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最新人物事迹简介 厚重的家国情怀(1)

徐恒裕入伍照

家国情怀最新人物事迹简介 厚重的家国情怀(2)

徐恒裕当年军装照

他出生在旧社会,13岁给资本家当学徒,尝尽人间辛酸;1956年入伍,满腔热血,一路凯歌,成为了军中骨干,数次在战斗前线与死神擦身而过;他因表现突出,受到中央领导集体接见;他退休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发挥余热,传播正能量,用一支妙笔生花,抒发家国情怀,他就是江西省九江军分区原政委、九江市军休所军休干部徐恒裕。今年87岁的他身体硬朗、耳聪目明,他的人生经历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精彩曲折,耐人寻味。

尝遍苦水 毅然入伍

近日,笔者前往徐恒裕的家中采访。初见徐老,只见他身材挺拔,思维敏锐,笑容满面,说话中气十足,举手投足间全然不像一位87岁的老人。

“我叫徐恒裕,1935年11月出生,安徽桐城人,父母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可在人吃人、人剥削人的旧社会,穷人不可能有好日子过。父亲13岁就给资本家当学徒,一生拼搏努力,省吃俭用,仍未摆脱贫苦。我12岁因家庭贫穷而辍学,虽然经过一番努力,第二年考上了初中,但家里实在没钱再供我,父亲不得已将当时只有13岁的我送到桐城县城关给资本家当学徒,每天从早到晚要做很多繁重家务杂事,想念会儿书,只能等到干完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徐恒裕说“那时候的穷人没有什么保障,被‘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过着悲惨的生活。”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2月徐恒裕的家乡获得解放,同年10月他参加工作。经历过新旧社会的徐恒裕对解放后穷人翻身作主人感到欢欣鼓舞,更加坚定跟党走的决心。1955年徐恒裕在桐城县人民银行任代理出纳股长时,正赶上新人民币发行。“每天早晨四五点钟起来,把新币交给警卫人员送往各区营业所,晚上把回收的大量旧币清点入库,每天忙到晚上11点多才能休息。在此期间,我创造了旧币切角法,被《中国金融》期刊登载,获全国推广。凭着强烈的责任心,我带领全股人员圆满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新人民币发行任务。1956年,为了积极响应义务兵役制第一次在我县实行,我忍痛将与我长期在城里生活的母亲送往农村的哥哥家里住,放弃了银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参军入伍。”

战斗前线 惊险逃生

徐恒裕入伍后,进入福州军区炮3师任计算员,工作中要懂点三角函数,可他最开始连正负数都不会。“我虽是一个新兵蛋子,因入伍前是党员干部,后被选为营部党支部委员兼团支部书记。那时班长、排长都是团员,文化程度还比我高。我知道只有刻苦学习,才能胜任工作。当时部队没有营房,借住在老百姓家里,我经常深夜站岗回来,点上自制的小洋油灯,躲在老百姓家的厨房里学习,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徐恒裕在部队先后参加了炮击金门、炮轰“瘟神”、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斗,其中记忆最深的是参加炮击金门战斗。那时他在炮3师39团7连任侦察班班长,奉命带一个班到前沿观察所执行侦察任务。1958年8月23日,炮击金门战斗正式打响,我军万炮齐发,打死打伤敌军5000余人,敌军也不甘示弱,疯狂还击。“当时有560发炮弹落在我所在的7连阵地上,可谓是惊心动魄啊!”

有一次,徐恒裕接到命令带一个班到8连协助加修工事,敌军突然向阵地炮击,他们迅速在炮二班的弹药室内隐蔽躲过一劫,不远处的一根铁标杆被炮弹炸断;还有一次,他与班里战友蹲在四炮位工事出口处吃饭,敌军突然打来一发炮弹,在一炮位前爆炸,他们刚跳入隐蔽工事,紧接着敌人的第二发炮弹就在他们吃饭处一米多远的地方爆炸,菜盘被掀起的厚厚泥土覆盖住了,真是惊险逃生!说起这些往事徐恒裕至今记忆犹新,“五个月的炮战中,全师牺牲了20多位战友,其中两位还是我同乡啊!”

“我经常思念他们,每当想起他们,我心里就非常难过。我们要永远铭记在战场上光荣牺牲的战士,用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多做些为党、为国、为人民的事,多在社会传播正能量。”说起这里,徐恒裕泛起了泪花。

军队是一个大熔炉,徐恒裕始终把传承党和军队优良作风贯穿实践,由于表现突出,多次受到立功嘉奖。1957年,他出席中央军委炮兵战斗训练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和贺龙等中央领导集体接见。1968年,他出席北京天安门国庆观礼,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国宴。1984年,他再次有幸参加北京国庆观礼,见到了邓小平检阅部队,当看到游行队伍中打出“小平您好!”大幅标语时,激动的他眼里噙满泪水,他坚信,改革开放一定会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参加过战斗,让徐恒裕有了更强烈的军人责任感,也让他对党和人民有了更深厚的感情。1980年,时任炮3师政治部主任的徐恒裕,奉命带领所属部队官兵与驻地南安县梅山镇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取得可喜成果。同年5月《解放军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他们的共建做法和事迹,受到总政治部和福州军区领导称赞,他们的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努力奋进的徐恒裕,靠着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一步一步走到了炮3师政委的岗位。1985年11月炮3师撤销,他调到江西省九江军分区任政委。1991年2月正式退休,在九江安度晚年。在军人家庭的熏陶下,徐恒裕3个儿女长大后都选择到部队工作,为了维护祖国安全和人民利益,他们聚少离多,一家人难得有时间聚在一起。

“军人意味着责任和担当,我和老伴结婚起初5年,每年回家探亲一次,分居15年才随军,3个孩子都是靠妻子和岳母带大。离家42年,我只陪老母亲过了一个春节。”徐恒裕的内心充满愧疚,但想到是为党为国工作,他觉得值。

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徐恒裕晚年生活却活得精彩。他喜欢旅游,热爱写作,每到一个地,他都要写一篇。如今他已出版两本专著《杖朝抒怀》,收录了他的游记、演讲稿、杂文、书信、诗歌等。“徐恒裕退出领导岗位后,仍然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在游览名山大川时,从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中提炼的思想成果弥足珍贵。他以独到的视角,在赏景中阅世,于品文中读人,让我再次看到老战友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容豁达的思想境界。他的文章视野开阔,刚正奋发,思绪流畅,文笔严谨,大度而不拘泥,清静而不混沌。”武警部队原副政委、中将隋绳武在书中《序言》这样写道。

回眸往事,徐恒裕一直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保持厚重的家国情怀。信仰、忠诚、宗旨、战斗、作风、纪律、创新、荣誉,每个词都是他难忘的心路历程。他的故事,也同样感召我们,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来源:九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