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挚恋》

关于一对火山学家夫妇的纪录片。除旁白外,几乎所有的影像素材都取自真实的历史资料,由他们亲自拍摄,或者别人拍摄的他们。这些在火山口拍摄的震人景象可都没有一丝特效,全是大自然美丽至极的素颜。主角夫妻自然也陶醉于这份自然之美。火山学家虽是他们的工作,也更是他们的爱好。应该说,他们本就在年少时觉醒了对火山的爱,在大学攻克了相关的专业,并彼此相识,一拍即合,开始了他们不断追逐活火山的一生。

片中有一句台词,说这是他们和火山的爱情故事。确实,整部电影看下来,没什么情侣间的甜蜜轶事,都是围绕着火山的冒险谭。当然,虽然想说这是两个恋火山癖/火山性恋凑合过日子,但这么说也不准确,只是开个玩笑。认真地说,这一对夫妻已经是大部分人很难达到的真爱境界了。

研究火山的科学家夫妇(一对火山学家夫妇的纪录片)(1)

碰巧有同样的爱好,碰巧上了同一所大学并相遇,碰巧有着同样的狂热,并共同选择了同样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这缘分本身已是天作之合。像他们一样愿意在危险的火山边缘探查的火山学家全世界一共也就几十个,称得上屈指可数,无疑是世界上最冷门的爱好之一。本就志同道合,还一同出生入死,这份羁绊用爱情二字形容都似乎太俗。

当然,两位主角并非完全相似。一个比较谨慎,一个很爱冒险。一个地质学家,一个化学家。一个喜欢录制壮观大全景,一个喜欢拍摄局部细节。他们自己都打趣说火山学家夫妇之间会经常喷发。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彼此之间深邃的感情。“我想象不到另一种生活方式”、“我喜欢走在他后面,如果他遭遇不测,我大概会随他而去。”

研究火山的科学家夫妇(一对火山学家夫妇的纪录片)(2)

是的,谁都会觉得在活火山旁徘徊危险,他们当然也明白其危险,更大方地承认危险也是火山魅力的一部分。同时,意料之中,他们丧命于火山爆发中。纪录片不怕剧透,历史上早就写好了。就算看电影前不知道,电影也早在开头就道出了他们的命运,不会让人临到结尾才大吃一惊。面对优秀科学家的逝去,多少有些令人惋惜。可是,听见影片中的他们说“融入岩浆是个不错的死法”“任何一刻去死都不会后悔”时,连逝者本人都如此豁达,看客似乎也没什么好悲伤的。

研究火山的科学家夫妇(一对火山学家夫妇的纪录片)(3)

我对二位的感慨,比起尊敬,更接近羡慕。不需要伟光正地说他们为了科学事业伟大牺牲,他们只是遇见了一份喜爱至极的事业。热爱之至,死亡都变得豁达,而这十分令人羡慕。

当然,千万不要把他们看作不在乎人伦,只关注自然的疯狂科学家。实际上,他们首次相约去看火山的契机之一,便是当时一系列一战二战冷战使他们对人类社会失望,想要拥抱大自然静静心。如愿以偿,把爱好当工作,成为火山学家后,面对被火山爆发毁掉家园的灾民们,他们也会感到羞于提起自己的身份。一方面,他们不好意思在灾民面前说自己有多么爱火山。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无力而叹息。这份无力并非因为科研水平,火山学家们预测到了火山喷发,可是当地政府不相信,便没让群众撤离。

他们再一次对人类社会失望,可是这一次,比起逃避,他们选择加强科普宣传,将火山喷发的危险传播给更多的人们……而且这需要他们两人更接近危险,赶着趟近距离接触喷发的火山,某种意义上这间接导致了他们的死亡。就算他们自己觉得死于火山是个不错的死法,可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不再有人因火山而死。

话说回来,普罗大众真的挺奇怪。要么妖魔化火山,觉得靠近活火山都是作死。他们虽然也承认有危险,不过也说“红色类型”冒岩浆的火山很友好,因为喷发顶多就是慢慢流岩浆,很容易躲开,甚至并不比半夜的街道更危险。可是面对危险的“灰色类型”的火山,谁都不知道迸发出的火山灰能在一瞬间席卷方圆多少公里,人们却不顾火山学家的警告不组织撤离。好在,还有这些优秀的科学家能将真实的自然告知人们,让吃瓜群众也能对世界有更清晰的认知。还能让我这个有贼心没贼胆的人通过看电影去了一趟火山口。

片中的男方说过他希望自己能靠吃石头生活,这样就永远不用从火山上下来了。那么对于我这种什么都想瞅两眼、却体力平衡力都不好可能会折在半山腰的人来说,可能更想要瞬移的超能力。不受体能、钱包、闲暇、政策的限制,想去哪瞬间就去了……唉,梦里什么都有。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爱不够的借口,电影中的他们不能吃石头也照样尽力待在火山上。电影不愧为延长人生的一种手段,能让人在市中心的电影院中走遍世界各地的火山口,四舍五入也算一种瞬移超能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