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1)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2)

即使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来驱动,这个滇南边陲县依然不紧不慢,当很多县城的楼房越建越高,它也不慌张,因为在它的雨林中,就屹立着高达80米的巨木,相当于20多层高的楼房。

它叫勐腊县,位于云南省最南端,犹如利剑直插中南半岛,国境线占云南全省的五分之一,是泛亚综合交通走廊的重要咽喉,在这冬无严寒的热带地区,森林繁茂、物产丰饶,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足以让勐腊脱颖而出;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融,人文的多彩使人忘返。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3)

勐腊县城新貌

勐腊的故事还未结束,它还有自然维度之高度、富有意涵的来路、可期待的前程。

自然高度

勐腊县城北边不远,一片20来平方公里的区域,龙脑香科高大乔木拔地而起,它们平均“身高”40~60米,最高的80多米,犹如巨大的绿伞,突兀地屹立在雨林之中,像雨林哨兵,号称“林中巨人”,因而有十分形象的名字——望天树。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4)

望天树

望天树也被称为擎天树,是东南亚类型的雨林标志树种,在因雨林而闻名的西双版纳,望天树也仅分布于勐腊,这是勐腊的一个“高度”!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5)

7056平方公里范围内,还存留着约2660平方公里的原始半原始森林,其中各级自然保护区约1680平方公里,占县域近24%,占西双版纳州各级自然保护区的38%,就是这样不算辽阔的地方,集中了全国约七分之一的植物,不同种类的植物汇集生长,形成1~8层的自然群落,是热带典型的森林景观。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6)

热带雨林群落

如此繁茂的森林,是6000多种动物优异的栖息地,集中了全国25%的陆栖脊椎动物、16%的鸟类、12%的两栖类,还有100种鱼类、5672种昆虫,97种动物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勐腊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成员,生物多样性又是勐腊的一个“高度”!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7)

亚洲象

在西南地区,勐腊并非幅员辽阔的县,面积仅占全国的一万分之七,却有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我国生物多样性“朋友圈”中独树一帜,这要从这片土地的禀赋说起。

西南最南

6500万年前,当印度板块碰上亚欧板块,强烈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开始,但与快速隆升的青藏高原相比,其东南部发生了褶皱、断裂,形成壮观的横断山脉,以及澜沧江、元江断裂带,而在横断山脉南部、元江以西的地方,地质逐渐抬升,在外部力量剥蚀之后形成了滇西南山地与丘陵,勐腊县位于这里。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8)

横断山延伸到西双版纳,已不见高峻的山形,地处无量山最南缘的勐腊,地势北高南低,山岭南北延伸、东西纵列,山原地貌、喀斯特地貌以及宽谷盆地分布于其上,层叠绵延的山地占去95%的空间,平缓开阔的坝子不足5%。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9)

西南最南的热带地区,北边有哀牢山、无量山作为屏障,北方冷空气到勐腊已是强弩之末,所以勐腊冬无严寒;太平洋、印度洋之间的海陆位置,加上东、西、南外围没有高大山体,两大洋的水汽可以轻易抵达勐腊,受地形影响形成丰富降雨,所以勐腊高温多雨。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10)

这样的地理空间,这样的气候环境,勐腊旱季温暖、浓雾缭绕,雨季高温、降水丰沛,充足的热量、充沛的水资源,滋养了繁茂的植被,给予动物优异的生存空间,造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那么,这片神奇、丰饶的土地,有怎样的来路呢?

“勐腊”从哪里来

至少在7世纪以前,“板琅腊”人就定居于今西双版纳地区,其中居住在南腊河流域的“板琅腊”人被称为“腊瓦”,所以这个地方就得名“阿腊瓦”,其最大的河流就得名“南腊瓦”。

“阿腊瓦”又分为三个部落,以“南腊瓦”河流为界,河以西均属于补过人,称为“腊岗”,即“中腊瓦”;河以东的北部属补洛人,称为“腊勒”,即“北腊瓦”;河以东的南部属克木人,称为“腊代”,即“南腊瓦”,后来克木人把中心转移到南腊河支流的南木窝河流域,建立了勐印。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11)

勐印的南部是富盐区,克木人发现很多盐井,所以把这些地方就被命名为磨歇、磨龙、磨戈、磨憨等等,“磨”就是“井”之意,为了防止其他部落来争夺盐井,克木人建立了号称“一万梭标、十万弩箭”的军队,打退了数次来犯,而有品质优良的盐,克木人甚为富裕,传说鸡圈的门都用银来打造;他们代表吴哥王朝经略其北部的局部地区,但与吴哥王朝一样,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12)

景洪金殿的开创者——叭真塑像

12世纪中后期,傣泐人以勐景洪为中心,建立了“霍罕景洪”(即景洪金殿)统辖下的勐泐,随后向四周扩展领域,大约十四世纪初期,召孟扁(也称敦帕诺勐)带领人马从景洪来到“阿腊瓦”,统一了腊岗、腊勒、腊代,并给这里取了新的名字,去掉“瓦”音,只留“腊”音,新的地名成了“勐腊”,河流名成了“南腊”。

先前的腊岗地广人稠、腊代与勐印强盛富有、腊勒地狭人稀,是故今勐腊坝子西面山区仍分布着补过人,南部山区仍分布着克木人,补洛人则不知所踪,唯有曼龙勒东南的小山上有一座塔,留有“补洛”之名,但是单凭勐腊、南腊,已无从得知原本“阿腊瓦”的含义。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13)

雨季的南腊河

随着南传佛教的深入影响,傣泐人把佛教事迹附会于勐腊、南腊河的名字之上,在傣泐语中,“腊”就是茶,勐腊的意思变成了“茶之邦国”或“茶之封邑”,南腊河的意思则变成了茶水河,它们的由来也有了佛教的事迹,即:当地百姓以茶水款待巡游至此的佛祖,茶水没喝完,佛祖就把水倒去而化成一条河,因此得名茶水河,河水流过的坝子得名勐腊。

由小变大

勐腊最初所指向的地方,是南北长十五六公里、东西宽三四公里的山间盆地(坝子),南腊河由北向南贯穿全域,这是呈南北向延伸的山间断陷盆地,中间有残丘分布,东西两侧的小河、溪流都汇入南腊河,一起冲积出肥沃的原野。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14)

召孟扁统一的地方也是指这里,他命人分别从坝子南北两处往坝子中赶猪,正好在今县城北的曼庄村相遇,便在这里立石为“勐腊之心脏”,随后,傣泐人就在南腊河两岸开垦了一片片水田、建起一个个傣泐村寨,随着人口增多、势力增强,勐腊的含义才有所扩大。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15)

勐腊外围的南木浪河谷、南泥河汇水洼地、南木窝流域河谷都在勐腊的管辖之下,勐腊由此成了勐泐领域南部最大的自然勐;傣泐人有句俗语:“最怕勐罕的雾,最怕勐醒的鸭舌草,最怕勐腊祭拜勐神”,为何?原来勐腊的勐神多达32位,祭拜仪式会持续一个月,期间要把进出勐腊的所有路口都封起来,里边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16)

祖先神神龛

勐神就是对自然勐有代表性、突出贡献的祖先,勐腊有32位勐神,也即在勐腊历史早期,32位祖先对勐腊有重要、杰出的贡献,故去后成为勐腊的守护神,这其中有6位勐神是克木人或补过人的祖先,说明了勐腊的历史发展是不同族群的先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16世纪后期,勐泐之主将辖域划分为12个贡赋及劳役摊派区(即“版纳”),勐腊、勐伴被组合成一个“版纳”,等级上勐腊大于勐伴,勐腊含义又一次扩大;1913年,置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五区行政分局,勐腊的含义囊括勐腊、勐捧、勐伴、勐仑;1927年,置镇越县,最初县治在勐腊坝子,其时的勐腊“地居极边,界连法越”。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17)

1958年,勐腊县、易武县合并为易武县,因县府驻地在勐腊,所以随后更名为勐腊县,这是现代的勐腊县域,面积7056平方公里,人口近30万。

热带南土,接连老缅

勐腊县处于北纬21~22°,是名副其实的热带南土,特别的纬度地带、海陆位置、地形空间,营造了特别的自然环境,是“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犹如秘境,漭漭的热带森林之中,栖息着难以计数的植物、动物,望天树、桃花水母之后,还有不曾为人悉知的物种仍陆续地被发现、被认识,在这里可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18)

曼东佛塔

勐腊犹如圣境,人们认为热带山林中的草木皆有灵性,敬山拜树成了传统习俗,2660平方公里的原始半原始森林被保护了下来;金碧辉煌的佛寺是傣泐人的精神殿堂,清风徐来,傣式经幡徐徐飘动,时不时可听到诵经声、钟鼓声、金铃声,让人内心渐渐安宁。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19)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屹立于雨林,古树茶藏身于六大茶山,珍奇的植物汇集于西双版纳唯一的5A景区,雨林植被与喀斯特地貌毫无违和地相融在一起,勐腊是自然景观猎奇地,想撬开热带森林的神奇面纱、想品尝琳琅满目的热带瓜果,来这儿错不了。

十数个民族世居于这方乐土,各种风土人情和谐共存,域内的、域外的,固有的、外来的,稻作、祖先崇拜、南传佛教、万物有灵、普洱茶、节日庆典等文化元素,构成了勐腊丰富多元的地域文化,勐腊是人文风情游览地。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20)

勐腊是边境,界连老挝、缅甸,国境线占西双版纳州的四分之三、占云南省的五分之一强,长达740公里,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从西双版纳、云南,乃至西南地区到老挝、泰国,必经过勐腊,三大口岸是国门,有志于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四国九方”合作机制的潮流中投资兴业,勐腊也是机遇之地。

当中老铁路的建设频传来佳讯,勐腊的交通区位渐显特色,也已甩掉绝对贫困的帽子,在“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加持下,会走得轻快,还是仍旧缓慢?会以怎样的姿态舞动?还得靠勐腊人自己!

参考资料:

  1. 《勐腊的克木人概略》,作者:李道勇
  2. 《勐腊的勐心和勐神概述》,作者:朱德普
  3. 《泐史》,西双版纳傣文史书,勐康抄本
  4. 《傣族社会历史调查(西双版纳之九)》,张皓、杨向坤、雷起荣整理

勐腊与缅甸哪里交界(西南最南接连老缅)(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