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ndex

相比足迹踏遍五湖四海,性能备受争议的T72,T80主战坦克在冷战期间则更富有神秘色彩。这种专供苏联使用的精锐主战坦克在解体之前从未出口,直到铁幕轰然倒塌后才渐渐在世人面前揭开自己神秘的面纱。而这款号称80年代最优秀的主战坦克到底性能几何,今天就由本人来带领大家一探究竟。

t80主战坦克有多强(冷战正面防护性能最佳主战坦克T80)(1)

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开始尝试在T64主战坦克上安装大功率燃气轮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相比于柴油发动机,燃气轮机具有体积和重量更小,启动响应时间短等优点,更为适合苏系坦克紧凑式的整体设计架构。该项目代号在当时被称为219工程。219项目的进展可谓十分曲折,在70年代初的一系列实车实验中,被测发动机型号(GTD-1000,其中1000代表该型燃气轮机的功率达到1000马力)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使用全寿命过低,油耗为正常T64A的2倍左右,生产次品率过高等问题。同时由于T64悬挂系统与大功率燃气轮机存在不匹配问题,导致实验样车的悬挂系统可靠性之差相比于后勤黑洞的T64A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出意料的,很快219项目便被叫停。

t80主战坦克有多强(冷战正面防护性能最佳主战坦克T80)(2)

时间推移至1976年春,由于格列奇科元帅逝世,苏联国防部长改换山头,由常年关注燃气轮机坦克发展的乌斯季诺夫元帅继任。所谓上面有人好办事,同年八月,219项目被重新启动,并很快定型为T80主战坦克。

t80主战坦克有多强(冷战正面防护性能最佳主战坦克T80)(3)

早期的T80主战坦克除机动性外,其他主要性能与T64A别无二致,二者主要差别在于T80直接使用了当时刚刚投入部队使用的激光测距仪和弹道计算机。T80基本型(又称T80 type 1976)搭载一门2A46型125mm滑膛炮,其发射3BM32贫铀脱壳尾翼穿甲弹可以达到2000m距离460mm的穿深,发射3BM42钢套穿甲弹则可以达到2000m距离400mm的穿深。(关于该型滑膛炮的基本特性,资深的军迷朋友想必耳熟能详,本人在此不再赘述)其车体正面采用装甲钢与玻璃钢叠加而成的改进型三明治复合装甲,各层装甲分别为60(铸钢)-50(玻璃钢)-50(玻璃钢)-45(铸钢),相比于同时代的T72A改变了装甲层数和厚度配比,增大了背板厚度以图增强背板效应。根据苏联解体后国内军工单位对苏系大倾角复合装甲的公开研究,可知当时T80的车体前装甲等效防护系数在2.0-2.5之间,即其车体首上装甲在对抗穿甲弹时等效于超过400mm的均质钢装甲。T80的铸造炮塔早期为多层纯钢装甲,最大厚度达到接近500毫米。由于未引入后来广泛应用于苏系坦克的蜂窝型复合结构,石英夹层结构或大名鼎鼎的约束陶瓷复合装甲,早期T80的抗破甲性能较差,仅为450mm左右。T80坦克继承了苏系坦克的红外大灯(直到苏联解体T80U也未能用新型夜视仪将其替代),因此其仅具有理论上的夜战能力,相比于同代的西方三代坦克有超过一代以上的技术差距。

t80主战坦克有多强(冷战正面防护性能最佳主战坦克T80)(4)

在苏系坦克子型号命名方式规则中,B代表该型坦克可以发射炮射导弹,v代表安装爆炸反应装甲,T80坦克也不例外。70年代末,T80B坦克服役;该型坦克具备了发射9M112眼镜蛇炮射导弹的能力(关于该型炮射导弹的详细资料,请期待后续文章详述)。并且重新设计了炮塔,T80B稳定型(type1983)应用了蜂窝复合装甲,即在装甲板中间的圆柱形通孔中注入非金属材料,增强对化学能弹的防护性能。T80B的炮塔装甲最大厚度达到了560mm,其抗穿甲性能超过了450mm均质钢装甲,抗破甲性能则接近550mm。1983年及以后的T80B坦克均在首上装甲加焊了30mm的高硬度钢板,以应对西方新式穿甲弹的威胁。同时T80B升级了其火控系统(包括9M112的制导设备),并换装了1100马力的改进型燃气轮机。

t80主战坦克有多强(冷战正面防护性能最佳主战坦克T80)(5)

加装接触1反应装甲的T80B被称为T80BV,根据苏联官方口径,接触1反应装甲可以为坦克提供额外400mm的抗破甲弹防护能力,考虑到苏联宣传数据存在一定水分,并结合苏联解体后对接触系列反应装甲的实地测试,可以认为接触1反应装甲能够稳定为T80B提供200mm的额外防破甲能力。

t80主战坦克有多强(冷战正面防护性能最佳主战坦克T80)(6)

1985年,T80系列中最负盛名的改进型号T80U投入现役。该型坦克装配了进一步增大马力的GTD-1250燃气轮机(顾名思义,其最大功率达到1250马力),该型燃气轮机可以使用航空煤油,柴油,甚至汽油作为燃料,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长时间的使用全寿命。T80U的炮塔再次经过重新设计,在T80B的蜂窝复合装甲基础上用约束性陶瓷替代了原先的填充非金属材料,该型复合装甲利用陶瓷的高硬度特性,并通过装甲约束结构,使弹芯在侵彻陶瓷过程中,动能被尽可能被摩擦消减和吸收,从而实现对穿甲弹的极强防护性能;我国的复合装甲技术与T80U也有着较深的渊源,在此不多做赘述。其铸造炮塔最厚处厚度达到800mm,平均防穿甲弹性能达到650mm级别。T80U挂载了当时最新型的接触5反应装甲。由于苏系主战坦克装甲中,钢装甲所占厚度比例很大,因此虽然其抗穿甲弹性能一直领先西方,但是在抗破甲弹性能方面却不及西方长期使用的间隔装甲或乔巴姆主动复合装甲。而接触5则解决了苏系坦克的抗破甲难题,根据苏联解体后实验,接触5反应装甲可以为T80U提供超过400mm的防破甲能力,但是该型反应装甲在面对新型串联破甲弹头时效果不佳。总的来讲,T80U的防护能力在冷战期间长期处于第一名的位置,直到M1A1HA的出现,其装甲优势才被打破。相比于之前的T80系列,T80U的火控系统获得了跨越式的提升,其装备的1A45型综合火控系统包含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自动炮手瞄准具和热成像瞄准具,该型综合火控系统造价昂贵,但仍然和同期西方主流火控系统具有半代的差距,特别是其动对动命中率明显低于豹二和M1系列。T80U的炮射导弹型号为更加先进的9M119,并具备了对5km内武装直升机的打击能力。

t80主战坦克有多强(冷战正面防护性能最佳主战坦克T80)(7)

综合来看,T80系列(尤其是T80U)长期拥有着冷战期间最好的正面防护性能,T80U在装备接触5反应装甲后,抗穿甲能力可以达到接近700mm,抗破甲能力则理论上可以超过1000mm(面对串联战斗部时其抗破甲能力会大打折扣);并具有着接近于西方三代坦克的火控系统,并具有较为优良的机动性(虽然其燃气轮机功率不如M1装备的1500马力发动机,但是考虑到T80U重量仅略超过50吨,其单位功率反而超过M1A1)。但由于T80系列的火力系统(尤其是弹药)相比于西方同期坦克明显落后,其贫铀穿甲弹仅能达到超过450mm的垂直穿深;因此该型坦克防护性能虽然具有明显优势,但是由于火力及火控系统上的性能落后,在于西方同级别坦克(豹2A4,M1A1)对抗时T80U不仅无法掌握优势,反而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而在M829"银子弹"和M1A1HA问世后,T80U的防护优势也不复存在。因此可以说,T80系列主战坦克并没有完成设计师赋予其抗衡西方三代先进主战坦克的任务。随着其继任者T95胎死腹中,T80永远失去了对西方主战坦克扬眉吐气的机会,默默地保卫着在废墟中重生的祖国。

t80主战坦克有多强(冷战正面防护性能最佳主战坦克T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