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给孩子炖什么肉汤(童子功三日入厨下)(1)

有些技能,是小时候学会,一辈子不会忘记的。比如骑自行车、比如游泳、比如做针线活。就算许久没有做,重拾起来,相当容易。

我的童子功,有一项是做饭。结婚后,因为我上班的路途比较远,加上在企业,当个兵头将尾的小头头,自诩追求事业我的,有时加班,很少做饭。加上老公是教师,不用坐班,寒假、暑假加起来,每年有近三个月在家,所以,我的不做饭,有些侍宠成娇,变得心安理得。

男人嘛,以前做饭,用电饭锅焖个米饭、炒个家常菜、下点面条已经不错。退休了,我的“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模式全面启动。首先拉开架式,补充老公简单饭菜经常用不到的佐料;拿出藏在壁橱许久未用的崭新蒸笼;新添煮蛋器、榨汁机、豆芽机等“家伙事儿”。如今本娘子下手,那得点兵点将、全副武装、闪亮全场。

回忆小时候童子功的养成,特别有趣。还没有灶台高,脚下垫着两块砖头才能够得着炒菜。但非常喜欢做。一方面是被逼和无奈,家里排行老大,父母是双职工,我们放学早,总不能坐等爹妈回来慌里慌张再做,让辘辘饥肠迟迟得不到安慰,就主动报名学着自己做饭。二方面做饭了,有逃避学习的意思,学校里学了一早晨一下午,回来做饭也是调整和放松,何况做饭还能先品尝饭菜?三方面能行使对妹妹们的指示权,要求她们剥葱掐蒜,生火拉风箱,发号施令,有做大姐的权威。

有些功夫是看大人们做,偷偷摩仿着学的,有无师自通的味道。比如做疙瘩汤,熬稀饭、做米饭。有些是跟同学学的,女孩子也有跟我一样,是老大的,交流体会和经验,尤其是小孩子们爱吃的食物,又和节日有关的,比如端午的包粽子、二月二炒面豆子、做凉粉酿皮,有时候跟邻居借了饸饹床子压饸饹。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照看小妹的保姆教我的。

比如和面,她教我要做到三光。盆光、面光、手光。软硬如何把握,蒸馒头放碱和干面多少,那手感,如今想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些是需要在实践中反复试验,经过许多次成功与失败才能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当年学做搅团,经常糊了,搞得我满头大汗。几十年过去了,如今重操旧业,老公在一旁啧啧赞叹我的童子功夫,真人不露想,露相不真人呀。

记得,我最拿手的是擀饺子皮。这是七岁以前住北京奶奶家跟姑姑学的。两只小手协调配合,擀张飞舞,面片如飞,我能供应四五个人的包饺子。一边包还一边唱关于饺子的歌谣“从南边来了一群鹅,噼哩乓啷跳下河……”。回到甘肃小城,有人家不会做这事,包饺子到我家跟我妈要我去帮忙,我就愈发地麻利起来,仿佛表演一般。小朋友跟我学这技能,给我糖吃。

如今赋闲了,尽管餐饮林立,许多家庭已经习惯从小商小店或者超市购买半成品回家稍做加工,有的干脆经常下馆子叫外卖,我跟老公说,尽管做饭已经如此“社会化、专业化”,我还是喜欢厨房的舞蹈,尤其冬天,外面天寒地冻,两个人围着锅台,有说有笑,你主操作,我主配合,在氤氲的热气中讲着笑话,说着轶事,老夫老妻的,多么温馨?

万家灯火的晚上,看着电视,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可口菜肴,胃暖了,心也暖了。 发表于2020.4.9《东方烟草报》

夏天给孩子炖什么肉汤(童子功三日入厨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