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说话有下面几种情况:一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说话本领训练方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说话本领训练方法(第六讲学习说话知识)

说话本领训练方法

所谓说话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

二是几个人的随便闲聊;

三是集会时没有准备的即席讲话;

四是有准备无讲话稿的讲话;

五是有讲话稿的讲话。

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是自言自语,这种情况不在我们的讨论范畴。我们要说的是前面五种情况。这五种情况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两种情况:前三种是随机说话,后两种是有准备的说话。当然完整意义上的随机是没有的,我们说出去的话是应该都过脑子的话,不过脑子的话是不能说的。这过脑子的过程即为有准备的过程,只不过是临场和事先准备之别而已。最能反映真实意图、个人思想的说话往往出在随机的谈话中;而那些冠冕堂皇不易被人挑出毛病的说话是有准备的说话。

所以,我们分两块来说:一是学习说话知识,培养说话能力;二是学习演讲技巧争做说话能手。关于演讲的话题放在以后来讲。

我们说话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跟你说的话不要再跟别人说呀,××不让往外说!”其实,这样的话有用吗?当然无用。不但不会终止,而且还会迅速传播出去。因为你有所谓的“知心”,他也会有“知心”。这样下去,还有秘密可言吗?除非你真想把秘密尽快传播出去。所以,即然是保密的,就把自己当做最后一个,保密到底烂在自己肚子里吧。

话是不能随便说的,言多语失,少说为佳,不说最好。非说不可,要深思熟虑,只说三分话。永远把神秘留给他人,把明白留给自己。能明白自己几斤几两,你就是不一般的人,不一定非要他人知道你的底细不可。这样别人就会对你有种敬畏之心,不敢小瞧于你。因为你的无能和厉害他不知,他不敢轻易出手。一旦把自己的全部说出去,你已是个透明人,你在他人的心里就不值钱了。

真正会说话的人只在集会时话多,平时很少听到他讲话的,他多是在听他人讲话,他偶尔可能也说话,多是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他可能就很少说话了,多在倾听,而且是非常认真地听,没有听清还会请你再说一遍,直到听清为止。据说毛主席在延安时平时与百姓谈话就是如此,多是个倾听者。

“能说会道”是被人羡慕的一种能力。人们从来对说话能力就很重视,把具有很高说话能力的人,称他有“口才”;能用语言迅速正确回答问题的,就赞美他是“对答如流”;对善于发表自己见解而语言流利的,就赞美他“滔滔不绝”。三国时的诸葛亮,他到东吴和吴的群臣辩论,蜀吴两国联合起来攻打曹操,他的主张胜利了。后人赞美诸葛亮是“舌战群儒”,传为历史佳话。说明培养说话能力的确是件大事,同学们必须重视。一定要通过语文课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

语言,是人们社会交往的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准确的运用语言,从而正确地表达意思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引出不少的误会。

相传有个人因为不讲究说话艺术,结果引起误会,把好事办坏了。一天,他大摆宴席,请来了一些客人,他看有几位客人还没到,就自言自语道:“怎么该来的还不来呢?”到了的客人听了心想:“这么说,我们都是不该来的了!”于是有一半人悄悄走了,他一看见客人走了,十分焦急,又说:“嗨,不该走的倒走了!”剩下的人一听,已走的都是不该走的,那么该走的就是我们了,于是,又有三分之二的人离开了,这人一见客人都不辞而别,急得直拍大腿,说:“这,这,我说的不是他们!”最后三人一听,心想:“那一定是说我们了!”于是,一个个地抬腿告辞了,主人一见此光景,长叹一声说:“不会说话愣请客,鸡鸭鱼肉全白做。" 你说说话能力重要不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说话知识,培养说话能力。

再比如有的老师讲课讲的明白,同学们爱听,欢迎他给上课。这除开因为这位老师知识丰富态度和蔼外,主要还因为他具有很高的说话能力。又如,两个人出去办事,有个人会说话,人家爱接待他,愿意和他办事,这事就办成了;另一个人不会说话,听他的话有反感,赶快把他打发走就算了,不愿和他办事,他的事就没办成。我们平日说某某有办事能力,这种能力之中,也包括说话能力在内。

会说话的人带着一种贵气。公交车上来一位大妈,小伙子起身让座。“大妈您坐这儿吧。”大妈没说感谢的话而是笑着说:“小伙子你多大了?”小伙子回答到:“28了。”大妈说:“你都28了还在挤公交车呀,我姑娘才22就自己买车了。”所有人都以为这小伙子会生气地骂人或者转身离开,没想到小伙子腼腆一笑回答道:“我也攒了一些钱给我妈买了一辆车。我妈一把年纪了总不能让她去挤公交车吧,如果遇到懂礼貌的人呢,给她让座也还好,不然呢,我妈这么大年纪了还得站着多辛苦呀。”你看就是这么短短的几句话,瞬间就扭转了局面。这是一种贵气。

再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一位司机倒车不小心把瓜农的西瓜轧了。司机下车说要陪给瓜农西瓜钱。瓜农说:你走吧!我找那位女同志要钱。车上自带的倒车警示语是女声:“请注意!倒车!”瓜农的话是幽默的,智慧的,更显大气。

这就是高明的说话艺术。人们更喜欢艺术化的接地气的东西。这艺术的语言来自于高尚的品德,和一定量的语言储备,以及敢于说话的勇气,甚至可能还要用到渊博的知识。

但是,有的同学一说话就害羞,脸通红,当众不敢发言;站起来明明会的问题也说不出来,懵(měng)了;或者不敢见生人或客人,当客人问到什么话的时候,扭扭捏捏不自然,不是咬嘴唇,就是手扯衣襟,连答话的声音都变了。这是缺乏说话锻炼的表现。因此,要加强说话的锻炼,学习说话的基本知识。

锻炼说话能力,要注意几项说话的基本知识:

第一,说话要有明确目的。究竟想说明什么问题,就一定要把它说明白。目的没明确说出来,别人听后就摸不清你说话的用意,认为你“说话糊涂”。

第二,说话要准确。一是一,二是二。如果把“党代会”说成是“人代会”,这就错了。

第三,说话意思要明确。不要使人误解:不明确就是含混不清,又象这个意思,又象那个意思,人家会说你的话“模棱两可”。

第四,说话要干脆有重点。不干脆没有重点,常常把没用的话说起没完,人家就说这人“说话啰嗦”,令人讨厌。

第五,说话千万不要过多的重复。有人过多的重复说过的不知几次的老话,听话人感到心烦,会说这个人“车轱辘话来回翻”,要是农民就说这种人“说话好倒粪”。

第六,说话要完整。把一件事说圆满,不要说半截话,农民把好说半截话的人叫“半语子”。

第七,说话要有感情,要生动,以引起对方的注意。有人说话没感情,干干巴巴,人们会批评他的话“干燥无味”。

第八,说话要有次序,有先有后,不能乱说。把应先说的放在了后边,会使人不懂;应后说的先说了,这使人难懂,人们讽刺这种人说话“语无伦次”。

第九,说话要谦虚有礼貌。称呼和口气都要尊重对方;说话没礼貌,口气太大,惹人反感。

第十,说话要文明。注意语言美,不可以说粗语脏话。

关于说话的知识很多,这里只就一般的口头语提出以上几点注意。这些都属于说话的技巧问题,但说话的技巧再高明,如果说出去的话对人没有用,也不会提起人家的注意。就如《墨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学问家墨子,有许多学生。有一次他的学生子禽问他:“老师,多说话到底有没有好处?”墨子回答说:“说话不在多少,要看有没有用。比如塘里的青蛙,整天整夜叫个不停,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但鸡棚里的公鸡,每天天亮时只啼叫几声,大家知道就要天亮了,人们都很留意。所以说话要说得有用处。”一位演讲大师为企业老总们讲课,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家喜欢听什么样的话?老总们回答说:喜欢听真话,不喜欢听假话。不全对。人们喜欢听的不是真话,也不是假话,最喜欢听的是有用的话。演讲大师可能读过墨子的故事。要说有用的话,这就需要我们说话前认真思考、反复斟酌,不说不经过脑子对人没用的话。

曾仕强说:“一个人心坏,别人不知道,但一个人嘴坏,一说话别人就知道了。”曾老这里的“嘴坏”指的是不会说话。从这一角度说,话是说给人听的,还是说别人爱听的话,让人舒服的话。

话有两种明显的功能:一是承诺功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从这一功能说,话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去了就要负责到底,否则就不要乱说,一定要深思熟虑。二是日常交流、闲聊的功能。即然是日常交流,是出于礼节、礼貌,说出去的话都是无关紧要的事,至于闲聊就是闲聊了。闲聊时一定不要去说重要之事。对于闲聊的事也不要太当真,更不需要负责,需要负责的话绝对不能在闲聊时说出。所以闲聊的话还是尽量少说,甚至不说为好,以听为主。实在想说——有目的地说,就提一些问题让他人去说,自己去倾听,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信息。

以上是从说话的技巧上说的,说话与写作也是有密切的关系的。说话生动清楚,文章才有可能写得很好。反过来,文章写得好,也能促进说话生动有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说话和写作的关系很密切,在这里把说话能力讲的这么多,也是因为这点。说话,是用口头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写作,是用书面语言——也就是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一般地说,能说明白话的人,就应该文章写得明白,说话能力较高的人,写作能力也会是差不多的。虽然写文章还有个运用文字的问题,但说话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是不错的。例如,上面讲的说话十项知识,也适用于作文。本来小学作文就应该从写话开始练习,有经验的教师,常常设有口头作文,这是从说到写的过程的过渡形式。所以,为了提高写作能力,不能忽视提高说话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说话最重要的一条是,说出去的话一定是经过脑子的,是过心的话。不过心的话不要说。这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不容易,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总是在“口是心非”的。所以,有话不要着急说,要使口中的话真正源自大脑,真正做到脑中有,脑想说什么,口才应该说什么,你就是一个不简单的人了。不经过脑子的话,不叫话,只能说是从口中发出的响动。光是响动不值得人反映的。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要重点说、重复说,一定要搞清楚。自古有“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之说。现实生活中有的矛盾和误解源于一句话。一句无心的话,得罪有心的人。心平气和的话,让人心生温暖;讥讽嘲笑的话,让人瞬间心寒。心直口快的人最傻,直来直去,口无遮拦,有啥说啥,毫无顾忌,一不留心让人误会。所以,一定要谨慎说话。话出口处,覆水难收。什么话该说,什么话别说,心里有杆秤,说前称一称。说出去的话一定要过脑子。正如“紧睁眼,慢张嘴”,想好了再说也不迟。需要你说时,说的再慢,人们也在听;不需要你说话时,再快也没人听。

要努力做一个“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话者。你努力就能做到!

思考与练习:

说话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各包含哪些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