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开学季。

不少小伙伴都留言,让阿信推荐一本适合打开全年格局的书。

《万物原理》就绝对应该出现在你的2022必读书单上。

诺奖书籍推荐(这本诺奖大牛的新书)(1)

这本书,上市才一个多月,豆瓣评分就一路冲高到了8.8,你应该能感受到它的分量了吧?

作者弗兰克·维尔切克,物理学大牛,是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去年刚刚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或许你没怎么听说过他,这么说吧,如果在全世界范围只找一个人,为我们描述伟大科学成就及其背后的方法和原理、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维尔切克绝对是最佳人选,没有“之一”

诺奖书籍推荐(这本诺奖大牛的新书)(2)

弗兰克·维尔切克

借用北大物理学院吴飙教授看过这本书之后所写下的感受,就是:《万物原理》的内容比《时间简史》更丰富更精彩,即使讨论相同的话题,维尔切克教授的视角也比霍金更宽广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如果你书架上有一本霍金的《时间简史》,那你的书架上也应该有一本《万物原理》;如果你书架上没有《时间简史》,那你的书架上更应该有一本《万物原理》

或许你心中还有些许疑惑,为啥阿信要强烈推荐你看一本物理学相关的书不可呢?

它的英文书名“Fundamentals”就是答案,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投资家理查·芒格不也说了,像物理学那样“永远用最基本的方法去寻找答案”是一个伟大的传统。

物理学思维作为解释我们客观世界运行规律的底层思维,究竟会如何帮助我们思考,提高工作和生活中决策的正确性呢,阿信觉得以下这3个你应该掌握一下。

1、浑球儿思维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决定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大的难题往往是情面。可有一类人,他们丝毫不受情面影响,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行动,看起来甚至有些浑球儿

比如说,早些年的巴菲特。他的孩子遇到车祸,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他,他头也没抬,第二天才想起来去看看情况。被他收购的公司的创始人,希望保留极少一部分股权作为家族纪念,也被巴菲特毫不留情地拒绝了。

诺奖书籍推荐(这本诺奖大牛的新书)(3)

芒格和巴菲特

同样有浑球儿那一面的,还有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2001年,他不顾其他高管反对,他当着130多位同事的面,直接宣布炒了所有项目经理的鱿鱼,事先完全没有任何通知。

为了更好地理解浑球儿思维,我们先要了解大脑内部一个非常有趣的机制。

几十年前,认知神经科学家迈克尔·加扎尼加思考了一个问题:假如我们的大脑拥有各个独立运作的系统,这是不是意味着大脑有统一的意识?

通过长期研究,加扎尼加终于发现,大脑接收的外部信息是非连续的碎片,就像一张张独立的图片一样。那连贯的意识是怎么形成的呢?加扎尼加的研究指出,人的左脑中有一个叙述系统,他把这个系统命名为“诠释者”。

诺奖书籍推荐(这本诺奖大牛的新书)(4)

迈克尔·加扎尼加

“诠释者”会编造故事,把碎片信息组成有逻辑的故事。就像把图片连续播放,变成电影一样。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故事看起来能够自圆其说,它还可能篡改事实,强加不存在的因果联系。

因此,大脑里的统一意识都是经过“诠释者”艺术加工过后的剧本。绝大多数人都毫无觉察地被这个“诠释者”支配着。我们的意识和感觉其实是大脑加工后的“错觉”。

正因为如此,往往越聪明的人、越觉得能理解这个世界的人,越容易自欺欺人。但是,有浑球儿思维的人并不屈服于“诠释者”安排好的剧本

浑球儿们不欺骗自己,做事不管不顾,敢于死磕,没心没肺。得益于这些看似很没道理的缺点,他们反而拥有了某种“超级理性”。可以说,浑球儿思维拥有大脑的“先天免疫能力”

具体来说,“浑球儿思维”包括以下 6个特点:

1、不维护自己的正确

乔布斯就是一个典型,他是出了名的反复无常。在公司开会时, 乔布斯经常骂别人的想法一无是处。有的想法即使被他否定了,如果他后来认为那个想法的确很好,仍然会采用它,绝对不会维护自己的权威和正确。

诺奖书籍推荐(这本诺奖大牛的新书)(5)

2、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拿巴菲特来说,他认为他投资生涯最重要的财富,也是个人品质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内部计分卡,也就是自己给自己的打分。我们不是不需要评价反馈,而是要弄清楚应该把哪个评价作为自我挑战的准则。

巴菲特认为,比起听从外界,听从自己的内心更重要。

3、不受制于他人的情感波动

这并不是说浑球儿们自己的情感不会波动,而是说浑球儿们不容易受他人的情感波动影响,这也是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4、不忌讳残忍的坦诚

极度坦诚是一种效率最高的沟通方式,虽然经常很残忍。达利欧就在桥水基金内部建立了“极度坦诚、极度透明”的企业文化。

5、不同情自己的遭遇

浑球儿几乎不会有自怨自艾的情绪,这令他们在困境中仍能保持极度乐观。

6、永远追寻伟大的意义

这是有浑球儿思维的人和真正的浑球儿最大的区别。《硅谷钢铁侠》的作者阿什利·万斯曾经评价马斯克,阿信觉得那是对有浑球儿思维的人很好的一段描写。

他写道:

马斯克是有情有义之人,他以一种史诗般的方式呈现喜怒哀乐,他感受最深刻的是自己改变人类命运的使命。因此,他难以意识到他人的强烈情绪,以致他富有人情味的一面会被掩盖,令他显得冷酷无情,不会顾及个体的想法和需求。

2、第一性原理

2014年,埃隆·马斯克在南加州大学商学院的毕业演讲上,留下了一场5分钟的精彩分享,他将自己对工作和人生的思考总结为五个要点,其中一点说到了他的决策方式:

不要人云亦云去追赶趋势潮流,从第一性原理的角度来讲,不要用类比去论证,而是通过最本质的元素去推论。这样你才能分辨出哪些是你应该做的,哪些只是在跟随别人的脚步。当然这很难,但是这是最好的办法。

诺奖书籍推荐(这本诺奖大牛的新书)(6)

这不是马斯克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提及他极力推崇的思维框架:第一性原理

埃隆·马斯克在多次采访中都说,他所喜欢的“一种好的思维框架”,就是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将事情缩减至其根本实质,跳出过于简化的类比和经验法则

虽然这种方式会消耗大量的脑力,但他仍强调:

我强烈推荐将物理学作为理解现实世界各种原理的基础学科,物理学中的各种研究原则和研究手段,几乎可以应用于任何生活、工作领域。

诺奖书籍推荐(这本诺奖大牛的新书)(7)

第一性原理如何在实际决策中发挥作用?

以马斯克的真空胶囊高铁为例,如果用比较思维或者经验思维设计新型火车产品,多数人的想法是在现有的功能上做提升,让动力更强劲,流体力学更好。

但是如果用第一性原理分析产品需求,就要回到运输工具的本质目的:将较多的货物从A点运输到B点,这才是最初制造火车等运输工具的目的,并非一定要用牵引力才能实现升级。

在第一性原理的支撑下,马斯克提出采用磁悬浮加低真空的模式,打造真空胶囊高铁。

诺奖书籍推荐(这本诺奖大牛的新书)(8)

透过物理学的基础理论看世界,除了马斯克,还有一位学者也是如此,他就是开篇时提到的维尔切克教授

维尔切克教授在撰写《万物原理》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从16世纪中叶到现在,在空间上,人类的探索从太阳系扩展到了星系、星云和整个宇宙;从伽利略几厘米大的滚球聚焦到了小于10-15米的基本粒子。

在时间上,人类既能描述130亿年宇宙的演化,也能追踪寿命只有10-22秒的希格斯粒子。

诺奖书籍推荐(这本诺奖大牛的新书)(9)

最后,人类发现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只是由少数非常简单的基本粒子构成,按照少数基本的物理规律运行,而这些最基本的规律不仅解释了宇宙的运行规律,还揭示或者提醒了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思考万事万物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

马斯克曾经给予物理学一个极高的评价,他说:“物理学的基础理论是最有用的。物理学的思维框架是迄今为止最有用的框架”。

宇宙是如何运行的?万物的原理究竟是什么?了解这些问题不仅是满足对于世界的好奇,更是从对物理世界的研究中学到万物运行最基本的道理,包括我们自己。

3、灰度认知,黑白决策

大脑从获取信息到采取行动,需要经过感知——认知——决策——行动这四个步骤。直觉思维做决策时,往往会跳过中间两个步骤,直接从感知到行动。反过来看,如果要做好决策,认知和决策这两个环节就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都知道,灰色处于白色和黑色之间,当我们想要准确描述它时,需要给它加上一个百分比。

灰度认知说的便是在评估选项的阶段,先不要急于做非黑即白的判断,保持一定的灰度,这个灰度最好有一个数值。相反,黑白决策就是说我们在形成最终决策时必须有一个黑白分明的选择,不能模棱两可。

但在现实中,我们恰恰容易把两者混淆,在认知环节非黑即白,在决策环节犹豫不决。

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案例,它能帮助你深入理解在认知和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铜价下跌得很厉害。加拿大因迈特矿业公司下属的一个位于美国的铜矿经营困难,总公司想将其关闭,但也面临来自多方的阻力。

诺奖书籍推荐(这本诺奖大牛的新书)(10)

这个有超过 1000 名矿工的铜矿几乎是当地唯一的企业,若将其关闭,无疑会给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另外,关闭铜矿意味着当地管理团队承认决策失误,为保全名声,他们也不愿意那样做。

公司高管倾向于关闭铜矿,矿区经理则认为应该继续经营,各方吵得不可开交。关闭铜矿面临的阻力,一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诸多难题: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摆在眼前的选择各有利弊,很难一下子厘清。

这时,一个名叫马丁的小伙子敏锐地发现大家在讨论选项的时候都犯了一个错误,每个人都急于证明自己的选项是最好的,并试图说服对方。

马丁提倡把每一种可能性都尽可能罗列出来,并对它们进行分析。这样就能理性地评估每个选项的优劣。

诺奖书籍推荐(这本诺奖大牛的新书)(11)

事实上,一旦开始这样思考问题,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就会发生转变,因为它把我们从一场非黑即白的对错之争中拉回到对事实本身的判定上。换句话说,在认知阶段无须非黑即白,不要把讨论方案变成坚守立场的攻防战

当矿业公司的人员从“黑白认知”转为“灰度认知”时, 局面随即发生转变,三个方案的可行性变得一目了然:尽管“关闭铜矿”的决定很艰难,但它是唯一可行的选项。

相对于灰度认知,黑白决策相对比较简单,就是要敢拍板,做出非黑即白的决定,不模棱两可、犹豫不决。决策者是要为其他人负责的。就像在战场上打仗,指令必须清晰,不得含糊。这就是领导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对于决策者来说,他承担的责任就是告诉伙伴们,这件事是做还是不做、什么时候做、投入多少资源。事实上,做好了灰度认知,黑白决策也就不是难题了。

诺奖书籍推荐(这本诺奖大牛的新书)(12)

维尔切克教授在《万物原理》一书中说,宇宙的时间极其丰富,在追溯到大爆炸的时间长度面前,我们人类的寿命顿时变得不值一提。

然而一个人完整一生所包含的有意识的瞬间,有10亿次,远多于宇宙历史中包含的人类寿命的数量,我们被赋予了丰富的内在

与宇宙的时间长河相比,我们人类存在的时间微不足道,但正是我们的想法和决策等等这些有意识的瞬间,赋予了这一生极大的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生命反而极其丰富广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