送死无异,就连后来投入进战场的喷火器、迫击炮甚至是坦克、毒气等新型武器,都只是对这种体系进行了短暂的动摇,根本无法改变战争形态,双方能做的只有拼命的加固战壕。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11)

被德军击毁的英军“马克IV型”坦克

英军的战壕通常修建的蜿蜒曲折,由沙土垫高后再用木头加固而成。这种设计能够有效的限制炮弹落入其中所产生的碎片扩散,亦能防止德军手持MP18冲锋枪的“暴风突击队”突入战壕中“一扫一长串”的情况。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12)

电影《1917》中对英式战壕有着很好的还原

而德军的战壕设计则更加严谨,通常会以混凝土浇筑,再用沙袋垫高,并在转角处采用直角设计。这种德式战壕比英式战壕更能抵御炮火冲击,也更加有利于投送兵力,是著名的“兴登堡防线”重要组成部分。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13)

《战地1》中的德军战壕

那时的士兵们从吃喝拉撒到协调换防,都得身处在战壕中,重复着几个月甚至数年如一日的生活。战壕中虽然划分有指挥部、营房、防炮掩体、炮兵阵地、厨房等各类生活战斗区域,但在卫生程度上却相当糟糕。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14)

士兵们会在指定区域挖坑,或直接用水桶当做厕所

首先,阴冷潮湿的壕沟会在雨后变得泥泞不堪,不少士兵都患上了一种名为“战壕脚”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士兵双脚肿胀溃烂,如不及时处理士兵们最后只能落得截肢的命运。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15)

其次,这种环境还极易滋生老鼠,这种“战壕鼠”个头巨大,他们不仅啃食尸体和伤员,还会影响士兵睡眠并经常引起混乱,然后还和跳蚤一起传播疾病,污染士兵们的食物和水源。士兵们也曾用组织捕鼠行动、养猫养狗甚至引爆毒气弹等办法来对抗老鼠,均收效甚微。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16)

一战题材游戏《勇敢的心:世界大战》中的狗狗

最后,整日的炮火轰击和狙击手封锁还会令当时士兵们蒙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许多士兵都在战争中患上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人间地狱”几乎是士兵们在家信中引用最多的词。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17)

到了战争末期,双方修筑的战壕已经长达400多英里,成为了横贯了整个西线战场的庞大堑壕体系。当一些敏锐的军事家们(如法国的戴高乐、德国的古德里安等)意识到坦克这种新型武器的机动能力或许能够击中堑壕体系的阿喀琉斯之踵时,一战却悄然结束了。

绕过“最强防线”

经过一战的洗礼和科技的进步,各国也逐渐学会了如何更加高效的利用坦克。比如利用坦克掩护步兵进攻的“步坦协同”,便在后来的二战中被各国所广泛使用,变成了一种极为常见的进攻战术。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18)

一队德国装甲掷弹兵在“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的掩护下进攻碉堡

而作为防御工事堑壕也在战火中发展到至了新的阶段:那些依托地势而建,用钢筋水泥、木料混凝土修建并加固而成的永备工事显得尤为坚固,已经足以抵御一些新式火炮的打击,其防御力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大量的反坦克炮阵地、迫击炮阵地以及坦克掩体也开始依托堑壕来布置,便于防守方用用“梯次配置,节节抗击”的方式来阻挡敌人。在多种火力的互相配合下,使用步坦协同战术推进的来犯之敌会遭到顽强打击。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19)

二战反坦克炮阵地遗址,可以看到后方通道与步兵堑壕相连

但不管这类堑壕工事再怎么发展,其“零机动”的劣势都是无法弥补的。而那些军事家们所提出的新式战法,已经足以将机枪、壕沟、铁丝网所组成的“蹲坑战术”扫入历史的垃圾堆。只不过,当时各国当权的将军们大都不愿面对战争形态所产生的变化,思维仍停留在一战时期“利矛与坚盾”的比拼上。

比如当时的法国,便选择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修建一条坚不可摧的马奇诺防线,准备重演一战。结果却被防线北部阿登森林中窜出的德国坦克打了个措手不及,仅四周时间便倒在了“闪电战”的攻势之下。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20)

除了坦克外,轰炸机的发展、伞兵的出现也在极大程度上削弱了战壕的战略地位,想单纯通过一道道防线“御敌于国门之外”已经不太可能。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21)

被誉为“绿色恶魔”的德国空降猎兵(Fallschirmjäger),注意其手中特制的FG-42伞兵步枪

可即使是这样,壕沟仍然是步兵们不可多得的有效防御手段以及战术选择。

从单纯的防御效果上来讲,即便是最为简陋的野战战壕也能抵御大部分步枪、机枪的直射火力的打击,极大的减少“点”和“线”造成的伤亡。所以在交战双方均缺乏重武器的中国战场上,壕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至于炮弹、航弹等“面”的杀伤,则是壕沟结构强度与炸弹爆炸当量之间的一场较量。直到战争末期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出的凝固汽油弹被正式列装使用后,壕沟的防御地位才算是真正遭到动摇。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22)

凝固汽油弹对躲在战壕中的士兵可谓是“降维打击”

除了常规的步兵堑壕外,壁直沟深、内有地雷的反坦克堑壕也在战争中大量出现。虽说这类堑壕通常很难将敌军坦克彻底击毁,但炸断履带并将其困入其中还是做得到的,单凭这一点就已经很让进攻方头疼了。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23)

二战期间,无数英勇无畏的苏联红军战士们凭借着壕沟阻挡着纳粹踏向莫斯科的铁蹄,一寸一寸的保卫着祖国的大地;而在遥隔千里的远东地区,活用战术的八路军们亦喜欢躲藏在壕沟中,待日寇的步兵逼近后再给予其沉痛打击。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24)

电影《潘菲洛夫28勇士》中,苏联红军们利用壕沟进行防御作战

尽管二战并不像一战一样是一场从头至尾的“堑壕战争”,但壕沟作为野战工事依然有无比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封锁据点还是扼守要塞,各国军队都愿意将易于挖掘、作用巨大的壕沟作为提供掩护的首要选择。

永不过时的壕沟

随着科技的发展,战壕挖掘机相较以往更加普及,再加之定向爆破技术的进步,所以现代的士兵们大都不再需要像一二战那样,拿着铲子镐子亲自动手掘壕了。

但相应的,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更加难以抵挡的空中精准打击、钻地炸弹、云爆弹等一系列新型进攻武器。它们在战场上的出现能让人员密集的壕沟瞬间变成一条“死亡深渊”,其防御能力被大大削弱。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25)

威力可怖的云爆弹

所以在面对拥有这类高科技武器的强国面前,藏入壕沟之中可能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通常只会作为临时工事出现。至少对于士兵们来说,多一重壕沟的保护,哪怕只是休息也会显得更加安心。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26)

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要知道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拥有这些“大杀器”,即便拥有,也会在战争中基于某种考量不能随意使用。因此在一些局部地区小国冲突或是非对称战争中,战壕仍有不少出场机会。

比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和伊朗这两个拥有现代化武器的国家,就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挖堑壕对峙,然后用机枪和坦克互相攻击……用最先进的武器,打了一场最没技术含量的战争。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27)

两国战争水平低的不分伯仲,或许这就是《地球OL》的优秀分房……

无独有偶,1998年爆发的埃厄战争中,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这两个极为贫困的非洲国家,为了争夺既无资源又无战略地位的巴德平原悍然开战。双方亦是通过挖壕沟对射的方式进行战斗,最终拼了个两败俱伤。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28)

这场战斗不仅对于两国而言得不偿失,更是让两国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至于战术层面,后世评价这场战争为“二次大战的装备,一次大战的战术,拿破仑时代的战地救护”。

相比于步兵堑壕的地位动摇,用于限制坦克进攻的反坦克壕沟则一直从二战沿用至今,仍能发挥出相应作用。即便现如今的主战坦克越障能力相比二战有所提升也是事实,但想让这些动辄几十吨的大家伙困住也不是特别难的事。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29)

快上车,这是M1A1艾布拉姆斯,不会翻!

比如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防守戈兰高地的战斗中将传统反坦克壕沟加以革新,将掘出来的土全部堆在己方一侧,形成了军事史上著名的“戈兰壕”。

戈兰壕开口宽6米,底部宽4米,总深达9米,叙利亚军装备的俄制T-54/55坦克驶入其中根本无法抬头。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30)

而且,以军将挖出的土堆全在另一侧,戈兰高地那火山熔岩地貌又不易被推土机铲动,无奈之下叙利亚出动了坦克架桥车。

可就连这一步也被以色列人料到,他们估计不将堆出来的土压实,所以叙军的坦克走在桥上摇摇晃晃,一不留神就会翻入沟中。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31)

就算有的坦克侥幸能够通过桥梁,之后土堆形成的高坡又会迫使T-62坦克依次暴露底盘和顶部装甲两个薄弱部位,遭到以军反坦克武器的痛击。

据统计,在历时四天的战斗中共有250辆叙军坦克在“戈兰壕”附近被击毁。一名以军的坦克乘员表示:就像在射击场打靶一样。

武堂战役讲解(讲武堂朴实无华的)(32)

被击毁的叙军坦克

总的来说,壕沟这种经久不衰的防御措施在现代战争的形式下,仍还保有一定的战术战术作用。或许在某条平行的世界线上,那里的人类正如《星际争霸》里描绘的那样,在外太空的壕沟里抵御着虫群的进攻。

参考资料

[1] 任禾. 堑壕战恐怖程度超乎想象[N]. 北京日报,2014-08-20(019).

[2] 郭晔旻.无数生命牺牲 防线巍然不动 堑壕战僵持成“人间地狱”[J].国家人文历史,2014(15):38-45.

[3] 郭彩虹.堑壕战——400年防御战最血腥泥泞的战法简史[J].国际展望,2005(04):68-73.

[4] 贾珺,考舸.“一战”西线堑壕中的人鼠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97-105.

[5] 丁骥.殊死搏斗 浴血戈兰——第四次中东战争戈兰高地坦克防御战[J].国外坦克,2005(02):5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