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争一口气,为死者,为父亲,为人民,也为那些轻视、仇视的人们争这一口气。我好,只是念你。父字。”

这段话写于1960年,摘录自毛泽东主席写给儿媳刘思齐的家书。这封家书中的落款是“父字”,而信中的“死者”,不仅包括刘思齐未曾谋面的生父、革命烈士刘谦初,还特指毛泽东长子、刘思齐的丈夫毛岸英。

这年,正是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的第十年。

真实的毛泽东儿媳刘思齐(真实的毛泽东儿媳刘思齐)(1)

当时的毛泽东很忙,可在忙碌之余,他总是抽时间给刘思齐写信。毛泽东之所以如此挂念她,是因为:彼时的刘思齐长期处于病中。

刘思齐的病看似是病在身体,实际却是心病。自打得知毛岸英牺牲的噩耗后,她就病倒了,她的病是哀思过度,加上郁结于心所致。

毛泽东早已料到儿媳会承受不住丧夫之痛,所以,毛岸英牺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刻意隐瞒着真相。

隐瞒真相的那几年,是毛泽东最痛苦的一段岁月,在承受丧子之痛的同时,他还要在刘思齐面前装出“一切如常”的样子。被蒙在鼓里的刘思齐经常忍不住问毛泽东:“他(毛岸英)来信了吗?这么久不来信?”

每一次,毛泽东都要编一些理由搪塞他,每一次搪塞,他都心如刀绞。

毛泽东实在不忍心看到刘思齐痛苦,他太心疼她了。刘思齐是毛泽东战友的女儿,还在母亲张文秋肚子里时,她就陪母亲坐过牢。出生仅一年,她的父亲刘谦初就被迫害致死了。之后不久,她跟着母亲改嫁。

这之后的几年里,毛泽东虽一直惦记着战友、烈士女儿,却并不知道她的下落,他甚至并不知道她的名字。刘思齐8岁那年春天,她和后来改变她一生的毛泽东竟戏剧般见面了。

1938年春,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看话剧《弃儿》时,被剧中的一幕深深触动了。一个衣衫褴褛的革命夫妻之女,在寒风中对着被捕的母亲大喊:“妈妈!妈妈!”

那一刻,毛泽东想到了无数牺牲的革命同志,他也深深为这个小女孩的演技折服:她的感情太真挚了。

演出闭幕后,毛泽东特地派人将小演员叫到身边,看着眼前乖巧的小女孩,他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他一边抚摸着她的头,一边关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呀?你的爸爸妈妈是谁呀?”

小女孩脆脆地说:“我叫刘思齐。”随后,小思齐一双眼光在人群中寻来寻去,终于高兴地顺手一指:“那就是我的爸爸妈妈。”毛泽东顺着她的小手望去,张文秋和陈振亚赶紧走了过来。

毛泽东问:“这是你的孩子吗?”“这是刘谦初烈士和张文秋的孩子。”陈振亚回答说:“我是孩子的继父。”

真实的毛泽东儿媳刘思齐(真实的毛泽东儿媳刘思齐)(2)

知道刘思齐身份那刻,毛泽东眼睛一热,他认真看了看孩子后,神情严肃地叮嘱陈振亚、张文秋道:“这是烈士的后代,我们有责任好好教育她。”

说完后,毛泽东弯下腰,和蔼地对小思齐问道:“小思齐,我做你的干爸爸,你做我的干女儿,好不好啊?”

小思齐向爸爸妈妈投去征询的目光,陈振亚和张文秋都笑着点了点头。刘思齐羞羞答答地向毛泽东喊了声“爸爸”。

毛泽东听到后高兴得大笑起来,他兴致勃勃地说:“既然是女儿了,你就跟我一道,到我家去玩,好不好?”小思齐又点了点头。

那天,毛泽东一直牵着小思齐的手,直到走出中央党校大礼堂,道别时,他们才松开手。临别前,毛泽东又反复叮嘱陈振亚和张文秋:务必好好照顾、教育小思齐。

可叹,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刘思齐都没能见到她的“干爸爸”。因为那次表演后不久,她就和母亲、继父去了苏联。

再回来时,刘思齐已经16岁了,她出落成了大姑娘。再见当日,毛泽东就叮嘱刘思齐“一定要常来家里玩!”

毛泽东当时并未想到,毛岸英会与刘思齐在往来的过程中,建立恋爱关系。对于他们的交往,毛泽东并不反对,可当毛岸英向他提出“要与思齐结婚”时,他却犹豫了。他说:“思齐年龄尚轻,应该抓紧时间多学点知识。”

为此事,毛岸英还曾生过父亲的气。可毛泽东却坚持自己的决定,他的这个决定,也足见他对刘思齐及其学业的关心。周恩来看出来了:毛泽东是真的把刘思齐当成女儿看待。

也因为把她当女儿,儿子牺牲后,他才会费尽心力地瞒着她。哪个父亲,愿意看到自己的女儿沉浸在痛苦中呢!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东知道:一切都将瞒不住了。于是,他特地找来周恩来,决心一起将事实告诉刘思齐。

1953年的一天,刘思齐被叫到了中南海。得知噩耗后,刘思齐伏在毛泽东肩膀上哭得死去活来,周恩来也赶紧跑来安慰。

刘思齐太痛苦了,她哭了很久也没有停下来,周恩来忍着泪道:“思齐,你要节哀,爸爸的手都冰凉啦!”

善良的刘思齐这时候才缓过神来,她赶忙努力平复心情安慰父亲毛泽东。就在那天,毛泽东告诉她:“今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儿。”

这之后的刘思齐经常双眼红肿,她的身形也一天比一天消瘦。每次与毛泽东同桌吃饭时,她脸上虽然没有悲哀的神情,可眼睛却经常肿得像核桃。毛泽东见了,经常连饭都吃不下。

毛泽东知道:刘思齐像她的父亲,极重感情。极重感情的人,都痴情,且很难走出失去所爱的阴影。

刘思齐怎能不痛苦呢?认识毛岸英后,她曾一度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她爱他的小家,小家有深爱她的丈夫,还有视她为女儿的毛泽东的疼爱。将来,小家里还会有他们的爱情结晶……

真实的毛泽东儿媳刘思齐(真实的毛泽东儿媳刘思齐)(3)

毛泽东全家福

仅仅结婚一年后,战争就让他们永远地分开了,她的家又破了!极度痛苦时,她甚至会想: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命苦呢?一岁就没了父亲,二十岁又没了丈夫……

人的情绪一旦出问题,各方面都会垮掉。毛泽东曾失去了很多至亲,他太懂失去亲人的痛苦了。为了缓解刘思齐的痛苦,他煞费苦心地下决心:将她送到莫斯科大学深造。

很快,刘思齐前往莫斯科大学求学。送别她时,毛泽东心如刀绞,刚刚失去爱子的他,又主动送走了儿媳刘思齐。

毛泽东想让刘思齐换个环境疗伤,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苏联,曾是毛岸英留学过的地方啊。因为常听毛岸英说起苏联的留学经历,她入苏联后,总是不由自主想起他来。

异国他乡的风景,没有让刘思齐感受到美好,反而让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孤独。她常给“爸爸”毛泽东写信,她在信里汇报学习和思想,尽可能地不去提毛岸英,可每次提笔,她心里却全是他。

刘思齐的身体越来越差,她的学业也不顺利。以前,她学的是文科,可到苏联后,她进入的是数学系。毛泽东得知消息后十分着急,他开始在信里不断地勉励她。

可再多的勉励,也没能让刘思齐的学业和身体变好,是啊,人的心里有个大疙瘩,怎么可能好起来呢!

真实的毛泽东儿媳刘思齐(真实的毛泽东儿媳刘思齐)(4)

1957年暑假,刘思齐回国并向毛泽东汇报了自己的情况,她主动提出:想转学国内。毛泽东看了看瘦弱的她,眼眶湿润了,他很快表示了支持。

可当刘思齐向有关方面提出转学国内的事时,她却因没读好书,被人嘲笑“从国内读到国外,又从国外读到国内。”刘思齐有苦难说,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她再次给毛泽东写信表明了自己的“犹豫不决”。

正在病中的毛泽东收到信后,迅速回信道:

“你应当遵照医生、党支部、大使馆的意见,下决心在国内转学文科。一切浮言讥笑,不要管它。全部精力,应当集中在转学后几年的功课上,学成为国服务。”

毛泽东支持刘思齐回国学习,多少因为他已意识到:只有把她放在身边,从长计议,才能让她走出痛苦。

转眼到了1960年,即毛岸英牺牲的第十年。十年是一个大节点,可即便到了这个大节点,刘思齐的情绪也并未有好转。可好在,这一年,刘思齐终于在病痛的折磨下,坚持完成了学业。

此间,因为挂念刘思齐再婚的事,毛泽东曾数次亲口劝她再嫁。可每一次,刘思齐都拒绝了。毛泽东一再逼迫下,刘思齐终于把自己心里的“结”说出来了,她说:

“岸英瞒着我去了朝鲜,再也没有回来,我最后连他的尸骨都没有看到,连他的墓地都没去过,怎么可能考虑再婚的事?”

听到刘思齐的心里话后,毛泽东才终于恍然大悟。那一刻,他的泪簌簌落了下来:思齐说出了他的心里话,她不曾见过岸英的尸骨,他又何尝不是呢?

不久,毛泽东让秘书陪同刘思齐前往朝鲜,为岸英和长眠在那里的志愿军烈士们扫墓。在桧仓郡的陵园中,刘思齐终于“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丈夫。那日,她摸着属于丈夫的那块墓碑,几度失声痛哭。她一边哭,一边断断续续地道:

“岸英啊,我看你来了,代表父亲看你来了。这么多年才来看你,来晚了……”

真实的毛泽东儿媳刘思齐(真实的毛泽东儿媳刘思齐)(5)

毛岸英

这次祭奠回国后,刘思齐果然不再排斥毛泽东提及“再婚”了。

1961年秋天,学成的刘思齐被分配到解放军工程兵某部,从事翻译工作。

“当务之急,是让她再嫁!”毛泽东非常清楚这点。为此,他先后给刘思齐介绍了几个对象,可却没有一个成功的。着急的毛泽东甚至在信里为了激她道:

“你要听劝,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一类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给我为盼!”

或许是毛泽东“激将法”起了作用的缘故,不久后,她竟同意与空军副司令兼空军学院院长刘震介绍的学员杨茂之在一起。

毛泽东特地打探过杨茂之的情况:三十出头,个头高大,身体健壮,是渔民之子,性格忠厚。关键,杨茂之与刘思齐还曾在苏联学习时有过一面之缘。

1962年2月,毛岸英牺牲12年后,刘思齐与杨茂之结婚。此时的毛泽东正创作《咏梅》词,他专程为他们亲手抄录了一幅,作为贺礼。他们后来生下了四个子女,其中长子名叫杨小英,其中的“英”,便是怀念毛岸英。

刘思齐结婚了,毛主席也放下了一桩心事。他并未参加两人的婚礼,但婚礼上,他派叶子龙送来了300元嫁妆钱……

2006年,毛岸英牺牲半个世纪后,刘思齐带着自己的子女以及毛岸英的侄子,再次去到朝鲜,此时毛主席已去世多年,她知道:自己此时年岁已大,这次祭奠,很可能会成为“最后一次”。

这一回,她终于能来到毛岸英的牺牲地大榆洞进行祭奠,她感叹:自己此行,终于算是了结了自己和父亲的心愿。

真实的毛泽东儿媳刘思齐(真实的毛泽东儿媳刘思齐)(6)

那日,她在墓前静静地和毛岸英说了很长时间的话……

2022年1月7日凌晨1时47分,刘思齐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生前,她曾五次赴朝鲜祭奠!她的一生,是多灾多难的一生,她的一生,也是充满爱的一生!这样的一生,当可被称作圆满!

#毛泽东儿媳刘思齐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