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满楼

抗战爆发以后,因为企业的缘故,被称为上海滩“实业大王”的刘鸿生一度滞留上海。

后来,因为日本方面在上海步步紧逼,刘鸿生不得不转道去了重庆。

当时,西南大后方经济落后,物资匮乏,急需有能力、有经验的企业家来打开工业生产局面,而刘鸿生与孔祥熙向来比较熟悉,于是孔便向蒋介石推荐了刘鸿生。

之后,在穆藕初的作陪下,蒋介石亲自召见刘鸿生,并当场承诺:

“我保证偿还你损失的1000万元,只要你能提供机器设备和专业人才,要钱给钱,要原料给原料。”

上海滩生死较量50万大洋后续(上海滩的实业大王)(1)

刘鸿生听后,随后就行动了起来。在亲赴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四川等地实地考察后,刘鸿生决定在重庆和长寿两地筹建中国毛纺织厂和中国火柴原料厂。

国难时期,在重庆的刘鸿生已经完全没有了上海大老板的排场,据身边人回忆:

“他当时住的已经不是豪华的洋楼,而是简朴的普通宿舍。

他住在长江南岸的弹子石,每天要到北岸重庆市区办公。两岸崖峭坡陡,上下石阶约达三百级之多。他步行往来,从不坐滑竿。

……他经常在小食店里吃碗阳春面和一碟生煎馒头,有时只吃几块糕点,当作一顿午餐。”

有一次,矿产专家孙越崎与刘鸿生一起出外考察,为了沿途便于调查,他们一路坐滑竿,沿途就在路边小旅店吃饭睡觉。

孙越崎颇有些感慨,说:“像他这样富有的大资本家,一点不以此为苦。”

上海滩生死较量50万大洋后续(上海滩的实业大王)(2)

不过,刘鸿生虽然在后方创办了不少企业,但大多被宋子文等权贵家族染指。用刘鸿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我这个总经理,在上海是大老板,来了重庆就成了他们的小伙计了!”

“船沉之前,吃饱了米的老鼠总是先跑掉的。(我)只不过做了T.V.宋的伙计而已”。

抗战胜利后,刘鸿生返回上海,打算恢复重整原有的企业。1948年,蒋经国来上海“打老虎”,刘鸿生及下属企业也不得不交出黄金八百条、美钞二百万三十万元和数千元银币。

上海解放前,刘鸿生先飞到了广州,后又去了香港。1949年10月中旬,刘鸿生乘轮船离开香港前往天津。

上海滩生死较量50万大洋后续(上海滩的实业大王)(3)

之后,刘鸿生先后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中华全国工商联常委兼上海工商联副主任委员,并于1953年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6年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刘氏企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同年10月1日,刘鸿生去世,年69岁。

在其追悼会上,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胡厥文为其题写“铭”文,曰:

明察秋毫,恢恢大度。创业维新,不封故步。

细大不捐,勤攻所务。爱国心长,义无所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