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染物跨境转移和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一、单选题

读漫画“嫁祸于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地理选修题环境保护答题模板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考点-46(1)

1.漫画描述的现象属于( )

A.固体废弃物回收 B.可持续发展 C.污染物跨境转移 D.垃圾按需分类

2.漫画中的行为( )

A.减轻了接受地的环境污染 B.增加了输出地的资源损耗

C.增大了输出地的舆论压力 D.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置成本

【答案】1.C 2.D

【解析】1.漫画题目“嫁祸于人”是题眼,漫画中衣服上的“洋垃圾”三个字是关键,洋垃圾是外国的垃圾,转移到其它国家,说明漫画描述的是垃圾转移现象。由于发展中国家环境标准低,固体废弃物尤其是危险废弃物的处理费用低,这种差价使一些垃圾商把大批有害的废弃物越境转移到发展中国家,C正确。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是在一个国家内,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不属于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也不属于垃圾分类。AD错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B错误。故选C。

2.漫画中的行为,加剧了接受地的环境污染,A错误;输出地是转移垃圾,不是资源输出,不会增加输出地的资源损耗,同时输出地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置成本,B错误,D正确;输出地将固体废弃物尤其是危险废弃物转移给其他国家,有利于自身环境的改善,因此减轻了输出地的舆论压力,但增大了输入地的舆论压力,C错误。故选D。

【点睛】“洋垃圾”主要包括电子废物、旧服装、废特种纸、废塑料、废金属等。针对这些“洋垃圾”我国自前还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来进行管理,也没有成熟的技术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使废物无害化,更进一步资源化。因此,这些垃圾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对人体健康也有着严重的威胁。

从2013年7月20日起,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正式实施,明确禁止和限制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从8种增加到85种,对我国玩具产业造成较大冲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地理选修题环境保护答题模板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考点-46(2)

3.欧盟进口的玩具80%来自我国,主要是由于我国玩具产业( )

A.科技水平高 B.产品价格低

C.企业规模大 D.产品质量高

4.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的实施,主要是为了防止( )

A.污染物跨国传输 B.废弃物跨国转移

C.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D.中国垄断玩具市场

5.针对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的实施,我国玩具企业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减少资金投入,压缩生产规模 B.增加管理人员,增大玩具出口量

C.退出欧盟市场,开拓新市场 D.加大科技创新,生产无害无毒产品

【答案】3.B 4.C 5.D

【分析】3.玩具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而我国劳动力价格较低,玩具生产成本低,产品价格低,B项正确。我国玩具产业科技水平低;玩具制造业企业规模小;《玩具安全指令》对我国玩具产业造成较大冲击,说明我国产品质量不高;ACD错误。故选B。

4.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的实施,主要是为了禁止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玩具进口。含有毒有害物质的玩具进口属于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C项正确。防止污染物跨国传输、防止废弃物跨国转移、防止中国垄断玩具市场不是主要目的,ABD错误。故选C。

5.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主要从玩具材料上强调安全性,所以,我国的玩具企业应该加大技术创新,生产无害无毒产品,D项正确。压缩规模会导致企业利益下降,A项错误。欧盟玩具安全指标提高,增大玩具出口量难度大,B项错误。退出欧洲市场,开拓新市场不切实际,C项错误。故选D。

【点睛】玩具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中国产品在进入欧盟市场可能在质量、环保方面受到限制,说明中国产品在环保方面应该加强技术改造。

突发环境事件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事件属于突发环境事件的是( )

①火灾引起的大气污染②海洋运输过程中的原油泄漏

③爆炸引起的森林火灾④碳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有( )

①成因与形式的单一性②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③发生的随机性和瞬时性④影响波及全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下列不属于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的是( )

A.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和人员伤亡 B.严重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C.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D.引发区域人口大量向国外移民

【答案】6.A 7.B 8.D

【分析】6.突发环境事件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火灾引起的大气污染,海洋运输过程中的原油泄漏,都具有突发性,属于突发环境事件,①②正确。爆炸引起的森林火灾不属于环境污染事件,不属于突发环境事件,③错误。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仅升高0.4—0.8℃,全球变暖不属于突发环境事件,④错误。A项正确。故选A。

7.突发环境事件具有发生的随机性和瞬时性、成因与形式的多样性、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等特点,①错误、②③正确。突发环境事件一般发生在局地或区域,强度和规模有限或能够得到及时应对,不会波及全球,④错误。B项正确。故选B。

8.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会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和人员伤亡,A不符合题意;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B不符合题意;引起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使环境安全问题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威胁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C不符合题意;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突然,一般不会导致区域人口大量向国外移民,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处理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从而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被取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资源短缺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任意排放废弃物

10.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的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的观念 B.环境的观念 C.权利的观念 D.发展的观念

【答案】9.A 10.A

【分析】9.几内亚比绍接受有毒物质转移伴随着经济赔偿,表面看似乎公平,其实这是发达国家依仗自己的经济实力强大迫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交往中必须接受的霸王条款,是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A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污染转移与资源短缺以及不合理利用、肆意排放等关系不大。故选A。

10.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则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A正确。与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以及发展的观念关系不大。故选A。

【点睛】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这是持续性原则。另外,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代际之间的公平、人类与其他种群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这个整体,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参与。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经过近两周“马拉松式”的谈判,会议于当地时间11日凌晨在南非德班闭幕,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2013年开始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京都议定书》要解决的问题是( )

A.酸雨问题 B.臭氧层破坏问题 C.核扩散问题 D.全球变暖问题

12.下列哪个国家最急切盼望《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能早日执行?( )

A.俄罗斯 B.美国 C.德国 D.马尔代夫

13.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多减的义务,说明( )

A.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

B.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不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

C.国际环保中,不论国家大小,承担的责任都是相同的

D.国际环保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答案】11.D 12.D 13.D

【分析】11.由所学知识可知,签署《京都议定书》的目的是限制二氧化碳排放,所以要解决的问题是全球变暖的问题,D正确;酸雨、臭氧层、核扩散均与二氧化碳排放无关,ABC错误。故选D。

12.马尔代夫属于地势低平的岛国,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四国中对其危害最大,D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故选D。

13.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多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该承担更多责任,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D正确、C错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排放二氧化碳,均会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A错误;发展中国家也应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B错误。故选D。

【点睛】全球变暖是指由于二氧化碳、甲烷及其他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含量增加导致的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对马尔代夫、图瓦卢等岛国威胁很大。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突然、迅猛,瞬间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没有固定的排放途径,不易控制,对环境影响较大且对生命与生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是我国主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下图为近年来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转移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地理选修题环境保护答题模板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考点-46(3)

1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

A.发生得快,消失得也快

B.会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危害

C.是污染物不断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爆发形成的

D.消失得快,因此危害较小

15.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我国东南部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

B.我国东南部地区经济联系紧密,物流运输繁忙

C.我国东南部地区风速较小,污染物扩散慢

D.我国东南部河湖众多,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16.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导致污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

B.这两段时间东部地区工业发展滞后

C.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

D.油气资源开采重点向西部地区转移

【答案】14.B 15.D 16.A

【分析】1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得快,大多数消失得也快,会造成重大危害,但有些影响可能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AD错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会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危害,B正确。污染物不断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形成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是污染物快速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爆发形成的,C错误。故选B。

15.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是我国主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我国东南部地区河湖众多,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这是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东南方向的主要自然原因。D正确。“我国东南部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我国东南部地区经济联系紧密,物流运输繁忙”属于人为原因,AB错误。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临海,风速较大,污染物扩散快,C错误。故选D。

16.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引进了大量污染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自然环境的保护,导致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污染环境,增加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频率。

因此,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导致污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A正确。这两段时间东部地区工业发展仍然较快,这是中国政策扶持中西部发展,中西部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导致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B错误。“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是长期存在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是中西部快速发展造成的,自然因素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中国油气资源开采重点向西部地区转移,但消费中心仍在东部,中西部消费的少于东部,不会导致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和中国产业向西转移有关,特别是一些高污染、高消耗产业的转移。

发达国家每年会产生包括电脑、手机、家用电器等约5000万吨的电子垃圾,其中绝大部分被非法出口到非洲和亚洲。加纳首都阿克拉郊区阿格博格布洛西是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末端处理地区之一。已通过层层回收的电子垃圾最后到达这里,当地居民再通过焚烧清除掉废弃电器上的塑料,获取少量的可以回收的金属,无价值的部分直接填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阿格博格布洛西成为世界上受到电子垃圾严重影响的区域之一,其根本原因是( )

A.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差 B.处于国际分工的末端

C.国家环境标准门槛低 D.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

18.关于跨国污染物转移对阿格博格布洛西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区域发展潜力下降

B.处理方式主要污染大气,对水源产生影响较小

C.有利于产品零部件重新利用,提高重复使用率

D.通过获取高价值的回收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答案】17.D 18.A

【分析】17.注意分析根本原因,正是由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低,难以发展其他产业,所以才处于国际分工的末端,成为世界上受到电子垃圾严重影响的区域之一。并不是当地民众的环保意识差,民众是当地环境污染的受害者。D正确,AB错误。国家环境标准门槛低有利于电子垃圾的输入,但不是根本原因,C错误。故选D。

18.该地处于世界电子垃圾的处理末端,大部分无价值的垃圾直接填埋,损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导致区域发展潜力进一步下降,A正确。垃圾填埋对水源的污染大,B错误。该地处于电子垃圾处理末端,只能获取少量的可回收金属,大部分为无价值垃圾,产品零部件重新利用率很低,回收品的价值量很低,难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组第一小题注意理解及根本原因,正是由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业基础极其薄弱,选择接受电子垃圾末端处理是其不得已而作出的选择。电子垃圾末端可回收的资源很少,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又进一步导致区域的发展潜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二、综合题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通过研究慕士塔格冰芯、珠峰东绒布冰芯、纳木措湖芯三个监测点BC(黑碳:石油、煤、柴草等不完全燃烧发生热解的产物)浓度和通量数据,发现三地样本中的BC与西风带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南亚)、青藏高原内陆区密切关系。下图示意三地BC浓度(通量)变化。

高考地理选修题环境保护答题模板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考点-46(4)

(1)如果BC浓度保持上升,推测纳木错水位和水质的变化。(6分)

(2)为避免跨境污染物引发的国际矛盾,请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6分)

【答案】(1)BC浓度上升,降低冰川和积雪表面反射率,加快冰川和积雪消融;纳木错水量增加,水位升高;冰雪融水将地表的BC带入湖泊;纳木错水质变差。

(2)污染物输出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输出国给予适度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中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输出国的污染治理;中国及时控制污染影响,做好生态恢复工作。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从2017年底起,禁止进口4类24种固体废弃物,包括生活来源废塑料、矾渣、未经分拣废纸和废纺织品等,到2019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弃物。自2021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弃物。下表为2017年和2018年世界部分国家固体废弃物进口量表(单位:百万美元)。

进口国家年份

印度尼西亚

沙特阿拉伯

泰国

马来西亚

印度

中国

2017年

76

0.1

159

98

228

1236

2018年

116

25

141

206

335

190

(1)指出与2017年相比,2018年亚洲固体废弃物进口量增速最快的国家,并说明其固体废弃物进口量大的原因。(8分)

(2)简述固体废弃物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6分)

(3)分析我国禁止进口固体废弃物对我国的有利影响。(6分)

【答案】(1)沙特阿拉伯。原因:工业发展对廉价原料的需求量大;环保执法不严;环境意识淡薄。

(2)固体废弃物本身或对其处理过程中会产生粉尘、有害气体等,造成大气环境问题;固体废弃物弃置于水体或随降雨进入河湖,造成水体污染问题;固体废弃物堆置或填埋,其中有害成分造成土壤污染问题;固体废弃物堆置和填埋占用大量土地。

(3)可以利用国内固体废弃物作为原料,提高我国资源利用率;减少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污染,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利于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利于提高国民环保意识;促进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形成。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洋垃圾”泛指由国外进入中国的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出口,既可减少本国的环境污染,节省大量垃圾处理费用,又可获得可观的贸易收入。受此驱动,发达国家不断寻求固体废弃物出口渠道,把固体废弃物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下图示意2014~2020年我国进口“洋垃圾”数量及增长率变化情况。2021年1月1日起,我国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洋垃圾”。

高考地理选修题环境保护答题模板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考点-46(5)

(1)概括图示年份我国“洋垃圾”进口数量的变化特点。(4分)

(2)分析我国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的原因。(8分)

(3)简述发展中国家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问题的措施。(6分)

【答案】(1)“洋垃圾”进口量大,整体呈减少趋势;2017~2018年减少最快。

(2)洋垃圾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加剧环境污染;带有大量细菌和病毒,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危害人体健康;回收加工再销售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以极低的价格流通,扰乱我国经济秩序。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府鼓励(补贴),提高处理技术(环保、循环再利用);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治。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莱茵河水环境的变迁印证了整个欧洲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这条河流从18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环境进一步恶化,20世纪70年代生态灾难达到顶峰。当时莱茵河被人们称为“欧洲下水道”,污染治理难度巨大。1950年7月,瑞士、法国、卢森堡、德国和荷兰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由各国部长轮值,秘书长则固定是荷兰人。经过不懈治理,今天的莱茵河河水干净清澈,可直接饮用,成为世界上管理最好的一条河流。

高考地理选修题环境保护答题模板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考点-46(6)

(1)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6分)

(2)说明治理莱茵河水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分)

(3)说明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的原因。(2分)

【答案】(1)流经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河流沿岸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物排放多;下游水流平缓,自净能力差。

(2)国家间建立相关协调机构,增强协调处理能力;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大资金、技术投入,防治污染;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3)荷兰地处河流入海口,受污染威胁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