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支消费”在这几年逐渐成为大流,“流量金融”却变得有些捉襟见肘。

4月7日,出行平台滴滴旗下月付日前发布公告,正式宣告了平台月付功能下线。滴滴月付功能上线于2020年12月,现在不足两年便悄然退场了。

这个出行界网约车的老大哥,在推行之初便财大气粗,霸主地位不可撼动,令人眼红,然而也就短短几年时间,用户群体便开始极速流失,让嘀嗒出行、高德出行、曹操出行等后来者分走,看了个笑话。

01

滴滴月付下线

滴滴月付取消(滴滴月付上线不足两年匆忙离场)(1)

滴滴月付功能宣布下线。根据滴滴月付团队发布的公告,为了优化服务质量,滴滴月付功能在2022年3月31日24点下线,4月8日将是最后一个双方约定的还款日。有应还账款的用户,需在4月8日24点前及时还款。

滴滴月付取消(滴滴月付上线不足两年匆忙离场)(2)

滴滴月付的准确上线时间是2020年12月,是滴滴金融推出来的先使用,后还款的产品,当月使用完之后下月出账单,只要按时还款就可以享受一定的免息期,和蚂蚁花呗类似,区别就是花呗有分期和月付不能分期,实行的也是灰度测试,只有满足资格受邀开通的用户才可以使用。

支付场景主要是依托于滴滴出行,包括滴滴专车、快车、优享、拼车等。

谈及滴滴出行,它的创始人是阿里出生的,滴滴面市之后又获得了腾讯的投资,所以滴滴是背靠腾讯和阿里两棵大树的,拥有充足的资金,占据出行业最大的市场份额,几乎没有对手。

获得滴滴开通资格的用户,平台会有新人补贴优惠,设置“开通立减x元”“选择月付赠送优惠券”等话术吸引用户参与,被滴滴“养活”的司机已有1300万之多。

月付功能上线前、后都跟相关部门报备过,且滴滴手里有多张金融牌照,资质齐全,直接填补上信用付这一块空缺。此后滴滴金融多面发展,其金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借钱、理财、支付、保险、联名信用卡”等板块,滴滴月付不算是最醒目的产品,按理说不会有太大的波动,现在走到一步,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与自身发展以及金融监管有关系。

2021年,滴滴刚上市就被官方媒体报道没有遵守国家对信息采集的要求而被下架;运营之中又常常被曝出“网约车”事件,引发热议;21年4月金融部门又对滴滴金融、度小满等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进行了约谈,意在规范消费金融业务;多重监管,重磅出击,信用支付类产品遭遇合规冲击,滴滴调整业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02

未来处境艰难

滴滴月付取消(滴滴月付上线不足两年匆忙离场)(3)

近两年,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越来越严厉,各种文件和意见接连发布,2022年1月,发改委等部委颁布了《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断开支付工具与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链接”。同时,在2021年1月发布的《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中,也明确提到“不得在支付页面中将贷款、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产品作为支付选项”。

在《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中同样明确“不得在支付页面中将贷款、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产品作为支付选项”。

再看互联网平台的金融业务,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美团有“美团月付”,滴滴有“滴滴月付”,京东有“京东白条”,支付宝有“蚂蚁花呗”,腾讯有“分付”,都是“先消费,再支付”的信用模式。现在微信分付依然是测试阶段,不敢全面上线,支付宝花呗也在做品牌分离,信用付产品不再是大家争先恐后要做的好生意,后来者滴滴月付自然也讨不到什么便宜。

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财大气粗,可以撑得起资金的压力,滴滴作为出行老大哥,又有阿里和腾讯的支持,资本之间互惠互利,开通月付功能既能方便乘客,又能留住客户,毕竟“轻松出行”也是消费者的一种追求。

可因为时常曝出的“网约车”问题,多次迎来相关部门的监管,导致旗下的产品迟迟不能上线,股价也是大起大落,年度收益大幅度下滑。

不能开源就只能节流了,滴滴想要在这个艰难的时刻稳步发展,只能砍掉一些核心以外的业务,减少开支,滴滴月付正是这一计划之下牺牲的产物。现在滴滴月付传出的消息是暂时下线,但是未来还会不会上线未可知。

03

金融与非金融划分

滴滴月付取消(滴滴月付上线不足两年匆忙离场)(4)

2021年4月29日,金融监管部门对14家金融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进行了监管约谈,提出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意在分离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审慎开展互联网网络贷款等方面的整改要求。

同年,出台了关于助贷的意见,及应对金融机构的各类新规,并且要求银行强化第三方合作,力求规范、公平。其目的就是要让底层资产更透明,提高从事消费金融门槛。

这14家金融机构都积极响应,大部分问题都得到了整改及完善。在全力保证金融业务合规的同时,也将消费的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本源,消费者的网贷安全及个人隐私问题都会在工作中得到良好的改善及解决,营造良好的网贷环境。

联网技术让金融业有了新鲜活力,使我国金融行业更加生机勃勃,但也使得传统市场遭受到冲击。各方财力、人力、物力都想要进入消费金融分享红利,导致市场混乱,鱼龙混杂,信贷事件频发。未来互联网平台金融的发展方向需要创新,但需要的是有序创新,并不是贸然激进,因此不符合条件的都将被整改,金融和科技也都将回归本源。

实体经济才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全国两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必须要抑制脱实向虚,制定有效的金融信贷政策,未来各平台需要按照监管规定调整旗下业务,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增强服务、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金融环境的安全性不容破坏,市场经济的平衡发展也不容打破,任何想要凭借自己的地位扰乱、左右市场的举动,都将焊死在监管之下,滴滴月付此时下线整改或许是个契机。

更多金融精彩咨询,欢迎关注“且说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