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一生作诗3000多首,生前就自己编集成册,并作了分类:讽喻、感伤、闲适、杂律。讽喻诗奠定了他诗史上大诗人的地位,感伤诗使他名闻天下(尤其是《长恨歌》),闲适诗则填充了他百无聊赖的晚年生活。

作为史上高寿又高产的诗人,白居易活了74岁。早年的白居易积极有为敢于直陈时弊,43岁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心灰意冷,流连酒色,再也没有先前的热情,官越做越大,俸禄越来越高,职位也越来越闲了。

闲居洛阳的20年,白居易作了大量闲适诗,涉及生活方方面面,题材虽广却内容空乏甚至千篇一律,很多诗意了了毫无韵感,只能当作心情和个人生活的记录。后来陆游作诗9000多,什么都写,诗之无味重复更甚白居易。

欧阳修三首小诗 白居易一首闲适诗(1)

但闲适诗有些也并不闲适,有些写闲适却能跳出闲适而引出人情的共鸣并脍炙人口。比如那首著名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真是把生活过成了诗。情趣与社交如此浑然交互。谁读都能感到浓郁的诗情画意与生活气息。故历来传诵,成为白诗最流行作品之一。

而作于晚年的《宴散》,是一首比较写实的家宴生活素描。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晚年的白居易生活奢华,终日诗酒姬乐,沉缅不倦。然而这一首五律,却写得华而不炫,贵气自显。

欧阳修三首小诗 白居易一首闲适诗(2)

首联写宴散客走,诗人送到平桥,迎着习习凉风,踏着白亮的月色返回,心情想必是惬意的吧。

颔联紧接首联,写回到自己的住宅,人去宅空,乐没人奏了,辉煌的灯火也熄灭了,热闹归于平静。诗人是否会有些隐隐的落寂?

颈联紧扣首联的凉字,进一步点明宴会是在初秋,“蝉”、“雁”是初秋常见意像,诗人以拟人手法,称残暑是急切的蝉鸣之声催促而去,秋天是群雁从北方引来,将气候变化跟时令生物相联系,从听觉、视觉上交叉落笔。生动不俗。

尾联诗人将睡未睡,以酒助眠,写出了对宴会的余兴。

整首诗从散宴归来写起,以时间为序,踪迹为索引,层层递进,直至入睡,表现了诗人诗琴酒乐之乐,传达出诗人的闲适与自足。是一首典型的闲适诗。

关于诗中颔联“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历来不乏赞赏之人,譬如:欧阳修《归田录》载:“晏元献公(殊)喜评诗,尝云:‘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未是富贵语,不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

诗人虽然没有正面描绘酒筵之盛,笙歌之乱,但环境烘衬之下富贵豪华尽可想见。不用金绣锦缎铺陈,正如今日之低调的炫富。

所以鲁迅先生也说:穷酸大做富贵诗,多用金玉帛字样,殊不知早有“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看法与欧阳修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