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是什么病严重吗(两周接诊100余例权威专家提醒)(1)

#健康2022##健康明星计划#

春节假期后返岗上班刚两周,我们在湖南胃食管功能性疾病专病联盟主席单位、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诊疗中心(消化内科、微创外科)了解到,仅两周,该中心首席专家周艳教授的消化内科门诊就接诊100余例反酸、烧心、腹胀、嗳气等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中近40例确诊患有食管裂孔疝。

一部分患者可先行内科治疗,其中15例具明显手术指征,由该中心首席专家、微创外科主任何恒正教授带领团队为患者实施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加胃底折叠手术后,患者不适症状立即消除,术后3~5天康复出院。

胃食管的反酸、烧心、腹胀、嗳气等症状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这些症状大多是因胃食管反流而引起。

周艳教授介绍,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长期的生活不规律、吸烟酗酒、辛辣食物刺激等而导致。

比如春节期间,很多人都放假在家,亲友聚会,大鱼大肉、饮食偏油腻辛辣,加上抽烟喝酒、晚睡或熬夜等而导致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本身患有“食管裂孔疝”——一种公众不太了解、但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

食管裂孔疝是什么病严重吗(两周接诊100余例权威专家提醒)(2)

【周艳教授正在看诊】

什么是食管裂孔疝呢?

周艳教授解释,我们人体的膈肌上本身有一个生理性的食管裂孔,由于先天性因素、或者后天性的年龄增长、长期抽烟酗酒、生活不规律、长期的慢性咳嗽致腹压增加等各种原因,导致这个食管裂孔增大。

而腹腔内的脏器(主要是胃的一部分)通过增大的膈食管裂孔疝入到胸腔,引起人体出现反酸、烧心、腹胀、嗳气、疼痛或恶心、呕吐等症状,就叫做食管裂孔疝。

“这种疾病发病率很高,但它有个特点就是非常善于‘伪装',是‘疾病圈'里著名的‘伪装者',患者往往以胃炎、胃溃疡、食管炎、咽炎、冠心病等到医院就诊,而非专业的医生一般很难查出真正原因,甚至可出现误诊,需要医生有非常专业的诊疗经验。”周艳表示。

湖南衡阳的赵女士近十年来反复反酸水、烧心、腹胀症状,多年来一直在当地医院被当作一般的胃炎进行治疗,并无明显疗效。

而医生又并未发现赵女士有明显的其他疾病,因此,赵女士痛苦不堪,身心承受极大痛苦。

来自湖南长沙的李先生,近三年来长期胸骨后疼痛,辗转多家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冠心病,进行相关治疗而症状不能缓解。

来自张家界的杜先生,3年前因咽喉部不适,反复咳嗽,在当地被当成咽喉炎治疗,长期不愈,痛苦不堪,到处求医问药,反而愈治愈重。

56岁的王女士来自邵阳市,平时身体不错的她在2年前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哮喘,药物治疗无效,病情反而越来越严重,晚上平躺着睡觉经常被缺氧憋醒,近来更是出现稍微吃多一点食物便会有严重的反酸现象。

食管裂孔疝是什么病严重吗(两周接诊100余例权威专家提醒)(3)

【何恒正教授手术中】

以上四名患者在省内多家大型医院就诊时都未能确诊,痛苦不堪,近日慕名来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诊疗中心。

经专家们详细询问病史、完善相关检查后,被确诊为患有食管裂孔疝,并经严格、详细的评估,都具有明显手术指征。

在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后,何恒正教授带领团队为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症状立即消除,康复出院。

“食管裂孔疝的诊疗,患者需要到最专业的医疗机构找最专业的医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少受罪。”

何恒正教授解释,食管裂孔疝除了可以引起以上的如反酸、烧心、腹胀、嗳气等常见症状外,疝囊也随时会“惹祸”发生出血、嵌顿,而长期的反流症状可引起食管的病变,严重时可导致食管癌变。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胃食管反流病诊疗中心是经湖南省卫健委授牌的湖南胃食管功能性疾病专病联盟主席单位,是中南地区最大、最早开展食管裂孔疝诊断和治疗的中心。

特别是首席专家何恒正教授带领团队在省内率先开展食管裂孔疝微创手术治疗,近两年已开展五百余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食管裂孔疝是什么病严重吗(两周接诊100余例权威专家提醒)(4)

【术后查房】

长期的反酸、烧心、腹胀、食管梗阻感等是食管裂孔疝的典型表现,但出现这些症状时,患者自身、甚至包括大多数医生往往会认为这就是一般胃炎的表现,而进行胃炎的治疗,但症状并不能缓解。

这时,就应该找专业的医生来排查是否患有食管裂孔疝。

何恒正教授介绍,另外,食管裂孔疝还可表现为胸痛、咳嗽、咽炎、哮喘等,当出现这些不典型症状时,非专业的医生更难以确诊。

像患者李先生、杜先生等,都是因多年未得到确诊,而辗转多地、多家医院、多个科室间来回就医,身心遭受极大的痛苦。

因此要提醒公众,在出现长期的反酸、烧心、腹胀、食管梗阻感,甚至久治不愈的胸痛、咳嗽、咽炎、支气管哮喘等表现时应提高警惕,找专业的医生进一步排查是否患有食管裂孔疝。

(编辑Rainbow。)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刘莉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