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处,止也,意为暑气至此而止,炎热就此离开。

秋高气爽的时节一到来,历代宫廷里便开始着手准备一项君王的例行游乐项目——盛大的秋猎。

处暑的到来让人感到秋意的凉爽:秋天的草原生活不好过(1)

明《宣宗行乐图》

在昆曲《浣纱记·打围》一折中,有一段精彩的唱词,描绘了吴王夫差秋猎的场景:“长刀大弓,坐拥江东,车如流水马如龙。看江山在望中。一团箫管香风送,千群旌旗祥云捧,苏台高处锦重重。管今宵宿上宫。”短短几句,诉尽皇室秋猎的声势浩大。

而生活在马背上的元代贵族,更是少不了参加这项活动,每年四月,元廷按例会从大都返回上都,即从今日北京回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直到八月再返回。返回前的初秋时节,草原上水草丰美,最宜狩猎,今天的这幅《秋猎图》,即描绘了元廷盛大的狩猎场面。

处暑的到来让人感到秋意的凉爽:秋天的草原生活不好过(2)

佚名《秋猎图》 绢本设色 | 59x1240cm 私人收藏

处暑的到来让人感到秋意的凉爽:秋天的草原生活不好过(3)

处暑的到来让人感到秋意的凉爽:秋天的草原生活不好过(4)

《秋猎图》,描绘元人狩猎盛况的画卷,虽然在今天看来内容略显野蛮,但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野兽刻画得十分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同时也是一份珍贵的了解古人活动的资料。

处暑的到来让人感到秋意的凉爽:秋天的草原生活不好过(5)

处暑的到来让人感到秋意的凉爽:秋天的草原生活不好过(6)

处暑的到来让人感到秋意的凉爽:秋天的草原生活不好过(7)

处暑的到来让人感到秋意的凉爽:秋天的草原生活不好过(8)

处暑的到来让人感到秋意的凉爽:秋天的草原生活不好过(9)

处暑的到来让人感到秋意的凉爽:秋天的草原生活不好过(10)

其中不乏戏谑的细节——例如空手接箭的猴子、看上去不太聪明的猎手等等。

处暑的到来让人感到秋意的凉爽:秋天的草原生活不好过(11)

处暑的到来让人感到秋意的凉爽:秋天的草原生活不好过(12)

处暑的到来让人感到秋意的凉爽:秋天的草原生活不好过(13)

处暑的到来让人感到秋意的凉爽:秋天的草原生活不好过(14)

处暑的到来让人感到秋意的凉爽:秋天的草原生活不好过(15)

画中除了沉浸在打猎中的猎手,还有其他人员——鼓号手聚在一起,擂鼓鸣号,一为震呵野兽使之现身,二为营造声势鼓舞猎手。

处暑的到来让人感到秋意的凉爽:秋天的草原生活不好过(16)

帐中坐着休息谈笑的人,正在吸烟。

烟草在明代万历年间才传入中国,结合画面浓郁的明代绘画风格,因此,据考证这应当是一件明画而非元画。而之所以称为“元人秋猎图”,很可能是对本卷十分钟爱的乾隆,为“宣扬本朝”所作。

处暑的到来让人感到秋意的凉爽:秋天的草原生活不好过(17)

处暑的到来让人感到秋意的凉爽:秋天的草原生活不好过(18)

(《秋猎图》被认为是现存最完整的元代狩猎题材画迹,是展现古代少数民族风貌的重要作品。它在清乾隆时期正式编录于《石渠宝笈续编》,载为元人作品。

宣统十四年,《秋猎图》由溥杰携带出宫,后随溥仪辗转至东北长春伪满皇宫。1945年抗战结束后,《秋猎图》流入民间,由时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郑洞国收藏,转交夫人保存,一度收藏在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后转归金匮室主陈仁涛流往海外。

1989年纽约苏富比拍卖,台湾藏家与尤伦斯基金会在最后阶段角逐,终以187万美元购入,这个价格创造了当时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