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女儿去年刚上大学,周末回家就拉着妈妈喋喋不休地聊天,说的都是舍友的事情。

宿舍里一共4个人。

女儿莎莎从来没有住过校,这就让她对宿舍的集体生活充满了期待。

从分配床位到摆放物品,女孩子们都是有商有量。但住了一段时间以后,问题就开始显现出来。

宿舍里只有莎莎是北京的,其他3个人分别来自上海、山东和河北。

01

从家境上来讲,朋友家算得上是个中产阶级,而来自山东的小静,她的家境应该是最好的。

因为开学的时候,除了一大堆行李以外,她的随身用品中还有不少奢侈品。

再加上小静平时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比较大手大脚,所以说她家的经济条件最好。

上海姑娘朵朵来自书香门第,爷爷和姥爷是大学同窗,她的父母也都是学校的老师。

开学后不久,莎莎为尽地主之谊,曾经请舍友们吃过一次饭。

怎么看出一个人家里穷(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的家境很贫困)(1)

那次聚餐完了,朋友开车去饭店接她们回学校,曾经跟女儿的舍友们有过短暂的相处。

4个女孩子叽叽喳喳聊了一路,朋友听着偶尔也搭几句,俗话说听话听音,朋友感觉小乔的家境可能不太好。

朋友从不以貌取人,她说从听小乔说话,到和她接触,能感觉到小乔是个很隐忍的女孩子。

当然,隐忍本质上是种好品质。

但是女孩子们都是如花一般的年纪,正是肆意张扬的时候,却显得世故、安静就不太寻常。

或许只能说明这孩子在生活里,需要背负的东西有点儿沉重吧。

小静家境好,是那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不过她并不骄横、也挺懂事理,给人一种有点儿高冷、闲人勿近的感觉。

来自上海的女孩子朵朵,举止优雅地像个小公主一般,说起话来软声软语,骨子里都透着南方人的精明和讲究。

莎莎是那种把心情都写在脸上的孩子,带着些不谙世事般的单纯,典型的傻大姐做派。

02

朋友接着又给我讲了那天晚上的一个细节,发生在她停稳车以后。

孩子们都主动和她打了招呼,莎莎自然而然地拉开车门坐在副驾。小静说自己想吹吹风就坐在司机后面了。

朵朵穿着裙子不方便,就说自己不想坐在中间。于是小乔看看其他人,低头怯懦地说,没关系我可以坐在中间的。

众所周知五座的汽车,后排中间座位的舒适度是最不好的。结果那天晚上还有点儿堵车,车子开了快一个小时才到学校。

车子刚停靠在路边,小乔就着急下车。

她下车以后便迫不及待地跑向路边草丛。

朋友和莎莎赶紧下车去看,才知道她有晕车的毛病。

莎莎特别过意不去,直说你怎么不早说啊,我要是早知道就让你坐在前面了。

小乔一个劲儿地摆手说没关系,这不是遇到堵车了吗?

要不我也不至于会吐,真的不好意思,让阿姨担心了。

旁边那两个女孩子递过纸巾,问了问情况就先回宿舍了。最后还是莎莎,陪着小乔回去的。

本来莎莎还有点儿埋怨那两个女孩子先走了,回到宿舍发现,她们俩借到晕车药还准备好了开水,也就释然了。

国庆假期以后,朋友涉及疫情,一家三口都居家隔离了。

怎么看出一个人家里穷(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的家境很贫困)(2)

等隔离解除,莎莎返校后发现,自己放在宿舍桌子上面的平板电脑坏了。

因为里面有学习材料,所以她挺着急。朋友拿去维修,人家说是电脑进水烧坏了,只能换新的了。

莎莎有点儿不高兴地询问舍友,谁动过她的平板,结果当然是没人承认。

莎莎就更生气了。

她说谁要是不小心洒了水弄坏了它,跟我说一声,我也不会真让你们赔,但是你们做错了还不承认就挺伤人的。

莎莎找到宿管,对方却推脱说屋里没有监控,没有办法证明到底是谁弄坏的,还说让她以后不要在宿舍放贵重物品。

这么一折腾,宿舍4个人的关系明显变得紧张起来。

03

朋友就劝自己闺女,一个平板电脑也没多少钱,咱再买一个新的呗。

莎莎却说这不是钱的事儿,以后大家还要在一起住好几年,这事不解决好,还怎么相处啊!

朋友觉得女儿说得有道理,就帮她分析起来。宿舍里除莎莎以外,小静自己有平板,照理说就不会用别人的。

剩下两个人就不好说了。

这件事情最后还是小乔先表态了。她说大家都住在一起,平时关系也都还不错。

哪怕是水杯自己倒了,莎莎的电脑因此进水损坏,咱们也都是有责任的。

平板电脑是旧的,我提议就按一半金额计算,另外一半的钱咱们三个人平摊,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

舍友们听了都没说话,算是默许了这个处理办法。小乔更是第一个就把钱转给她的。

钱并不多,几百块而已。过了几天女儿听说小乔跟同学借钱,才知道她手头并不宽裕。

莎莎这孩子厚道,她回家跟朋友商量了一下,为了公平起见,退回了舍友们的赔偿款。

她解释说自己其实就是想要个态度,并不是真心想要大家的赔偿。

4个人后来还高高兴兴地又出去吃了一顿饭。

怎么看出一个人家里穷(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的家境很贫困)(3)

通过这件事情,她跟小乔的感情明显也变得更好一些。因为她觉得,能够站出来主动承担责任的人是可信的。

朋友听了女儿的讲述,并不认同女儿的看法。

不过她也没有跟女儿理论,毕竟孩子大了,她应该用自己的感知去认识这个社会。

两个人特别要好的时候,莎莎周末还会带小乔回家吃饭。

接触得越多,朋友越肯定小乔比莎莎心机重。

但她又说都是孩子,看她一个人出来上学不容易,所以并没有阻止莎莎带她回来,还经常好吃好喝的照顾。

好景不长,她女儿跟小乔的关系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04

起因是莎莎觉得跟小乔亲近以后,对方开始变得没有界限感。

当初看到小乔穿来穿去都是那几件衣服,莎莎会借故自己有些衣服穿不下,转手就送给小乔了。

其实那些衣服,莎莎自己也没穿过几回。但是在那以后,莎莎喜欢的衣物,也常常被小乔借走。

借就是个说法,莎莎不向她要,她是不会主动归还的。

后来发展到她的某些私人物品,小乔事先不问就随便使用。

莎莎偶尔表示出不悦,小乔就表现出一副很委屈的样子,她也只得作罢。

不仅如此莎莎终于发现,在外人面前表现隐忍、乖巧的小乔,其实心眼特别多。

表面上莎莎说什么她都配合,做什么她也没有意见。

但是在背后小乔不会明着说莎莎不好,只会讲自己有多委屈。

渐渐地俩人的亲密组合,在别人眼中,演变成莎莎强势欺负小乔的桥段。

虽然小静和朵朵偶尔也替莎莎抱不平,但是小乔总是人前人后两副样子。

大家又都住一个屋,她们也只好私下劝莎莎尽量少和小乔来往。

实际上,在她们俩的相处过程中,莎莎待小乔很好,事事都会先征求她的意见,是小乔从来都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

就好像在相处一年多的舍友生活中,大家都对彼此的家庭和生活有些了解,只有小乔从未提及自己的家人。

就连跟莎莎,她也说得很少。只说自己家在农村,哪像你们都是大城市里的孩子。

她这么拿腔拿调的说话,莎莎就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只好尴尬地笑了笑。

终于有一天,莎莎见到了小乔的妈妈。

05

她妈妈联系不上小乔,疫情原因又不让外人进校,莎莎接到门卫的通知,只好去学校门口见小乔的妈妈。

原来她是带小乔的姥姥来北京看病,顺便给女儿送点冬天的衣物。

小乔妈妈看起来很和善,但是可能因为常年劳作的缘故,莎莎接过包的时候,触摸到她的手很粗糙。

告别小乔妈妈,回宿舍的路上莎莎遇到了匆匆往外走的小乔。

得知妈妈已经走了,小乔显得有些失落。谢过莎莎、接过包裹,小乔突然又放慢了脚步。

最后她停下来,开口请求莎莎,说自己的妈妈是个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不要将见过自己妈妈的事情告诉别人。

莎莎不太理解,她觉得作为女儿是不应该嫌弃家人的,再说也没有人会因此瞧不起小乔啊。

不过面对小乔的坚持,她还是答应了。

怎么看出一个人家里穷(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的家境很贫困)(4)

后来莎莎回家以后跟妈妈讲这件事的时候,充满了困惑。

朋友宽慰女儿说,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面对的困境都不同,人们的生长环境不同,对人和事情的理解也会有偏差。

她用自己的处世经验告诉女儿,有些人看上去很好,但是接触下来你会发现,他们的外表和内心会有所不同。

要知道有些人表现出来的隐忍品质,并不代表着内心的善良,也有可能是极度自卑导致的。

伴随自卑的,往往是极度的不自信、缺乏安全感,这些都跟个人生活和成长环境有关。

家境的贫困如果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品质,那只能说明这个人穷的是心。

物质上的贫穷可以用能力来改善,心穷就很难改变。它会慢慢变成一个黑洞,需要无止境的欲望来将它填补。

他们用这些来弥补自卑,挽回尊严,换回他人的陪伴和尊重。

但其实在他人眼中,这样的人始终都是无足轻重的,因为他们一直在追寻的东西压根儿就是错误的。

朋友最后讲给女儿听的一句话是:

以貌取人有时候可能会错,以德行来识人却是无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