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竹山绿松石的根,在麻家渡;要找竹山绿松石的魂,那就是张世根,他是竹山绿松石行业的教父!”——2019 年 11 月 11 日,在张世根的故乡麻家渡,竹山县绿松石行业协会会长、宝源绿松石公司董事长王正龙如是说。

竹山有名山,曰女娲山;女娲山中有彩石,曰绿松石。今天,在竹山人的心中,女娲始祖圣洁依然,崇敬依然;而被誉为“东方圣玉”的绿松石,却早已褪去神话的梦幻,作为一种珍稀资源、一种特殊商品走出深山,步入世界珠宝市场,把人们带进了一个资源变财富的现实。

竹山县绿松石为什么贵(竹山绿松石行业)(1)

女娲山

竹山是世界罕见的绿松石富矿区,产品远销世界,这样的局面并非一日能够形成,离不开数代绿松石人的辛勤开拓。谈到竹山绿松石产业发展史,无论如何都绕不过一个人,那就是已故“绿松石大王”、竹山绿松石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先驱者——张世根。

“点石成金”,挖掘致富商机

1951 年,张世根出生在竹山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的一个贫寒家庭。张家兄弟姐妹一共 10 个,张世根排行老三。由于交不起学费,张世根小学只读到五年级就辍学回家,放牛、务农、成家,一切按部就班,平淡无奇。

竹山县绿松石为什么贵(竹山绿松石行业)(2)

张世根

和那个时代大多数山区农民一样,成家后的张世根衣食没有保障、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时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放开,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张世根决定“偷偷”做点小生意,他把目光投向了家乡的绿松石。在当时,绿松石虽然能卖钱,但是销路窄、价格低,并没有给乡亲们带来多少发财的机会,没多少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但张世根却很看好它。

1984 年,张世根来到郧县绿松石加工厂花高价买了几块绿松石,徒步两天将几公斤重的绿松石背回老家,倒手卖给了当地一个收购绿松石的老板。那是他第一次从绿松石上赚得一点小钱。一次偶然机会,张世根听说在北京、广州,绿松石可能会有市场,当即便决定前往考察。

1984年,借着“广交会”的契机,张世根来到广州,他发现绿松石确实有很大的市场,尤其是国内绿松石加工有大的缺口。回家后,张世根兴奋地对妻子说“绿石头在外面能赚大钱 !我们干脆贷款开办一个加工厂,把房前屋后的绿松石加工后卖到大城市里去 !”

说干就干。当年6月,33岁的张世根用自家房屋作抵押,贷款6000元,在家乡建起了第一家绿松石工艺加工厂——麻家渡镇工艺厂,开始正式涉足绿松石初加工和销售业务。

竹山县绿松石为什么贵(竹山绿松石行业)(3)

张世根在加工绿松石

由于长期身居大山深处,初闯市场的张世根,既不懂技术,又不懂销售,厂子开了后,如何盈利成为摆在他面前的现实难题。为了打开销路,1984 年12月,张世根带上生产出来的第一批产品来到武汉。在这里,他找到了一个稳定的经销商,做成第一笔生意,赚到了第一桶金——11000元,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点石成金”的经历让张世根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决定全力投入到绿松石事业上来。

在当时,绿松石雕刻很受市场欢迎,然而张世根的加工厂不具备精加工技术,生产出来的绿松石大多都是半成品,不能直接进入消费市场,使其身价大打折扣。1986 年,张世根先后到北京、河南、广东等地拜师学艺,考察先进雕刻工艺,引进雕刻专业人才,并在品种、规模和质量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雕刻人才和技术全部到位,麻家渡镇工艺厂一跃成为当地最先进的绿松石加工企业。

敢打敢拼,抢占市场制高点

雕刻产品做了几年,张世根在业内名气逐渐积累。随着国内绿松石雕件市场趋于饱和,张世根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但国外消费者对雕刻产品并不感兴趣,他们需要的是绿松石戒面产品,张世根果断决定引进戒面加工技术。

当时,在深圳有一家美国人创办的从事绿松石加工和营销的外资企业,他们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我国许多绿松石半成品都是在这里加工成型后再出口到国外。1996 年,张世根结识了该公司中方代理、戒面技术骨干陈中洲,为了把竹山绿松石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张世根承诺高薪聘请,再三邀请陈中洲共同创业。陈中洲被张世根的诚恳所打动,不仅自己过来了,还带来了两名技术员。有了技术精湛的戒面工艺师加盟,张世根的麻家渡镇工艺厂的竞争力再次提升,工人增加了,设备更新了,很快就垄断了竹山的所有绿松石花料,成为竹山绿松石产品的最大供货商。

竹山县绿松石为什么贵(竹山绿松石行业)(4)

张世根与美国客户

致富能人,带富一方百姓

随着销路的扩大,绿松石边角料的浪费越来越多 ,“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张世根发现美国在这方面有比较先进的做法——“白料”加胶技术,于是率先在竹山引进应用了这项新技术,使得废弃矿渣得以变废为宝。

在张世根改良之前,加工绿松石只能利用其中的两成,另外八成“白料”成为废弃矿渣,资源耗费严重。张世根引进的“白料”加胶技术,使矿渣得到了再利用,由此带来了矿渣价格的一路上涨,从每公斤 20 元涨到 100 元,当地群众因此每年多获利 80 万元。先富不忘带后富,在自己富裕之后,张世根一方面不断扩大规模,招聘近百人在自己工厂里就业致富,另一方面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持,帮助附近个体商户共谋发展。

在张世根的带动下,2004 年,仅罗家坡村就有 300 多户人家从事绿松石加工和运输,绿松石加工销售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由于其贡献突出,2003 年,他被十堰市委授予“帮带型农民党员标兵”,2004 年,又被评为十堰市首届“十大农村经济能人”。

竹山县绿松石为什么贵(竹山绿松石行业)(5)

麻家渡十星广场

心胸开阔,带头营造诚信乡风

作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张世根除了拥有过人的经商头脑外,他的人品也常为人称赞。竹山县绿松石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邵忠文和张世根有过 20 多年的交集,他把与张世根的关系赞誉为“亦师亦兄亦友”。邵秘书长介绍,当年在他入行之初,张世根曾无偿进行过一些帮助,且在后来,双方虽然变成了竞争关系,但是张世根为人磊落,一切都靠产品去赢市场,并没有在背后使绊子,这是让他尊敬的。

张世根把诚信看的非常重要,在麻家渡镇,张世根就是诚信的代表,张世根的一句话可以做担保;张世根的一张手写便条,可以去银行贷款、做抵押 ...... 人的诚信到达这种程度,实属罕见。

在张世根的带动和影响下,麻家渡镇形成了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文明乡风,尤其是罗家坡村,已成为竹山“十星文明文化”的发祥地,近年来在物质文明不断丰富的同时,该村的精神文明发展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竹山县绿松石为什么贵(竹山绿松石行业)(6)

张世根与工人一起挑选绿松石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2005 年 1 月 24 日,正计划从竹山前往襄樊乘飞机经深圳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参加世界珠宝大会的张世根,在高速公路上遭遇到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虽经医生全力抢救,还是没能挽留住他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张世根去世之后,其子张昌虎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张昌虎告诉《绿松石文化》,父亲对他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其中“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是父亲留下的最重要的财富,他将把这种品质永远传承下去。

——本文由《绿松石文化》原创采访张世根儿子张昌虎、故友邵忠文及综合互联网报道创作而成,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