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 记者 顾婧凌 实习生 郑诗炀

6层楼自装电梯(居民乘梯更安心)(1)

小区多个楼栋的居民用上了新电梯。 记者 王世伟 摄

6层楼自装电梯(居民乘梯更安心)(2)

鹭江新城小区有 1093 户居民。 记者 王世伟 摄

"你们那栋楼换电梯了吗?我们换了新电梯,更方便更安全了!"如今,在鹭江新城小区,电梯改造成了居民们平日聊得最多的话题之一。

嘉莲街道莲秀社区鹭江新城小区建于 1999 年,小区一至四期共有 14 梯 1093 户、居民约 3500 人。由于小区电梯已"服役" 20 多年,老化严重,故障不断,存在安全隐患。2015 年,厦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对小区一期电梯进行安全性能技术评估,得出的结论是:设备老旧且难以修复,电梯故障率较高,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建议维修更新。

但是,要自筹资金更换"高龄"电梯,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谁来牵头、谁来负责?这时,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党员干部、热心业主们站了出来,共同推动电梯更新工作。

日前,晨报记者走进鹭江新城,了解该小区"高龄"电梯更新的背后故事。

热心业主带头啃"硬骨头"

据业委会相关人士介绍,更换一台新电梯需要 20 多万元,除了用小区公共收益和专项维修资金支付一部分费用之外,剩余费用要由各梯按楼层系数按户集资,每户需支付 500 元至近万元不等。小区电梯更新工作自 2016 年启动以来,遇上了不少阻力,几乎每一梯都有个别业主不愿意支付集资款,项目一时难以推进。在这种情况下,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牵头,找到常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热心业主刘鸿雁。刘鸿雁深知小区电梯更新的必要性,欣然接受任务,要啃下这个"硬骨头"。

首先,刘鸿雁在线上建起微信群,选出 5 名自愿报名的业主参与 7 号楼电梯更新工作,然后通过借鉴、比对、参考、核算等,初步制定了一套针对不同楼层业主的电梯更新费用分摊方案。接下来,她带领团队做不愿意支付集资款的业主的工作。比如,有的业主和物业有矛盾;有的业主是老人家,舍不得花钱;有的业主对费用分摊系数有异议 …… 刘鸿雁等人针对每一位业主的具体情况展开"攻坚",先易后难,逐个"击破",做通做透他们的思想工作。经过多番努力,2018 年 1 月率先完成鹭江新城小区首部电梯更新工作,7 号楼居民用上了新电梯,楼栋进出口也经过装修,焕然一新。

电梯更新跑出"加速度"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小区其他楼栋电梯更新就有了可复制的"样板"。参照 7 号楼的模式,小区 6 号楼仅用 7 天就完成了电梯更新款众筹,跑出电梯更新的"鹭江新城速度"。目前,该小区已完成 11 栋楼 15 台电梯更新改造,剩余 6 台电梯的更新工作正在推进中。

小区电梯更新的"鹭江新城模式"吸引了周边不少小区前来参观、取经。更重要的是,换了新电梯,居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现在每天乘坐我们新换的电梯,心里美滋滋的!不仅安全又便捷,还装上了空调,夏天上下楼很凉快!"居民叶女士说。

党建引领推动小区治理

小区电梯更新的顺利推进,只是鹭江新城以党建引领推动小区治理的一个缩影。小区党支部积极探索"三心三力"近邻党建工作法,甄选有能力、有热情的退休教师和党员担任"领头羊",鼓励小区党员参选业委会成员,为小区治理注入更多"红色力量"。

据莲秀社区党委副书记吕雪娇介绍,鹭江新城小区是嘉莲街道近邻党建创新项目试点小区,业委会核心团队"新城合伙人"巧用企业管理经验和理念,把小区治理得有声有色。在近邻党建带动下,鹭江新城小区已陆续完成一、二、三区中庭石材铺设、绿化提升,三区 1 号楼、2 号楼燃气管道改造等项目,老旧小区不再破旧,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