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于( )。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多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生来如同白板,人的知识都是学习得来的,人的差别都是由教育产生的结果,这属于外铄论的结果。故选A。

02

初一语文单元测验中,王老师发现某学生抄袭了一道1分的题目。阅卷时,他在这个学生的试卷上打分为“90-1”。该生拿到试卷后非常惭愧,要求改为89分。王老师给他批了一个“89 1”,并对他说“知错能改就好。这一分是对你能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奖励。”王老师的做法所体现的劳动特殊性不包括( )。

A.阶段的特殊性

B.任务的特殊性

C.对象的特殊性

D.工具的特殊性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教师劳动与工农业生产劳动不完全一样,它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是社会生活的特殊领域。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教师劳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2)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3)教师劳动工具的特殊性;(4)教师劳动结果的特殊性。题干中教师面对学生对抄袭行为能及时改正的教学事件,采用教育机智,随机应变,因势利导,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促进了学生发展。故可以体现教师劳动对象、任务和工具的特殊性,并未体现出阶段性。故选A。

03

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绪理论认为,对情绪产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环境

B.生理

C.刺激

D.认知

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沙赫特和辛格提出的情绪归因论认为,情绪既来自生理反应的反馈,也来自对导致这些反应情境的认知评价。因此,认知解释起两次作用:第一次是当人知觉到导致内脏反应的情境时,第二次是当人接受到这些反应的反馈时把它标记为一种特定的情绪。沙赫特认为,脑可能以几种方式解释同一生理反馈模式,给予不同的标记。生理唤醒本来是一种未分化的模式,正是认知过程才将它标记为一种特定的情绪。标记过程取决于归因,即对事件原因的鉴别。人们对同一生理唤醒可以做出不同的归因,产生不同的情绪,这取决于可能得到的有关情境的信息。情绪是生理唤醒、认知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在大脑中整合的产物,其中,认知因素起主导作用。因此,认知对情绪的产生起决定作用。故D项正确。

04

“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

A. 差异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不平衡性

4.【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题干中文言文的意思是“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循序的而不越级的进行教育叫做顺应自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叫做观摩。这就是成功的因素。如果时机错过以后再去学习,学起来就会劳苦不堪,不易有成就了。”情调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故选D。

05

晓颖认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绝不允许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这种心理疏导方法是( )。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合理情绪治疗法

D.消退法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理性—情绪疗法也称为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顾名思义,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以帮助其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理性—情绪疗法强调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都源于个体的非理性信念,心理辅导与咨询的重点在于改变这些非理性信念。题干中“晓颖认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就是典型的非理性信念,而张老师帮助晓颖改变认知偏差就是在帮助她摆脱不合理信念。故C项正确。

06

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6.【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的特征。其中,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具体表现为: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题干中,陈老师的话没有体现出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因此,D项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

07

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 )。

A.推动社会发展

B.增强人的体质

C.增进社会公平

D.促进人的发展

7.【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A项推动社会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间接目标,故不选。B项增强人的体质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小的方面,不符合题意。C项促进社会公平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侧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0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在对待国家、集体、工作、事业、学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如爱国主义情感、国家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事业心等等。A项正确。B项: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不属于心理学中的情感范畴。与题干不符,排除。正确答案为A。

09

学校安排优秀教师刘老师和新入职的邓老师“师徒结对”。刘老师悉心指导,邓老师也总是主动向刘老师请教,经常观摩刘老师上课,并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上都尽量模仿刘老师,但教学效果并不佳。其原因是( )。

A.邓老师缺乏自我反思

B.邓老师没有得到专业引领

C.刘老师指导有所保留

D.刘老师的教学示范性不强

9.【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及方法包括:(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其中,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摩,非组织化观摩则没有这些特征。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进行组织化观摩;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并且,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题干中,邓老师虽经常观摩刘老师上课,并在教学的各方面尽量模仿刘老师,但教学效果并不佳,这说明邓老师在教学上缺乏自我反思。A项正确。

10

孙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是两条腿”,一天想好几次,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 )。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怖症

10.【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中,患者自己知道这种想法不是必需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但是,事实上常常是未如患者的意愿,想摆脱又摆脱不了,患者为此而苦恼。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题干中孙斌的问题是明显的强迫观念,故A项正确。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笔试练习题1114(教师资格每日习题-202204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