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吴江并区以来,轨道四号线极大的方便了往来城区和吴江的居民出行,沿线的楼盘价格也水涨船高,地铁对于推动苏松(松陵)一体化进程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明珠城半数以上为苏州城区居民置业,地铁开通后,93、94路由原来的一车难上,华丽转身为宜人的乘车体验,其中地铁运力彰显了惊人的吞吐量,也大大缩短了苏松(松陵)两地的时空距离。对吴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助力作用,对比并区前,常熟城区房价均价高于松陵城区,并区后松陵房价已经超过了常熟城区房价,同时增强了苏州主城区对吴江的辐射力和向心力,吴江区在今年上半年疫情的情况下,一般财政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显示了未来增长的无限可能。地铁的规模化和杠杆效应功不可没。

但伴随着苏州第四轮轨道交通规划推进,现阶段吴江区相较于其他区域,存在无论是地铁数量和里程数量都“微量化”、“ 边缘化”等诸多问题,其次松陵老城区,运东科技新城板块以及其他偏远乡镇迟迟未能融入地铁线网,对于沿线的广大市民搭乘地铁仍有些许不便,

对于苏州第四轮轨道交通规划(吴江板块)有如下几点建议:

1.加密松陵城区、松陵老城区,运东科技新城板块的线网密度,增强几大板块与苏州高铁北站、园区站、苏州中心等交通枢纽和关键节点的关联度,加强苏松两地人员、物资、经贸的密切交融,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和关键节点的聚焦能力。更好的推动松陵老城区,运东科技新城板块的城市有机更新和华丽转型。

2.加强吴中太湖新城板块和吴江太湖新城板块的联动,以“大湾区”概念统筹吴中、吴江的太湖新城建设,用地铁串联起吴中、吴江两个板块,优化整合资源,有效避免重复设置,有利于加强平台化、差异化、结构化建设,做大做强“大湾区”板块。

3.优化长三角一体化布局,主动融入大上海经济圈,透过交通一体化,加快连接魔都与苏松(松陵)一体化步伐,加快谋划与上海17号线对接进度,与上海青浦,可以设置大小站,昆山S1号线站点设置过于密集,从优点上来说服务群体更为广泛,缺点是昆山段站点过多,耗时稍长,或可增设一条快线,满足出行多样化的需求。

4.为偏远乡镇预留轨道交通接入点位,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享受到便捷、舒适的现代公共交通.推动偏远乡镇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镇经济多面发展,多点开花。

5.优化数字 服务,融入长三角数字网络建设,目前METRO大都会APP端,除苏州地铁、无锡地铁、常州地铁外均和支付宝对接开通:先乘后付模式,上海地铁甚至可以选择购买套餐(一日票、三日票)为不同出行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选择,而苏锡常地铁均需开通银联先乘后付,不满足大多数人的消费习惯,设置人为障碍,降低了通行效率和自助购票意愿。

6、相较于南京地铁,触角已经延伸至高淳区,苏州和县级市之间的关联度不怎么紧密,苏州地铁也应该加快连接常熟、张家港、太仓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创造1 1>2的合力,加快苏州大市范围内,经贸、人员、物流、人文旅的交融与合作。

以上是对苏州轨交的若干思考、建议。

苏州吴江区地铁规划图2035(关于苏州轨道交通联通市区与吴江的若干思考)(1)

轨交一号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