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专业装修公司室内设计师都有这样的困惑:装修设计图纸做完了,结果却因为技术原因落不了地,是不是现场去得太少?自己认为可以做到的工艺做法,施工队却说做不出来,到底应该了解多少现场知识?自己想学习关于工艺节点的知识,但是不知道应该怎么下手,怎么办?,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设计师室内装修基本知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设计师室内装修基本知识(专业装修公司室内设计师要掌握多少现场知识才能把装修设计落地)

设计师室内装修基本知识

很多专业装修公司室内设计师都有这样的困惑:装修设计图纸做完了,结果却因为技术原因落不了地,是不是现场去得太少?自己认为可以做到的工艺做法,施工队却说做不出来,到底应该了解多少现场知识?自己想学习关于工艺节点的知识,但是不知道应该怎么下手,怎么办?

一、困扰每个设计师的问题

在和刚入行或者刚工作几年的年轻室内设计师沟通时,我们会发现有几个问题经常挂在他们的嘴边:“每次装修设计图完成的东西都实现不了,害我动不动就加班改图,以后真要多跑工地了!”“模型建完,渲染完成,反复推敲和打磨后,终于确定了效果,最后业主问我:“应该怎么实现?成本是多少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看了一大堆的规范图纸、节点图集,室内设计的节点手册也被我翻烂了,但是面对实际的案例时,我画的节点还是错的。”“自己采用的明明是在标准图上看见的工艺做法,结果现场工人说我画的图纸没办法实现,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大概的意思都是因为自己缺乏现场知识,导致做的设计落不了地,造成每天加班改图的现状,但又不知道应该怎样学习工艺构造和施工节点等现场知识,使室内设计师很困惑。

其实,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现象,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室内设计师并没有掌握让装修设计实现落地的知识体系。换句话说,大多数年轻室内设计师掌握的知识,都是怎样把一个装修设计做得好看,而忽略了怎样把一个设计做得合理。举一个例子:设计一个方案时,你可以把你的设计理念、灵感溯源、文化符号、用户分析、动线推导等内容讲得头头是道,让顾客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需要这样设计而不是那样设计,你也可以讲得一清二楚。因为,在你看来,如果没有设计理念、文化符号、用户分析等元素的支撑,你的创意概念、表现形式是站不住脚的。既然在方案设计中是如此,那么在设计方案的现场落地过程(深化设计、施工现场)是否也是如此呢?如果只知道图纸上的那些线框怎么画,却连自己画的线框表示什么材料,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用它都不知道,只是照搬标准图集上的做法,这与你在看一个大师的案例时,只看到它是东方风格,而不知道他为什么在这个空间中应用东方风格一样。你模仿的永远只是它的表面形态和设计造型。如果我们在画图时根本不去思考设计的比例关系、尺度关系、规范标准、成本控制、基层与完成面的关系等因素,只为了保证设计的美观,单纯地套用国家标准图集,甚至是一些不那么标准的图集,这样的做法,和在学校里面只为完成作业的学生又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既然选择了专业装修公司设计行业,那么下面这句话,是每一个行业新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你到底是在为画图而画图,还是在为做装修设计而画图?

回到我们的问题,室内设计师应该了解多少现场知识?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知道,室内设计师应该了解什么样的现场知识?先明确目标,再着手行动。

面对那么多室内设计师需要掌握的知识,我们的建议是,先掌握构造做法。当然,这里的构造做法不是指节点图纸,而是指在还原设计过程中,通过应用材料、工艺、设计、收口、成本等知识去还原设计,并指导施工的一个综合的知识系统。当设计师有了这样的知识体系后,就等于有了一个后盾,再遇到施工方说设计落不了地时,你可以从容地告诉他自己的设计应该怎样去落地,用什么材料,基层应该怎么做,应该用什么样的造型收口等,通过专业专修公司专业的知识让他们心服口服。

现在,回到本文中提到的3个问题。就是因为现场去得太少,才学不会工艺吗?现场当然是要多去的,但是在没有构造做法知识的基础上,就算有机会去施工现场,也只是去走走,根本不知道应该看些什么,到底应该了解多少现场知识?我的建议是:在工作过程中,了解基本的构造原理、材料属性、工艺做法、质量通病后就足以应对现场的多数问题了。

到底应该怎样学习节点图?节点图的学习是每个室内设计师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接下来的中会介绍几个理解节点做法的底层方法论,它们是学习节点做法的根本。只有理解了这些最根本的规律,才能举一反三地理解节点构造,夯实自己对施工工艺的理解,更好地为方案落地打下基础。也就是说,学习构造做法或者节点图纸的第一步是了解基层构造的做法以及材质的特性。因此,我会讲到主流基层材料的知识体系,如轻钢龙骨、阻燃板、石膏板、木方、钢架、胶粘剂等看似和装修设计无关,但又直接影响设计落地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恰恰是室内设计师最缺乏的。这个知识体系的学习就像为设计师提供了一副眼镜,戴上它再看室内空间时,室内设计师就会去思考空间方案是如何落地的、用了什么材料、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是否合理,还有哪些其他的代替方式等问题。

二、室内设计师眼中的节点构造对比

提到室内装饰节点图纸,年轻室内设计师都会碰到几个问题:标准图集看了很多,但节

点不会画;好不容易有机会去现场学习,但不知道看什么;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始学习节点构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对材料与做法的偏见。对基层材料和构造原理的不熟悉、不理解、不重视让室内设计师群体中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例如,明明知道自己图纸上表述的图例是水泥板的基层,却不知道为什么要用水泥板;一个空间吊顶,文字描述的是矿棉板吊顶,材料符号上却表示成PT-01-乳胶漆饰面;明明洗手台使用的是石材,结果却采用海棠角的收口方式二是对难度和成本的偏见。尤其是没有实际现场经验的室内设计师,在操作实际项目时,会对构造做法的难度和学习成本存在一定的偏见。一方面,很多设计师随意套用规范图集的节点图纸,不考虑其他因素,造成前面提到的常见错误;另一方面,设计师认为工艺节点太难、太复杂,所以不去学习,形成恶性循环。这两个方面最终造成了当下年轻设计师对于构造做法又爱又怕地纠结情绪。但是,构造做法真的那么难学吗?有没有一套学习方法论呢?既然原因都找到了,那么剩下的就是解决问题。对于材料和工艺的不理解和不熟悉这个问题,需要的是慢慢积累,本书在后面会用大量篇幅来讲解关于基层材料和工艺原理的一些问题。本文的任务是打破室内设计师对节点学习难度的偏见。对室内装饰构造做法的学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但也没有那么难,前提是需要掌握一套合适的学习方法论。如果说在新手眼里,构造做法就像一只霸王龙的话,那么就是“老

司机”眼里,它绝对是一只可爱的小恐龙,下面我们来看看,到底怎样才能把这头满面杀气的霸王龙变成乖巧可爱的小恐龙。

三、节点构造做法的底层规律

其实,一个室内空间和人体构造一样,同样是由“骨”“肉”“皮”构成的,因此构造做法也可以按照这个思维模型来理解。

1.“骨”:骨架与基体骨架是任何构造的基本载体,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基体。它可以是混凝土、加气块、轻钢龙骨、钢结构,甚至是木头等一切起到支撑作用的基体。人的骨头是承载整个身体重量的根本,全部的重量都是压在骨头上的,所以骨头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状态。和人一样,一个空间能否使用长久,并不是看收口多么精致,饰面粉刷多么细腻,而是看它的骨架是否稳固,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为什么有的建筑可以使用很久?就是因为它们的骨架结实,所以不管饰面怎么被破坏,只要建筑图纸还在,就能完全修复。

2.“肉”:平整与基面

从某些视角来看,肉是连接骨架与皮肤的缓冲层。如果只有骨头,没有肉的连接与填充,那么一个人不管多么健康、多么阳光,他给人的感受也只是一副皮包骨的样子。构造做法也是如此,就算骨架很稳固,如果没有“肉”的填充,“皮肤”再好也是挂不住且不牢固的。所以,我们说的“肉”是指连接表皮与骨架的填充层与缓冲层,如石膏板、阻燃板、金属板、腻子层、找平层、粘接层,甚至是未做表面处理的基层材料本身。

3. "皮”:饰面与装饰我们所谓的皮” 皮”是指室内设计师最终想达到的饰面效果,如光面乳胶漆、亚光大理石、酸枝木饰面、玫瑰金不锈钢,甚至是基层板刷油漆。只要是对表面进行了刻意处理的装饰材料,我们都称为“皮”。正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不同的人身材、比例都相近时,我们判断他们的美丑,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外表的妆容而定的。这个道理放在装饰构造上也同样适用,比如,同样是混凝土墙刷腻子基层,做壁画和刷乳胶漆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前端创意时,室内设计师更关注"皮"的层面,而后期落地时,则更该专注“骨”与“肉”。理解了“骨肉皮”的概念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抽象层面。在数学的世界里,任何数字都可以用加、减、乘、除来求得,同理,在节点构造的领域,任何做法都可以通过“骨肉皮模型来解释并记忆,任何实际节点都可以应用“骨肉皮"的思维。

四、小结

解决团扰年经专业装修公司室内设计师的两大问题:一是在刚入行的时候,到底应该学习多少识,: 是面对复杂的节点图纸, 我们应该知道如何学习。现在我们知道,室内设计师之所以害怕绘制节点图,是因为对材料和构造存在偏见,同时高估了学习节点的难度。因此,本文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非常简单,但是非常重要,本书后文讲到的所有装饰构造和工艺做法都是基于它的架构进行的。可以说,这个思维模型是学习室内装饰构造最佳的解题公式。只有理解了不变的规律,才能更好地记忆与应用。

本文由 龙培设计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hejizhuangxiu.co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