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时都是如何称呼父亲的呢?

绝大多数地方都以爸爸称呼自己的父亲,当然也有一部分地方,会用独属于本地人的方言称呼自己的父亲。

比如成都、重庆一带会将自己的父亲称呼为“老汉儿”

但是在古装剧以及一些文献记录中,我们会发现以前的人总是以“爹”称呼自己的父亲,那么“爹”和“爸”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为何古人会将父亲称为“爹爹”?

古代父亲和爹爹的区别(爹和爸)(1)

对父亲的称呼——爹

先来简单说一说“爹”这个字的构成。

“爹”可以拆分为“父”和“多”,其中“父”就是父亲的意思,而“多”则指的是“多个子女”。

在古代,通常有三个以上孩子的父亲,就会被称为“爹”。那些孩子少的父亲,比如一辈子只有一个孩子或两个孩子的父亲,严格意义上不能说是“爹”。

事实上“爹”的文字构成和“侈”非常相似,“侈”经常和“奢”组成一个词语,有浪费的意思,字的结构可以解释为一个人身后跟着多个仆从,这样的人在古代多是身份地位较高,家境较为优渥的人。

古代父亲和爹爹的区别(爹和爸)(2)

同理,“爹”就是有多个孩子的父亲,“父”在”多”的上面,寓意着父亲是可以给孩子遮风挡雨的存在。

由于中国古代经历了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变迁,在一个家庭中,权力掌握者从母亲逐步转变为父亲,父亲可以说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启蒙老师,其肩负着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

一个好的父亲会给孩子做好的榜样,让孩子有底气有能力在将来步入社会时,不会茫然无措和成为对社会有害的人。

古代父亲和爹爹的区别(爹和爸)(3)

另外,有些人认为古人会将父亲称呼为“爹”,也有可能是受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影响

因为母系氏族社会以能生育孩子的女性为尊,女性是可以和多个男性在一起的,以此来保证可以诞育足够多的后代。

故此“爹”也被解释为“多父”,即有多个父亲。

且在某些地区,“爹”这个字也被引申为“(有一大群孩子的)爷爷”的意思。

古代父亲和爹爹的区别(爹和爸)(4)

对父亲的称呼——爸

除了爹以外,“爸”也是对父亲的主要称呼。

“爸”可以拆分为“父”和“巴”。很多人都以为这个字是近现代才会出现且流行的,但其实“爸”这个对父亲的称呼,最起码有1700余年的历史。

它在上古汉语中的读音就是“ba”。从这个字的字形演变来看,“爸”简直就是“父之范式”的代表,它寓意为家庭中有能生养的男性。

古代父亲和爹爹的区别(爹和爸)(5)

有意思的是,“巴”这个字在古代,字形像是一条大蛇昂起头颅,准备吞食某些东西。再加上蛇头很像是男性的某个器官,这两部分放在一起,意味着亲身之父就是“爸”。

除此以外,也有人表示“爸”会从“巴”的读音,则是因为这能表现出对父亲的巴望和期望。

诚然“爸”出现的时间很早,但这个字真正开始大范围使用,少说也到了清朝之后。因为满清人比较喜欢使用叠词,于是“爸爸”这个叫法就出现了。

古代父亲和爹爹的区别(爹和爸)(6)

“爹”和“爸”有什么区别

总的来说,“爹”和“爸”都代表父亲,但两者却有较大的差别。

“爸”更强调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亲缘关系,简言之是生殖层面的父亲;

“爹”则主要指多个孩子的父亲,且前文我们也有提到,在中国古代,父亲若要被称为“爹”,至少要有三个甚至以上的孩子。

不过分强调孩子与父亲的亲缘生殖关系

古代父亲和爹爹的区别(爹和爸)(7)

不光是字义有差别,“爹”和“爸”在内涵上也有相当大的区别。

“爸”更加符合现在这个时代,如今大多数国家的婚姻制度为一夫一妻制,正常情况下孩子和父亲都有明确的亲缘关系。

更不要说”爸爸”相比于“爹”显得更加亲昵,也更加朗朗上口,故而现很多人都会用”爸爸”来称呼自己的父亲。

而“爹”则要有距离感一点,且还有一个说法是:古代一户人家的孩子会很多,爹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孩子,相对而言,受“嫡庶尊卑、重男轻女”等理念的影响,一个家中的庶子、女儿或许不怎么得到父亲的重视。

古代父亲和爹爹的区别(爹和爸)(8)

在这种情况下,称呼“爹”会更符合古时的理解要求。

就像是现在一些重组家庭的孩子在提及自己当前的父母时,会在“妈”和“爸”前面添加“后”字,以示区分和距离感。

当然了,有些重组家庭的“后爸”、“后妈”相当有责任感和爱心,他们会将对方的孩子当成是自己的亲生孩子抚养,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得到孩子的认可,而孩子认可他们的一个明显表示就是在对继父母的称呼上发生了了改变——直接称呼他们为“爸”、“妈”。

古代父亲和爹爹的区别(爹和爸)(9)

小结

总的来说,“爸”和“爹”虽然都可以代表父亲,但二字拆开后,字义和内涵都有较大的差别。

人们在古代将家族人丁是否兴旺与父亲联系在一起,古人会将父亲称为“爹爹”,大概也是因为古人希望“多子”

这与现代的家庭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