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万左右运动版(万元以下听个响)(1)

上星期苹果发了个新闻,Apple Music 在 6 月份开始支持杜比全景声和无损音乐。

十二万左右运动版(万元以下听个响)(2)

杜比全景声支持所有 AirPods 和 H1、W1 芯片的 Beats 耳机,因为无损音质比较特殊,他们在前天又单独发了一份超长的公告,大概有以下几点:

1、所有 AirPods、AirPods Pro、AirPods Max、Beats 耳机都不支持播放 Apple Music 的无损音质。

2、即便是插着转接头,AirPods Max 也听不了无损,因为会发生数据信号转换,会有数据损失。

3、HomePod 和 HomePod Mini 后期会通过软件更新来支持无损音质。

这公告一出网友们就急了,自家耳机还听不了自家的无损音乐,搞笑话?

十二万左右运动版(万元以下听个响)(3)

别激动,之前苹果没出无损音乐时候,你们不也觉得 AirPods 挺香的吗。。

其实这事真不能怪苹果,靠现在的技术市面上大多数蓝牙耳机都支持不了无损音乐。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了解几个概念。

歌手在录完歌后,要通过 PCM 编码把音乐模拟信号做成一个音乐文件,也就是数字化。

编码后的文件称为 PCM 文件,这是最基础的音频编码,所有编码操作都需要基于 PCM 格式。

但这种文件往往不能直接播放,为了给大众听到还需要再次编码,有三种方式:

无压缩编码( 常见格式有 AIFF、WAV )

无损压缩编码(常见格式有 WMA、FLAC、ALAC )

有损压缩编码( 常见格式有 MP3、AAC )

由于无压缩编码的文件体积很大,几首歌就能抵部小电影了,为了方便存储,大家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压缩的音乐文件,也就是常说的无损和有损音乐。

一首《 加州旅馆 》如果采用无压缩编码

它的文件大小为 264 MB ▼

十二万左右运动版(万元以下听个响)(4)

不知道大家以前下载 MP3 时,会不会注意到旁边有 128K,320K ,这些数字就是音频的码率。

十二万左右运动版(万元以下听个响)(5)

码率代表着音频每秒传输的数据,码率越大,音质就越好。

码率由采样率、位深、通道数决定,在不压缩的情况下,码率 = 采样率 * 位深 * 通道数。

采样率表示 1 秒内采集声音样本的次数,单位为 Hz。

采样位深表示每次采集声音样本的精确度,单位是 bit 位。

声音通道,比如双通道的通道数就是 2 。

根据国际上的定义,音质要达到 CD 级别才算无损,即采样频率 44.1 kHz,采样位深 16 位。

十二万左右运动版(万元以下听个响)(6)

但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的蓝牙耳机连这种最基本的无损音乐都处理不了。

根据刚才的码率公式,在不压缩的情况下,双通道 44.1kHz/16-bit 的音乐码率为:

44.1kHz * 16 * 2 =1411.2 kb/s( 注意这里 b 是 bit 比特,不是 B Byte 字节,1B = 8b )

通常无损音乐压缩率为 70%,无损音乐的码率大概为 1411kb/s * 70% = 987 kb/s。

也就是说要传输无损音乐,需要传输带宽为 987 kb/s。

之所以蓝牙很难支持无损音乐,是因为常见蓝牙编码格式的(SBC\AAC)码率不够,基本都在 328 kb/s。

所以即使听码率为 987 kb/s 的无损音乐,碰到这些蓝牙编码格式,它就会被压缩成 320 kb/s,再被转换回来的时候,就已经算不上无损音乐了,更不要说在模数转换的发生的损耗了。

十二万左右运动版(万元以下听个响)(7)

目前能达到无损音乐码率的蓝牙编码只有索尼的 LDAC 和盛微 LHDC,最高能达到 990 kb/s。

十二万左右运动版(万元以下听个响)(8)

在不考虑模数转换中的音频损耗情况下,他们勉强可以传输无损音乐。

不过这两种编码目前都还未普及,而且要使用这两种编码,必须发送端和接收端芯片同时支持才行。

总结一下,不考虑各种损耗的情况下,目前需要双端同时支持 LDAC/LHDC 的才能用蓝牙耳机听无损音乐,所以如果手头没有相应的设备,无损音乐还是算了吧。

再来说个更现实的问题。

就算不用蓝牙设备,对大部分人而言,无损音乐除了更占空间,跟有损没啥区别。

有损音质相对于无损音质,就压缩过程中多删掉了一部分不重要的数据,这部分数据主要集中在高频部分。

我们看下不同码率下《 加州旅馆 》声谱图,横轴是时间,纵轴是频率。

无损音质,格式 flac,体积 37.5 MB ▼

十二万左右运动版(万元以下听个响)(9)

有损音质,码率 320kbps 的 MP3,体积 14.9 MB ▼

十二万左右运动版(万元以下听个响)(10)

有损音质,码率 128 kbps 的 MP3,体积 6.06 MB ▼

十二万左右运动版(万元以下听个响)(11)

大家应该能看出来,有损音质相比无损音质主要是少了高频的数据( 17kHZ以上 )。

而且码率越低,高频率的部分少得就越多。

十二万左右运动版(万元以下听个响)(12)

不过啊,这些高频的部分我们本来就不容易听到,其中的原因与耳朵和设备都有关系。

先说耳朵。

根据初中二年级学到的物理知识,人耳能听到的范围是 20 Hz - 20kHz,但现实中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么宽的频带,并且人在成年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能听到频率会逐步下降。

十二万左右运动版(万元以下听个响)(13)

再说设备。

大部分音响或耳机介绍参数时,都会标明频响范围在 20-20kHz,甚至有的超过了这个范围。

但,往往受很多因素影响,大部分设备在接近 20 kHz 的时候,就基本发不出声音了。

反正世超这边用 AirPods 和 iPhone 喇叭,音量拉到最大也只能听到 17.7 kHz,后来用了同事一套专业听歌设备,也就能听到 18.8 kHz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无损音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啊,和有损没啥区别,本来就听不到那么高的频率。。

如果差友们手头上没有过硬的设备,其实真没必要刻意追求无损音质,毕竟一首无损音乐体积还挺大的。。

况且很多时候,我们讨论音质时并不是在讨论还原度,而是设备的调音和性能,想从这方面下手,那没点投入是真不行。

听歌么,享受音乐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你们说是吧。

十二万左右运动版(万元以下听个响)(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