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标称有抗菌功能的纺织品越来越多,但这些产品的抗菌效果参差不齐。8月29日,广东省标准化协会发布团体标准《抗菌纺织品》,对标称有抗菌功能的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明确定级规范。核心技术指标抗菌率根据目前企业的实际生产技术水平,确定划分为7个等级,从低到高为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对每个等级的抗菌性能指标洗涤次数和抑菌率做出明确规定。

市场对抗菌纺织品的需求日益高涨

纺织品是人们的日常消费必需品之一,所谓抗菌纺织品是指经过抗菌整理或含有抗菌纤维、能够抑制织物上的细菌真菌生长繁殖并使其失去活性功能的纺织品。近年来,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纺织品出现了朝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的趋势,具有抗菌功能的纺织品受到追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对抗菌纺织品的需求日益高涨。

随着市场热销,许多企业和科研机构大力发展抗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抗菌纺织品生产加工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和完善,产品类型增加,并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但作为产品质量依据的产品标准却明显缺失滞后。抗菌纺织品至今未有专门的国家标准,仅有3个行业标准,即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FZ/T 62015—2009《抗菌毛巾》和FZ/T 62044—2021《抗菌清洁巾》。

其中,前2个标准制定于十多年前,技术指标规定已难以体现近年来的科研成果。而且后两个标准主要适用范围为毛巾和清洁巾,作为纺织品主要类型的日常穿用的机织产品未有覆盖。在此情况下,有的企业各行其是,产品质量指标特别是核心技术要素抗菌率没有统一规范。

核心技术指标抗菌率划分为7个等级

为规范抗菌纺织品这一创新产品的健康高质量的发展,三立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广检纺织服装服饰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编写组,负责该团标的起草工作。

抗菌类纺织品标准 注意看清有几个A(1)

该团标适用于标称具有抗菌功能的内衣、内裤、防晒衣、保暖衣、家居服、袜子等各类纺织品,内容主要从基本性能、安全性能、抗菌性能三方面规范了抗菌纺织品的技术要求。首先,基本性能方面,明确要求产品的内在质量指标和外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标称的质量要求。

同时,安全性能应符合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儿童类产品应符合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为防止抗菌物质的溶出影响穿用过程中皮肤表层的正常菌群的生长,保护皮肤黏膜的稳定,明确规定了应用的抗菌物质的溶出性指标:纺织品经洗涤一次后,抑菌圈的宽度D≤4mm。

此外,抗菌性能方面参照相关国家标准通常规定,明确抗菌类别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且分布较广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对内衣、内裤等特殊产品,创新性增加考核加德纳菌(产品明示对加德纳菌有抑制作用时)。核心技术指标抗菌率根据目前企业的实际生产技术水平,按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原则,确定划分为7个等级,从低到高为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对每个等级的抗菌性能指标洗涤次数和抑菌率做出明确规定。这些指标明显优于3个行业标准的要求。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春林

图片由广东省标准化协会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