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因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以说是近现代白话散文中最脍炙人口的了。可是,对于许许多多小伙伴们来说,可就不那么赏心惬意了,因为课后习题之一是要求全文背诵的。

首先,这篇文章并不算短,一千多字总是有的,还有一些用“通感”手法写成的句子让人琢磨不透,似懂非懂,朦朦胧胧的,就更增添其难度。再加上当时也不明白这篇课文究竟好在哪里,怎么个好法;因此,朱自清先生在我的印象中,其实并没有多少的好感。

时隔多年之后读这篇文章,我才忽然间体会到其中的妙处;然而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横亘在我的面前,就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一句中的“田田”两个字不知是什么意思。——当年不成为问题的,现在却是最大的问题。

手机浏览器上查找的结果是这样的:

“意指莲叶,形容荷叶相连、盛密的样子,又引申出形容鲜碧的、浓郁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多以形容词为主,来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应用见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这就让我很不能满意。我因为读不懂这篇文章中的文字而查找资料,你却用这篇文章中的文字当作资料,这不是拿着“?”去化解“?”,最后剩下的还仍然是“?”吗?

再查,大多是如此说法。

还好,我早就知道这里的“田田”其实是出自汉代的乐府民歌《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既然如此,那我就查这首诗好了。

然而,然而,查找到的结果仍然是大同小异,——是“荷叶茂盛相连”的意思。

我难道不知道“田田”是指“荷叶茂盛相连”的意思吗?但是,这是引申义,而不是其本义,我想知道的是“田田”究竟为什么会有“荷叶茂盛相连”的意思。

不得已,我只有自己试着求解了。

我认为要求解“田田”的本义,就必须先了解“田”字的本义;要了解“田字的本义,最好的办法还是先从甲骨文入手,看一看“田”字最初的情形是什么样子的?

那么,我就来上图片:

圆圆的荷叶是什么东西(什么是田田的荷叶)(1)

圆圆的荷叶是什么东西(什么是田田的荷叶)(2)

圆圆的荷叶是什么东西(什么是田田的荷叶)(3)

这三幅图片都是我在网上查找到的。

从这三幅图片我们可以知道,“田”字本来就是农田土地的象形画。最初写作“囲”的形式,慢慢简化成“田”。由此看来,今天“田地,水田”依然是几千年前的造字之本义。

那么,“田田”怎么就成了荷叶茂盛相连的意思呢?

我认为这完全是一些人不动脑筋的牵强附会和“想当然尔”。

“田田”其实就是“田”的叠加态,本义指田地多或广大。引申义就是“很多,一眼望不过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本来的意思是说江南的莲叶“很多,一眼望不过来”。朱自清先生在自己的散文中也完全是遵从这个意思借用过来的。

不信,我们可以用“替代”法试试: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原文。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很多’的叶子”——替代文(一);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叶子”——替代文(二)。

怎么样?后面这两个句子读起来也还算顺畅吧?

也许有人会说,这恐怕也只是你自己的牵强附会和想当然尔;那么,我就来举旁证。

《礼记·问丧》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三日而敛,在床曰尸,在棺曰柩,动尸举柩,哭踊无数。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懑气盛,故袒而踊之,所以动体安心下气也。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

这一段文字不难理解,意思是说:亲人(父或母)死后,要等到第三日才能入敛,没入敛时是尸体;入敛到棺材里就是“柩”。在入敛和抬起棺材准备入葬时,要一边哭一边顿足,表示自己的悲伤之情很盛大,(男人)还要脱掉自己的一支衣袖,不这样不足以宣泄哀情。妇人不宜袒露,就只能一边顿足,一边捶打自己的胸口,“嘭嘭嘭嘭”的声音,就像是房倒屋塌一般,哀痛之情到了极点。

在原文中,形容妇人捶打自己的胸口发出的声音时用了“殷殷田田”四个字。那么,什么是“殷殷田田”呢?

我的解释是:

“殷殷”就是急切的样子;如“殷切渴望”,“殷切教导”之类。

“田田”就是多,重复再重复。

“殷殷田田”就是妇人捶打自己的胸口又急又猛,发出的声音就像倒掉了土墙一般“轰轰隆隆”。

这里的“田田”与“莲叶何田田”的“田田”是一个意思,都是指代“多,很多”。

那么,结论出来了“莲叶何田田”的“田田”只是指荷叶的多,很多,一眼望不到边,并没有茂盛的意思。

但是,一旦荷叶多到一眼望不边,茂盛的意思自然就存在了,也难怪有人会当作“茂盛”解。

我们读书作文,要像曹雪芹一样“追踪蹑迹,不可稍加穿凿附会。”又要像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一样,要“处处留心,万不可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

不然的话,会让人笑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