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梁山好汉中真正农民出身的不多,落草之前大都是有身份的,比如宋江是基层政府雇员押司,武松是县里的捕快头儿。

说起宋江,大家以前想起的或许是这样一个形象。

身份低贱的人 叫什么(一个身份下贱的群体)(1)

李雪健版的宋江

现在呢,不少人或许想到的是这样一个比较man的形象。

身份低贱的人 叫什么(一个身份下贱的群体)(2)

张涵予版宋江

宋江这种押司,其实是宋代县政府雇佣的文书人员,根据《宋史·职官志》记载,群牧司与临安府吏员皆有押司官,其名为官而实为吏。

押司是政府雇员,而不是正式公务员。不过押司这个群体跟政府官员离得近,有权力寻租的机会,一般百姓也是畏惧的。

身份低贱的人 叫什么(一个身份下贱的群体)(3)

《宋史》

押司再弄权,也只是刀笔小吏,一般搞不出人命官司,宋江杀阎婆惜,还得自己动手,可见他手里没有暴力机器。

真正在民间能让老百姓闻风丧胆的是武松、雷横那样的人,称之为县政府的都头。宋朝县政府的都头其实就是捕快的头儿,“都头”这个名字其实是历史遗留物。

唐末宦官专权的时候,曾经把神策军的各都长官命名为都将,亦称都头。宋朝在亦军亦民的“军”行政建制中的指挥使以下也设有都头,这是军方的低级军官名称。

身份低贱的人 叫什么(一个身份下贱的群体)(4)

武松

州县政府雇佣的捕快中有个头头的位置,也借用了“都头”这个名号,到了明朝,这个就叫捕头了,《武林外传》中的邢捕头就是这个职务。

雷横、武松这些人,有着政府雇员的身份,又有暴力机器撑腰,其实平日横行乡里是完全可以的。《水浒传》毕竟是小说,要是在真实历史中,西门庆断断不会犯傻去开罪武松,二人合流勾结,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捕快这个群体虽说在基层社会很威风,其实也有很多说不出来的苦楚。

身份低贱的人 叫什么(一个身份下贱的群体)(5)

燕小六是个苦逼的

古代的捕快属于衙役。宋朝以后的县政府,除了正常的公务员(包括正印官和佐贰官),还有就是六房书吏和三班衙役。六房书吏对应中央六部,三班衙役则是干些杂活,乃至脏活的。第一班,称之为皂班,是给州县老爷做仪仗队的,吓唬人的;第二班很重要,叫快班,就是捕快,抓人、催税的;第三班叫壮班,属于临时召集的民工,打打杂,战争的时候协助守城之类。

显然,对个县的治理而言,第二班捕快的地位很重要,掌握暴力机器嘛!

说来奇怪,三班中,皂班和快班都是贱民身份。一个家族有人干了这个,三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至少在理论上,比一般农民地位还要低。

身份低贱的人 叫什么(一个身份下贱的群体)(6)

旁边立者乃皂班衙役

朝廷为什么要用这些下贱的群体去承担治安职能呢?在唐朝,抓贼的差役叫“不良人”,意思是和坏人打交道的都不是好人干的,所以叫“不良人”。《画江湖》中把不良人说的那么牛逼,真的太扯淡了!

宋元明清,捕快基本就是这样滴!贱役身份,但是拥有暴力权力!

身份低贱的人 叫什么(一个身份下贱的群体)(7)

《画江湖》太夸大

捕快的身份与权力的背离就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不合理的体现,所以捕快借用手中权力,敲诈百姓,鱼肉乡里也是经常有的!

所以呢,《武林外传》中最牛逼的不是什么大侠,而是老邢!

身份低贱的人 叫什么(一个身份下贱的群体)(8)

邢捕头

在传统的帝制中国,一直没有正式的警察存在,这是政治制度未能现代化的体现。这种现象一直到清末新政的时候才得以改变。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大清朝庆亲王奕劻与日本浪人川岛浪速签订合同,在北京创办警务学堂,着手培养警察。川岛浪速就是川岛芳子的爹,其实也可以读第四声!

身份低贱的人 叫什么(一个身份下贱的群体)(9)

川岛浪速(左)和肃亲王善耆

最初的警察,清廷是把他当国民警卫队看待的,这一年,朝廷颁布上谕,令各省将军督抚将原有绿营“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由此拉开了清末办警的序幕。

1905年之后,清廷开始大幅度警政改革,在中央设立了巡警部,各省设立巡警道。巡警政府部门建立了,但是警察来源呢?

由于现代警政学堂建设没有跟进,很多地方仍然任用的是以前县里的下贱差役充当警察,这些人会把以前那种流氓习气带进新的警察机构。

身份低贱的人 叫什么(一个身份下贱的群体)(10)

黑皮警察

民国以后,中国警察改革继续进行,但是帝制时代的那种差役流氓恶霸无赖习气依然存在,所以一般百姓会把他们称之为“黑皮警察”!

中国警政改革,最终还是必须破除差役习气才能有前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