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1年(1932),李仪祉考察汉江流域时提出修建汉惠渠的设想,民国26年至27年(1937~1938),由陕西省水利局测量队与泾洛工程局设计测量队测量及勘定渠线,民国27年(1938)12月成立汉惠渠工程处,总工程师孙绍宗、主任工程师刘钟瑞等负责施工。民国27年(1938)12月动工,民国31年(1942)建成一期工程,民国34年6月二期工程建成。至1949年灌溉面积为6.27万亩。

汉延渠介绍(民国时期兴建的陕南汉惠渠)(1)

勉县农业的命脉--汉惠渠

1949年以后,经对渠首枢纽多次水毁修复改造和不断挖潜配套,以及在大坝右岸增加冲刷闸,西干渠增加渠首闸等,至1995年,除1975年划归石门灌区2万亩面积外,共灌溉勉县16个乡(镇)农田7.54万亩。隶属勉县领导。

汉延渠介绍(民国时期兴建的陕南汉惠渠)(2)

勉县农业的命脉--汉惠渠

  灌区工程主要有引水枢纽、渠道、小水库、井站等。引水枢纽由拦河坝、进水闸和冲刷闸等组成。拦河坝位于勉县武侯镇西高家泉汉江出山口,坝身用片石砌心,料石砌面,白灰砂浆砌石,水泥砂浆勾缝。运用后,曾于1949年、1956年两次被洪水严重冲毁,1957年拆除旧坝,重建新坝,坝高5.91米,坝长195.62米,海漫降低1.84米,增建消力齿一道。进水闸分设于大坝左右两岸,左岸进水闸3孔,右岸1孔,闸宽2.5米,高1.8米,进水流量12.2立方米每秒。左右两岸各设冲刷闸2孔,闸宽1米,高3.15米,设闸房及启闭机。

汉延渠介绍(民国时期兴建的陕南汉惠渠)(3)

勉县农业的命脉--汉惠渠

  渠道工程有干渠2条,北干渠接左岸进水闸堰河倒虹,自高家泉至老道寺,共长32公里,输水流量11立方米每秒;南干渠接右岸进水闸,自高家泉至毛家堡,共长10.76公里,输水流量1.2立方米每秒。干渠以下设斗渠69条,共长116.2公里。与渠道相配套的还有小水库3座,库容234立方米,陂塘59口,蓄水量51万立方米,抽水站29处,装机容量1056千瓦,机井356眼。


【每日为您推送本地历史,传奇故事,每一篇都是一波正能量。看完记得关注,点赞、留言哦】

民国时期兴建的“关中八惠”之一黑惠渠

中国最古老的镇——虢镇的历史沿革

眉县县传说故事,三国古战场葫芦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