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有请到了无锡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崔小川,来跟我们聊聊,关于睡眠问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上课抖腿是什么病?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课抖腿是什么病
今天我们有请到了无锡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崔小川,来跟我们聊聊,关于睡眠问题。
无锡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崔小川
小编问:崔主任,前两期我们说了失眠和睡眠呼吸障碍,困扰着不少人。那么还有其他睡眠问题导致的疾病吗?
答
崔主任:有以下几种——
肥胖低通气综合征
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吃得越来越好,运动越来越少,随之带来的就是肥胖者越来越多。肥胖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问题。说起肥胖,它不仅仅是一种疾病状态,同时还是许多疾病的高危因素,其中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是病态肥胖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估计,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达到0.6%, 在普通门诊就诊的肥胖病人中,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病率大约为1.1%。OHS定义为肥胖(体重指数≥30kg/㎡)和清醒时的二氧化碳潴留(PaCO2≥45mmHg),并且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高碳酸血症。约90%的OHS患者同时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虽然OHS常常伴有OSAHS的典型表现,如乏力、嗜睡、打鼾、夜间窒息和晨起头痛,但是OHS不同于单纯的OSAHS,常常有着更严重的白天低氧血症和更高的PaCO2,常伴有中到重度的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增高。
OHS的诊断主要借助血气分析、多导睡眠图监测,一旦确诊,减重及呼吸机辅助治疗是关键。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非常重要。无创通气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白天嗜睡和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及时治疗OHS可避免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以及进一步的气管插管和有创呼吸机治疗。
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以难以控制的思睡、发作性猝倒、睡瘫、人睡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临床特点。国外报道通常在10~20 岁开姶起病,人群患病率估计在 0.02%~0.18%,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大致相当,是继睡眠呼吸障碍之后,引起日间过度思睡的第二大病因。它是一种终身性睡眠疾患,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酿成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中国人的患病率估计在 0.04%左右,起病于儿童时期者也不少见,男女比例约为 2:1。
1.日间过度思睡 所有发作性睡病患者都存在日间过度思睡,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不可抗拒的睡眼发作,可出现于行走、进餐或交谈时,在外界刺激减少的情况下,如阅读、看电视驾驶、听课、开会时更易发生。睡眠持续时间多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可短至数秒,也有长达数小时者,每天可发生数次到数十次不等,多数患者经短时间的小睡后即可头脑清醒,但不能维持太长时间。
2.猝倒 60~70% 的发作性睡病惠者可发生无力发作甚至猝倒,为该病的特征性表现,常出现在日间过度思睡症状发生数月至数年后,见于强烈情感刺激如发怒大笑时。实质为因情绪而诱发的躯体双侧肌张力突然部分或完全丧失。发作时患者意识清楚,无记忆障碍,可完全恢复。猝倒可见于躯体局部或全身的骨骼肌肌群的麻痹,致患者跌倒或被迫坐下。更常见的无力发作比较轻微和局限,如突然出现低头、面部表情异常或张口等,这些不典型的症状在儿童患者常见。无力发作持续时间常为数秒至数分钟。有时强烈的情感刺激或者抗猝倒药物撤药可能引发持续的猝倒发作,严重时可持续数小时,称为猝倒持续状态。
3. 睡眠瘫痪 多在人睡或起床时出现,是发作性睡病患者从 REM 睡眠中醒来时发生的一过性全身不能活动或不能讲话,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正常人也可发生,但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发作频率及程度均严重得多。
4. 睡眠幻觉 多在人睡时发生,表现为在觉醒和睡眠转换期出现的幻觉,可以为视触或听幻觉,也可表现为梦境样经历体验。
5. 夜间睡眠紊乱 可以是患者的主诉之一,常无入睡困难,但易醒多梦,觉醒多发生在入睡后2~3小时,通常伴有再入睡困难。此外,患者夜间体动明显增多,可表现为周期性肢体运动或者 REM 睡眠行为异常。患者早晨常因困倦或睡眠状态而出现起床困难。发作性睡病的诊断需要通过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夜间PSG、血HLA分型及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的测定来鉴别诊断。其治疗主要依靠促醒型药物干预。
不安腿综合征
不安腿综合征(RLS)又称多动腿综合征或不宁腿综合征。它在各年龄组皆可发病,但多见于40岁以上的壮年。主要表现为静息状态下或夜间睡眠时双下肢难以名状地感觉异常和不适感,常迫使患者不停地抖动、揉搓、活动小腿,甚至在室内、外长久的徘徊,才能使症状缓解。
不安腿综合征主要发生在两下肢,但亦可累及大腿和足部,受累的患肢可出现深部酸、麻痛灼热、虫爬样、瘙痒样等多种痛苦感觉。患者在睡眠中有周期性腿动,表现为刻板地屈曲运动,在6h的睡眠中至少发生40次以上的腿动。由于感觉异常和腿动,常导致患者睡眠障碍和失眠。
不安腿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提供的特有的临床症状、血液化验、电生理检查来鉴别诊断。其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祛除诱发因素、行为干预)及药物治疗(多巴胺能药物、鸦片和阿片类受体激动剂、α2δ钙通道配体等)。
倒班工作睡眠觉醒障碍
倒班工作睡眠觉醒障碍(SWSWD)又称倒班工作障碍 (SWD),是指个体工作时间与社会常规的工作时间不一致,而导致的失眠及过多的日间思睡。临床基本特征是经常在应该睡眠的时间工作(工作时间在 8:00AM~6:00PM之外),尤其是夜间工作,结果导致工作时瞌睡,工作后失眠,睡眠补偿不足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非常规的工作时间,常影响家庭和谐、社会职能、个人身心健康并存在安全隐患。多数倒班者并不引起倒班工作睡眠觉醒障碍,估计在夜班或轮班工作者中的患病率为2%~5%,也有高达10%~38% 的报道。在工业化国家,倒班工作人群中倒班工作睡眠觉醒障碍患病率可达 20%。在中老年人中倒班工作睡眠觉醒障碍的患病率增加。
临床上倒班工作睡眠觉醒障碍诊断评估方法主要为睡眠日记或体动监测,PSC 不作为常规检查(临床研究少,结论不一致),睡眠-觉醒模式自评问卷(MEQ )及昼夜节律标志的诊断价值还需更多证据支持。
对倒班工作型睡眠障碍的治疗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包括协调昼夜节律时相与睡眠 - 工作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改善睡眠质量和提高警觉性;处理好个体、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如倒班工作耐受性的个体间差异、倒班工作的动机、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倒班时间安排等。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紊乱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顾名思义,是一种发生在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的疾病。神经系统脑桥部分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神经元的凋亡,导致受抑制的脊髓运动神经元重新活跃,表现出伴随梦境及肢体活动为特征的睡眠疾病。临床上可出现从肌肉抽动到各种复杂剧烈的行为动作,如讲话、唱歌、喊叫、挥拳、抓取、跳跃、坠床等。多数梦境都有暴力内容,常常伴随与梦境相关的暴力行为,可导致患者自伤或伤及他人。我国一项调查显示可疑RBD患病率为4%~5%。RBD临床症状中的伤害性行为可高达30%~81%,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
多导睡眠监测是RBD诊断的金标准,同时可以辅助相关量表,如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筛查量表、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量表-香港版。重视睡眠环境安全,这是RBD首要治疗目标,可将患者及其伴侣的受伤风险降至最低。推荐的方法包括在地板上放置床垫、将家具的边角用软物包裹、对玻璃窗进行安全性保护、睡前移去潜在的危险物品,如利器、玻璃、水杯水壶等。此外,建议患者的同床者与患者分室居住,直到患者RBD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药物方面主要以镇静药物为主,有氯硝西泮等。
本期内容健康知识由无锡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主任医师 崔小川提供。
来源: 无锡交通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