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龟卜物

唐代开元年间,吴兴这地方有个渔夫,他在苕溪上常常看见一只大龟,四只脚各踩着一只乌龟在行走。

渔夫知道这是个通神的乌龟,就拿石头打它,打中并捉住了它。

后来,他把龟献给州里一个姓裴的从事官,裴大人找来了能辨识龟的人,识龟的人说:“这是龟中之王,不能用来占卜小事。否则,用它占卜的东西一定会死。”

姓裴的平时就很自以为是(不相信),正好当时庭院中有窝喜鹊,幼雏还很小,他就用它们来验证,让占卜的人钻龟壳占卜。

没几天,刮大风弄坏了鹊巢,鹊雏全死了。

接着他又让给自己的婢女占卜,问怀孕的是儿子还是女儿,占卜的预兆说应当生儿子,儿子生了下来,接着又死了。

姓裴的后来就把这只乌龟献给了皇上。

【原文】唐开元中,吴兴渔者,于苕溪上每见大龟,四足各踏一龟而行。渔者知是灵龟,持石投之,中而获焉。久之,以献州从事裴。裴召龟人,龟人云:“此王者龟,不可以卜小事,所卜之物必死。”裴素狂妄,时庭中有鹊,其雏尚珗(xian),乃验志之,令卜者钻龟焉。数日,大风损鹊巢,鹊雏皆死。寻又命卜其婢,所怀娠是儿女,兆云:“当生儿。”儿生,寻亦死。裴后竟进此龟也。(出《广异记》)

古代志怪故事山中精怪(古代志怪故事三则)(1)

石中生龟

郗世了在会稽修建坟墓。

当地的石头很多,后来破开了一块大石头,竟然发现了一只乌龟,长一尺二寸左右。

龟就在石头的中间,石头上却连一点孔隙也没有。

难道这龟真是和石头是一起生长的吗?

后来这些人就破开了石头,那只乌龟还会动,跟平常所见的乌龟一样。

这石头容纳这只龟,就象人刻意安排的一样。

【原文】郗世了在会稽造墓,其地多石,后破大石,得一龟,长尺二寸许,在石中,石了无孔也,得非龟石俱生乎?既破出之,龟行动如常龟无异。石受龟,如人刻安之。(出《灵鬼志》)

古代志怪故事山中精怪(古代志怪故事三则)(2)

古寺灵龟

九曲灵龟池,在襄阳县东北三里,遍学寺的东面。

古城在从前有个兴业寺,现在合并到遍学寺的范围。

唐代景龙元年有个陈留人阮氏,寄居在襄阳,拿出钱来做善事,在这个庙的东院建造正堂庙宇。

当时天旱,水池都干涸,就想把原来的池子扩大挖掘面积,并且再往下深挖一下,突然就象下了一场大暴雨,水池(水瞬间就满了)几乎都溢出来了,原来是一只大乌龟,高好几尺,象半张床那么大,在池边行走。

在场的人都吃惊地大叫起来,这是乌龟就又跃回池中。

庙里有个叫灵岫的和尚说:院子里有块折断的石碑,上面写的是兴业寺碑,碑文是梁国的散骑常侍庾元威撰写的。

那个碑上留传下来的文字说,这个庙里有一只灵龟,三尺五寸长,冬天潜藏,春天出现,经历的年头多了,还能能随着众人到堂上来,按时吃东西。

刺史安陆人王照也多次遇见过这只龟。

那块损坏了的碑因为及时地扶好又竖了起来,现在仍保存在遍学寺的东院。

阮氏修建的庙堂,以及院子里佛塔前面的那个水池还在,深五尺,周长二十步。

【原文】九曲灵龟池,在襄阳县东北三里遍学寺东。古城旧有兴业寺,今并入遍学寺。唐景龙元年有陈留阮氏,寓居襄阳,舍财,于此寺东院,创造堂宇。时岁旱池涸,即掘广深之,急暴雨池溢,乃是一大龟,高数尺,如半张床大,岸侧而行。众即惊呼,龟遂跃入池中。寺僧灵岫云,院有折碑,云兴业寺碑。碑文梁散骑常侍庾元威撰,其文可传者云,此寺有灵龟一头,长三尺五寸,冬潜春现,多历年所;随众上堂,应时而食。刺史安陆王照频遇此龟,其坏碑因即扶竖,今在遍学寺东院。阮氏所修寺堂,庭中浮屠前,池见在,深五尺,方二十步。(出《襄淝记》)

古代志怪故事山中精怪(古代志怪故事三则)(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