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书25课笔记挑山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挑山工课堂笔记)(1)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25课笔记挑山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挑山工课堂笔记)(2)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25课笔记挑山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挑山工课堂笔记)(3)

《挑山工》课文解析:

  这是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

  本课写“我”在登泰山时碰到一位挑山工,发现他虽然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慢,总是不声不响地从游人身边走过,又悄悄地走在前头去了。从挑山工的行动上悟出一条人生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本文用一个词语“挑山工”作标题,表明本文以写人为主。“挑山工”,是“挑夫”或“挑脚夫”的一种,本文指往山上、山下为别人挑货物、行李的人。“挑山”不是“挑起山”,而是“在山上挑”。

《挑山工》课文结构分析:

  文章共7个自然段,先介绍泰山的挑山工,提出一个疑问,再写“我”对挑山工的观察,解决疑问;最后写“我”的感悟。依这样的思路去划分,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在泰山上有许多的挑山工,他们挑着重担,走的路比游人多一倍,但是,奇怪的是他们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这一段是“设疑”。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我”用亲眼所见的事实,证实挑山工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又通过与挑山工谈话,弄清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作者详细地记叙了他所观察的一个挑山工的形象,以及“我”与“他”的登山“比赛”,证实他登山的速度确实不慢。作者带着疑问去攀谈,了解到其中的奥秘,解开疑团。这一段是“解疑”。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从挑山工的形象与话语中受到启发教育。这一段是“感悟”。

我会认:

泰:tài(泰山、泰国、国泰民安)

杖:zhàng(竹杖、木杖,杖刑)

敞:chǎng(宽敞、 敞亮、敞开)

拘:jū(拘束、拘留、拘谨)

蕴:yùn(蕴含、蕴藏、意蕴)

多音字:

挑:tiǎo (挑战) tiāo (挑水 )

担:dàn( 一担 ) dān(担当)

近义词

曲折—弯曲 随处一到处 拘束—约束

平衡—平稳 喧闹一热闹 包蕴一包含

哲理一道理 壮丽一雄伟 轻快一轻盈

惊异一惊奇 得意一骄傲

反义词

拘束一自然 曲折—平坦 憨厚一一狡诈

健美一衰弱 陡直一平缓 朴素—华丽

奇特—平淡

理解词语:

【 饱览】充分地看;尽情地观赏。

【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写生】对着实物或风景绘画。

【心悦诚服】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

【光溜溜 】形容光滑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耽误】因拖延或错过时机而误事。

【沉甸甸】形容物体因重量过重,像要掉下来的样子。

【不声不响】指不说话;不出声。

【黑黝黝】形容乌黑发亮。

【意味深长】指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不解之谜】没有解开、没弄明白的疑问。

【腾云驾雾】神话故事中,神仙、妖魔、得道的人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讲泰山上的挑山工挑着重担,走的路比游人多一倍,但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部分(3-6):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三部分(7):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在登山时碰到了一位挑山工,发现他虽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慢,最终先到达山顶,赞颂了挑山工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脚踏实地,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25课笔记挑山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挑山工课堂笔记)(4)

课外拓展:

形容坚持不懈的句子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6.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