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一游看渔女

这次来福州一游,想起在泉州时没有去惠安看惠安女,心中总有些遗憾。到了厦门,这种情结仍纠缠着不放,想起那里还有宋代古老的石码头,想想码头两边东海南海的分界究竟又是一种怎样景色,更觉得有一万个非去不可的理由了。更不要说这次沿着海岸线的游走,福州泉州厦门漳州都去过了,就缺个惠州,又怎么能不去一看哪。赶好厦门这边,今天的安排上又有一天时间的空余,仔细算算去一趟惠安,时间还是来得及。

一大早,我舍君张君三人从厦门坐高铁再回泉州,坐中巴到四十公里外的惠安,又转乘到了二十多公里外的崇武古城,下车后又坐了二元一人的小三轮搖摇晃晃十几分钟后到了大岞。大岞是惠安女的家乡,一个面临大海的渔村,沿着渔村的街路走去,两傍多为二三层的小楼,商店,也有华丽富贵的欧式小楼,大概是富人的住宅。到了村的尽头,面朝大海,海岸的浅滩处,有一巨大的海岛孤石突在哪里,上面有一个小人,远远地看得不甚清楚,站起又弯下的动作好像是在钓鱼,周围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礁石,捲起层层的海浪轻轻地拍打着岸边的乱石,好像是哼着一首多情浪漫的渔歌,放眼远去,碧空沧海,溶于一色,优美的风景让人惊叹。岸的左边是隆起的山岗,上面有几座房舍,有一座高大辉煌的关帝庙,轻柔的海风吹来,传送着春天的温情。虽然说不清为什么,但远朓大海,顿时觉得心里突突变得宽阔清爽,象海边的空气那样透明清澈,觉得特别特别的快乐。不知是地域偏僻,还是游人不知,总之不见一个游客,也不见一个村民,静静的海边,让我们尽情享受着这海天的清幽静谧。

玩了一阵子后,又沿村里的小路进去,村中除了房舍,还有一座妈祖庙。村民们好像并不喜欢佰生人进村,路途经过的一户人家正在建房,人们用非常不友好的眼光审视着我们,当时心里都有些紧张。不大的庙里,昏暗的殿堂烟雾缭绕,只有一位头发雪白老婆婆,一身惠安女的衣着,虔诚的焚香膜拜。这一带盛出石匠,到处可见精巧的石刻艺术,庙门口两边的石柱上,刻有飞龙盘绕的浮雕,上殿中央供奉的既有道教的影子,又有龙王龙子一类的神像。渔民出海总是充满着风险,所以,妈祖庙只是为求生而去,平安归来,从来不求升官发财。世世代代,这里的惠安女总是头顶大头髻,身着花布兜,脚蹬高吊裤、宽裤腿,一块花头巾将头和脸的两则都遮盖起来,头上还有几个银衩装饰,远看一团花,潇洒飘逸。人们说这种独特的风俗服饰称为;封建头,节约衫,文明肚,浪费裤。解放后,政府将她们组织起来,能文能武,除了生活还是海岸女民兵,肩挎长枪,巡视海滩,守卫在祖国的边防海岸线上。毛泽东主席曾写诗赞道:“英姿飒爽五尺枪,曙光初照练兵场,中华儿女多壮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就写的这里 。

今天,惠安女这英豪之地,或许己成为了历史的昨天,街上摆摊的年轻女子告诉我们,现在的一代已不喜欢穿这样的服装和装饰,但风俗并未消失。在集市闹街上,穿这样奇特服装的还能看到很多,都是些年老的妇女,中年人很少,(未结婚的年轻女子是不这样着扮的)。村里的渔民,对外来的游客还是宽容的,但对于拍照是拒绝和反感的态度,大部分人都用手遮挡或有意避开,也有发现后厉声指责的,为不惹起矛盾纠纷,我们连连表示了歉意。那张两个中年妇从小巷子走出的照片就是这样来的。这些偷拍的小照片,画面虽然并不见得美,但却是她们在街市中的自然流露,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惠安女是一种很奇特的现象,那么大的惠安地区只有东部伸向海中的两个小岛大岞小岞这两处渔村是这样,而且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能保持住这种风俗习惯的不变,这种风俗从何时出现,从何地而来,为什么只出现在这两个小小的鱼村里,至今也是一个迷,连专家学者也说不清了。这里人咬字不清,硬是把岞读成了厝,所以这里的大厝小厝就是大岞小岞。两个村子相距不远,穿戴衣着略有区别,小岞的风景比大岞更好更美,因时间紧迫也没有顾上去看。我们进大岞渔村的时候,村的海堤上有一横牌,上面写着“中国第一渔村”也不知虚实。

崇武是座临海的边防小镇,西边有一个叫西沙湾的沙滩,听说哪里风景最为悠美。这里距台湾岛最近,只有二百多海里遥遥相望,金门更是近在咫尺之间。除了沿海的风景外,还有一座从外边看起来高高在上雄伟威猛无比的石头古城, 据说是明朝将领戚继光为抗击倭寇而修建的,我们也只是经过时瞥了一眼。因为明早要去金门了,下午必须返回厦门,加之紧张的行程,下午三四点,南海的骄阳一照,倦意频频袭来,所以包括惠安古城等几个景点,只好放弃不看了。

2018年1月16日

惠安必游景点有哪些(惠安一游看渔女)(1)

惠安必游景点有哪些(惠安一游看渔女)(2)

惠安必游景点有哪些(惠安一游看渔女)(3)

|11

惠安必游景点有哪些(惠安一游看渔女)(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