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嘉禾公司刚刚失去了赖以立足影坛的李小龙,迅猛的发展势头戛然而止,家底雄厚的邵氏公司似乎看到了重新垄断市场的机会。但老牌公司甚至可以推而广之到老牌强国,他们都有着同样的毛病,就是没法正视新生力量的崛起,傲慢自大都会让他们错失打压后进者继续做大的机会。事实证明,当时的香港影坛不缺乏天才,所谓天才就是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累积,给个适合平台他(她)就能轻易超越在相同领域长期深耕的前辈。当初邵氏错过李小龙这个不世出的天才,但同样的错误邵氏又犯了一次,这就是他们拱手将攥在手里的许冠文让给了嘉禾,错过了许冠文自然也就放跑了许冠杰和许冠英两兄弟,这也是两家公司事业的分水岭,自此邵氏开始逐渐没落,嘉禾开始驶上了业绩迅速上升的快车道。

1974年香港票房排行榜的前十名从一到十分别为《鬼马双星》、《天网》、《声色犬马》、《金瓶双艳》、《少林五祖》、《噱头状元大盖仙》、《贩卖人口》、《天堂》、《成记茶楼》《小英雄大闹唐人街》。冠军是许冠文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片《鬼马双星》,影片上映之后创下625万票房佳绩,打破香港开埠以来的票房记录,但出品方却是由嘉禾公司下的“卫星公司”许氏影业有限公司,许冠文离开邵氏独立门户了。

◆本土文化终抬头 冷面笑匠始封神

1974年是许冠文称霸香港影坛的元年,在周星驰还没成星爷之前许冠文就是香港喜剧片的王。在本文第六辑里我在聊《大军阀》时已经介绍过,那是许冠文的电影处女作,之后两年又与李翰祥合作了《一乐也》、《声色犬马》《丑闻》,票房都不错,但此时的许冠文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演员了。1973年许冠文拿着自己创作的《鬼马双星》剧本,找邵逸夫商谈合作拍摄,提出利润均分,可能在邵逸夫眼中许冠文还没资格跟他提出收入分成,他以“剧本太差”为由拒绝了,于是许冠文转而找到了嘉禾的邹文怀。刚失去了李小龙,这时许冠文来谈合作,邹文怀不仅答应合作分账,而且还沿用了当时签李小龙时开创的“独立制片人拍摄制度”,协助许冠文成立了许氏兄弟电影公司(做为嘉禾公司的卫星公司),这种做法既给予了创作人的尊重又能充分发挥电影制作的灵活性,这也是嘉禾公司成功的诀窍。

冷面笑匠许冠文经典影片你看过吗(漫谈香江电影50年之九1974年)(1)

“鬼马”两字既体现了许氏喜剧的特点也清楚地点出了本土化的定位

不同于周星驰中学毕业后就直接进入电视台的经历,许冠文进入影视圈要迟得多。他自幼随父母由广东移居香港,做为内地来的移民家庭,家境比较贫穷。高中就读喇沙书院的许冠文,读中二时便去夜校兼职教英文,中学毕业后,念了一年师范,教了三年中学,存够了钱才去考取了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社会学系,大学时兼职做电视台及教夜校。大学毕业后,许冠文前往美国深造,回港后先后任职中学教师和广告策划师。显然,许冠文这样的求学经历让他比当时演艺圈的大部分演员要有更明确的事业追求目标。所以他在电影事业刚起步不久,就主动向编、导、演全才型转变也是顺理成章的。

冷面笑匠许冠文经典影片你看过吗(漫谈香江电影50年之九1974年)(2)

不同于周星驰的不擅言辞,许冠文可是开过个人脱口秀专场的

在许冠文之前,香港喜剧电影的面貌和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出入相当大。当时香港的喜剧片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就是以李翰祥为代表的,以民国时期为背景的段子喜剧片。以折子戏的模式分别由几个段子组成,但为了避免各个段子之间完全独立而造成影片的割裂感,往往将几个段子硬是置于似是而非的同一母题之下,其实我们现在看冯小刚不少片子也是这种段子集锦,第一部卖座名《甲方乙方》就再明显不过。第二种是较为冷僻的歌舞青春喜剧片,王晶的父亲王天林1960年拍的《野玫瑰之恋》是此中代表。第三种是家庭伦理喜剧。此种喜剧类型一般多是是邵氏之前的死对头电懋公司出品。此类影片将焦点集中于香港中产市民生活的电影,模仿好莱坞黄金时期的喜剧,多是室内剧,讲述多是办公室或者家庭之间的故事,王天林的《南北和》、《南北一家亲》、《南北喜相逢》是其中代表。这三种类型中,第二种和第三种,主题较为严肃,完全不同于香港黄金时期癫狂搞笑的风格。第一种虽然有荒诞的元素存在,但往往主题太过陈旧,背景和香港脱节。1973年楚原的喜剧片《七十二家租客》打破票房纪录问鼎冠军,却又区别于上述三种喜剧类型,更多的是扎根香港、结合本土文化,最终在票房上力压李小龙,这给新类型喜剧片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其实作为许冠文的导演处女作,《鬼马双星》的故事仍留有不少李翰祥喜剧的痕迹,主题和笑料都来源于赌,故事呈现出片段式。但又不同于李翰祥喜剧,《鬼马双星》全片讲粤语,融入粤语流行文化(许冠杰的主题曲),故事背景也设置在香港本土,人物均是香港底层小市民,本土化是最大的特点,设计的桥段十分鬼马、无厘头,同时还融入了功夫片(动作设计由洪金宝担任)的因素,形成了一种以香港本土文化为基底,辅以功夫片等其他类型片精彩元素,轻松而谐趣的鬼马风格。老大许冠文负责油滑的老板或老大角色,老三许冠英扮演窝囊受气包,而老四许冠杰负责卖帅和打功夫的经典模式也由此片开始逐渐成型,并为后来者不断模仿。

197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香港,股市狂跌,失业率上升,社会问题日益突出。《鬼马双星》全片围绕一个“赌”字大做文章,片中的香港人不论是在监狱、大档、横巷、麻将、沙滩甚至电视综艺节目上无处不赌,看似荒谬,实则这种赌徒心态与当时许多香港人的心理是相当契合的,许冠文对于社会心理的精准把握确实独到。贴地气的情节,鬼马的搞笑,精彩的打斗都巧妙地融合到一起,影片上映一举打破了上一年刚由《七十二家租客》创造的票房纪录,香港影坛又一个巨星诞生了,当然与李小龙相比,许冠文的影响力更多是在香港,毕竟他主打就是本土化,但作为香港喜剧片本土化的先锋,许冠文之于喜剧片的作用犹如李小龙之于功夫片,他引领了一个时代。用新京报的评语来总结这部电影特别合适,“《鬼马双星》这部经典,巧妙地挽救了当时粤语片青黄不接以近末路,而国语片前路迷茫的困境,笑料品位的拿捏对当时观众的欣赏口味计算异常准确,不但令喜剧在香港电影史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更促使了后来功夫、无厘头喜剧类型的诞生,对于香港电影来说,是前无古人的。”

冷面笑匠许冠文经典影片你看过吗(漫谈香江电影50年之九1974年)(3)

和老大许冠英相比,老四许冠杰长处在于音乐方面

许冠杰演唱的《鬼马双星》主题曲《双星情歌》

当年排第二名的《天网》由著名动作导演程小东的父亲程刚执导,是根据轰动全港的“三狼绑架案”改编而来的一部现实题材作品。本片力求写实,对于死刑的全程展示满足观众猎奇之余客观上起到了警示的作用。真实的奇案题材充分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此类电影在90年代更是流行一时。而《声色犬马》、《金瓶双艳》看名字就知道是又是李翰祥的风月片,老片、老调、老噱头,说多了也没劲,只是好奇李导是真对饮食男女话题如此热衷,还只是纯粹满足市场需求?顺嘴提一句,成龙出演了《金瓶双艳》中插科打诨的角色郓哥,这算是成龙首次在银幕上扮演重要角色,这时离他出演《醉拳》还有四年时间。

冷面笑匠许冠文经典影片你看过吗(漫谈香江电影50年之九1974年)(4)

龙哥这会儿还是单眼皮

1974年的香港影坛我们聚焦许冠文,但对于许氏喜剧来说这才刚刚起步,接下来几年都将是许氏兄弟的称霸时代,接下来几期让我们继续走近这位周星驰加冕之前,香港影坛唯一公认的喜剧之王。

《漫谈香江电影50年》之八 1973年(下 )告别李小龙

《漫谈香江电影50年》持续更新中,欢迎同好关注交流。

注:文中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进行删除。另,此文由本人所撰,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否则本人将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相关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