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毛泽东一·出门东向看什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北交点与北极星?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交点与北极星(数两颗寒星)

北交点与北极星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毛泽东

一·出门东向看什么?

这是初中时学习《十五从军征》时,老师上课问的问题。我有个毛病,常为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便答到,他出门什么也没看。

这本是句戏言,后来随着圆场越圆理越直。

我记得当时我一说大家便笑,今日整理作文,烦请看看再笑。

首先老师所问的就是,如果他什么也没看,为什么会泪落沾我衣?

因为,“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而当他回到家看到这一切,他立马忙碌起来,“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等他都忙完了,忙无可忙,这时“不知饴阿谁”,于是慢慢走出院门,东向看去,不禁“泪落沾我衣”。

他为何不进门就哭?

因为他终于不得不哭了。

老师又问,那他为何要东向看?既然什么都没看,为何不能西向看?

行文习惯问题。

若有人习惯性不适应这说法,可看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六十六页页下第二条注释,或许会好受些。

东向看,什么都没看,他也不想看。

这首古诗的整体行文到最后两句才是真正环绕而深刻的悲伤,有些悲伤,没什么好解释。

二·洛阳路,带我回家。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小学学的。当时当然觉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写的最好了,边读都想边喝了。今天骑车时听周云蓬的《杜甫三章》,听到“青春作伴好还乡”时,十分激动。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听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时候,泪忽然涌上来。我才知道,原来写的最好的是这句话。

这句诗让我想到,刚去南城上初中时,很怀念北城。有次体检(体检在北城),回来路上,我跟坐在旁边的同学开始叨咕从前回家的路。

叨咕一遍回家的路,多重要。

总算收复了失地,白日放歌须纵酒啊!青春作伴才好还乡!

守军啊,你可知道怎么去洛阳?船夫啊,你可知道怎么去洛阳?

老杜在内,很多人谈及回家路前要叹气,但老杜这次不用。

嘿嘿。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他一定高喊了。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原于二零二二年十月十三日发表于中国作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