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老板把你叫到办公室,给你说了下面一大段话......

“我觉得我们公众号内容垂直度不高,人格化也没有,缺乏IP调性,粉丝粘性也不好,打开率和二次传播怎么样?你有分析过用户画像么?策划一次UGC内容和涨粉活动吧,统计下PV和UV多少。最近头部账号不是在做内容付费,就是在做内容电商,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内容变现的问题……”

嗯,相信新媒体小白听到这些话多少会被唬到。

对新媒体行业的认识和看法(新媒体行业的那些术语)(1)

今天微尚君接着盘点新媒体行业的术语,让你更专(zhuang)业(bi)。

微尚君把术语分成黑话和行话,文章比较长,新老司机请耐心阅读,看完保准涨姿势!扶稳了,准备开车......

  • 黑话篇

各行各业有自己的“黑话”,新媒体界也是。有时候,对于“黑话”的了解程度,可以代表一个人对行业的了解程度。

1.标题党

“标题党”指的是言语严重夸张,帖子内容通常与标题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的标题,一般都比较无节操无下限,借此来吸引点击。

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UC震惊部”,但如今“标题党”已经被网信办要求严加管控,各大自媒体平台都在加大查处力度。

记住!现在是特殊时期!

2.10W

10W 是每个自媒体人都梦寐以求的一个数字,这个渴望不亚于对“一夜暴富”的幻想,更多时候是小编们的一个大包袱!这个数字更多时候可遇而不可求。

3.追热点

追热点用行话来讲叫做“借势”,追热点已经是小编的必备技能,也是老板天天挂在嘴边的一个词。通过借势热点事件,以期成为热点的替代内容或次生内容,从而降低传播成本、提高传播效率。

因为老板都觉得追热点几乎0成本,所以才天天让你盯紧点热点!据科学研究表明,这也是小编们没有性生活的一个原因。

4.蹭热搜

“蹭热搜”是微博专用黑话了,和追热点类似,不过更像是碰瓷。

只要带上热搜词,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阅读,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分分钟上金V有木有!

5.抢热评

“抢热评”也是微博专用黑话,微博用户通过点赞把某条评论送上评论区热门。

“抢热评”有两个代表,一个是“微博搞笑排行榜”每天晚上的夜聊话题,每天都有好几百万的网友在0点,争抢着上榜姐的热评。

另一个就是蓝V联盟了,四处在热门微博底下抢热评,以提高品牌微博的曝光度。

6.三位好友

在微博参加过转发抽奖的朋友肯定都知道。

这个活动形式不知是哪位大神所创,通过@三位好友,可以实现可观的社交裂变式的营销,虽然已经是老把戏,但如今还行之有效。

7.互推

互推是相互推荐,相互推导,它是公众号和微博的一种常见玩法,双方通过互推达到互利互赢。

常见形式有文末互推、图文合作互推、阅读原文互推。如今新上线的插入其他公众号链接功能又为互推带来新玩法。

8.刷量

刷量是整个互联网的陋习了,比如电商的刷单、APP的刷量、公众号刷量。

电商刷单和APP刷单都是为了更好的排名,公众号刷量多是为了让数据好看点,从而也能以此获得更高的广告报价。

据相关数据,八成营运类公众号有过“刷量”行为,一些“大号”的平均真实阅读量只有显示阅读数的三成。

这里要说的是,今年6月,全国首例刷单被判刑,坐牢5年罚款90万。刷量的长点心吧。

9.群控

说到刷量就不得不提到“群控”。

所谓的技术“刷量”,是程序人员根据微信公众平台阅读量机制编制软件,只要将网址链接填入,后台就可以自动“刷量”。

群控除了用来刷数据,还被用来做微商、诈骗、贩卖色情信息等。

10.做号

所谓的做号,就是在各个自媒体平台注册大量账号,然后通过抄袭、洗稿、伪原创等各种低成本生产内容的方式,再通过各大平台分发出去,来获得平台补助和高额流量带来的广告分成。

做号者还有专门的做号软件,软件能够自动收集已发布的各类文章,并且根据阅读量进行排列,在选定相应文章后,自动进行编辑,生成一篇内容相当的“爆文”。

如今做号者也被平台方严厉打击,百家号6月刚处理了一批。

11.伪原创

伪原创是指把一篇原创的文章进行再加工,加工方法就是删、改、拼、凑,同时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展和延伸。

12.洗文

洗文简单说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将他人的文章或观点写出来。自媒体界最轰动的洗文事件是2016年的咪蒙洗文事件,但最终不了了之。

洗文与伪原创的不同就在于:洗文在面目上无法直接辨认,但却可以看出原文章的基因,在各大自媒体平台监测机制下,洗文算是原创文章。

但伪原创文章最多只是改头换面,进行个整容而已,文章主体还是原文,抄袭痕迹重。

13.网感

很多新媒体招聘要求都会写要有“网感”,这是什么鬼?

所谓的“网感”是长期养成的,落实到能力上,就是要能够抓热点,熟悉数据分析,善于信息搜集等等。

14.诱导分享

有些号为了快速曝光吸粉,不惜铤而走险,发送谣言、色情、测试类、答题类等内容诱导用户分享至朋友圈,分享后用户才可见到答案或内容,这就是诱导分享的行为。

微信一直都在打击诱导用户分享的行为,分分钟封号,不必多说。

15.溜粉

通过标题党引诱粉丝点击,骗取转发,获得人气的伎俩,这些溜粉文章经常收获10W !

比如“我为什么不买iphone7”文章就一个字“穷”,瞬间让粉丝感觉到智商受到了欺骗。

16.营销号

网友所谓的营销号,如今已经细分成两类。

一类是就是借助微博账号的人气做推广、营销、发广告,以收获经济利益的自媒体,这也是最早营销号的定义;另一类是被他人收买,撩拨公众情绪,影响舆论走向的自媒体。

  • 行话篇

黑话更多时候让人觉得你是“道上的”,而行话就是行业术语了,用来彰显专业度。

1.打开率

对于打开率的定义有很多,一般指打开率=uv/粉丝数,即独立用户访问量除以粉丝量。打开率侧面反映出内容对于粉丝的吸引程度。

2.转化率

图文转化率=图文阅读人数/送达人数。

送达人数指的是你将该条微信推送给了多少人,有些粉丝设置不接受推送,就不计算在送达人数内了;

图文阅读人数是指一共有多少人读了这篇文章。

对新媒体行业的认识和看法(新媒体行业的那些术语)(2)

比如这篇推送文章,有10000粉丝接收到推送,有9000粉丝打开看过,这个阅读一次转化率就是90%。

后来9000人中,又有1000人做了二次传播,并带来了3000个人看,那么,二次阅读转化率就是25%,而最终,12000人看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转化率就是120%。

3.用户画像

最早给“用户画像”明确定义的是交互设计之父Alan Cooper,他认为:Persona(用户画像)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是建立在一系列真实数据之上的目标用户模型。

对新媒体行业的认识和看法(新媒体行业的那些术语)(3)

用户画像做什么用?借助用户画像标签化、信息化、可视化的属性,实现个性化推荐、精准营销。

用户画像其实就跟相亲一样,生辰八字、兴趣爱好、工作收入、家庭环境……

了解之后想想如何投其所好,讨好人家……

4.用户留存

从某一时间开始关注公众号,经过一段时间,还在持续关注的用户,就叫留存用户。

5.粉丝粘性

“粉丝粘性”即用户忠诚度,与“用户留存”息息相关,粉丝粘性越高,用户越离不开,用户留存率也就越高。

6.内容垂直度

即“专业度”,垂直度体现的是账号在擅长领域发表内容的专注程度。内容垂直度对内容质量影响很大,涉及太多领域只能做成大杂烩,专业度也受影响,对于粉丝的粘性也欠佳。

头条号对于垂直度较为看重,如果账号发布擅长领域之外的内容,账号垂直度评分将降低,直接影响头条指数。

7.人格化

人格化,就是把冷冰冰的公众号,变成一个具体而生动的人物。人格化并非把“小编” 改成 “xx君” 就好了,需要进行人物设定,他的性格必须是立体的,有情感、有个性、有独立的价值观。

对新媒体行业的认识和看法(新媒体行业的那些术语)(4)

8.调性

所谓调性,就是自媒体的性格,公众号的性格体现在账号定位、文风、视觉、价值观、用户体验等。

对新媒体行业的认识和看法(新媒体行业的那些术语)(5)

比如咪蒙的调性是毒鸡汤女王,杜蕾斯的调性是老司机,日食记的调性是暖心暖胃……

9.头部账号

“头部账号”即我们平日说的大V中的大V,是新媒体圈中的VIP,一般体量在几百万级以上,门槛相当高吧。

我们经常提到的“头部账号”有:十点读书、咪蒙、新世相、Papi酱、罗辑思维等等他们拥有可怕的阅读量、粉丝量、资源支撑……

10.内容变现

内容变现,通俗点说即把内容产品转变成现金。内容变现的道路一般有广告、“内容付费”和“内容电商”。

内容付费

即为内容消费,类似的概念是知识付费、知识经济,内容付费的火从前两年开始延烧,得到、分答、知乎、豆瓣、喜马拉雅等等纷纷介入,但内容付费的毕竟是少数人的游戏,内容付费更多是人格付费,拥有魅力人格的知识才有人买单。

对新媒体行业的认识和看法(新媒体行业的那些术语)(6)

内容电商

“内容电商”严谨的定义为:以内容为纽带触达人群,获得消费者,给予消费建议引导消费的电商。

内容电商的形式非常多样,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内容形式包括图文和视频都可以用来卖东西。

11.KOL

KOL即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在运营中,我们通常称那些知名度高,号召力强,高活跃的用户为KOL。

大多数产品中,KOL群体占比很小,但其影响力以及对产品的贡献极大,KOL营销是如今常用的一种营销方式。

对新媒体行业的认识和看法(新媒体行业的那些术语)(7)

12.MCN

“我们已经转型做MCN了,目前旗下签约的艺人已经达到了……”

突然之间,各种各样的MCN如雨后春笋,至少有15个项目告诉你和Papi酱签了独家协议,20个项目告诉你已经签下了某个领域所有的KOL……

对新媒体行业的认识和看法(新媒体行业的那些术语)(8)

MCN(Multi-Channel Network)最早指的是一种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将PGC内容联合起来,在资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内容的持续输出,从而最终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

MCN可以简单理解为内容经纪公司。

13.UV、PV

PV,页面访问量,即PageView,用户每次对网站的访问均被记录,用户对同一页面的多次访问,访问量累计。

UV,独立访问用户数:即UniqueVisitor,访问网站的一台电脑客户端为一个访客。

14.PGC、UGC、OGC、PUGC

这几个词代表着内容的不同生产方式。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产内容;

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即专业生产内容;

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即职业生产内容。

PU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专业用户生产内容”或“专家生产内容”),指UGC PGC相结合的内容生产模式。

对新媒体行业的认识和看法(新媒体行业的那些术语)(9)

UGC和PGC的区别,是有无专业的学识、资质,在所共享内容的领域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和工作资历。

PGC和OGC的区别,相对容易,以是否领取相应报酬作为分界,PGC往往是出于“爱好”,义务的贡献自己的知识,形成内容。

到站下车,欢迎留言处补充......

如果有任何新媒体运营推广疑问,请联系微尚君()沟通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