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传说


1、过年的由来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这时,人们就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一起上山躲避,但老人坚持留下。


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浑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回到村里,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现在,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希望。


2、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被叫做“桃符”。


3、熬夜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1)

关于春节的年俗知识


1、春节的时间


在传统风俗上,春节以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为正年。


而节日活动,则从腊月二十三日起,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这期间的民间传统活动有:

二十三,炕锅贴;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杀年猪;

二十七,宰灶鸡;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榨黄酒;三十儿,包饺子;

初一儿,拱脊儿(磕头拜年)。


2、除夕的风俗


除夕,除夕是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


“除”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是“月穷岁尽”除旧布新的意思。


这一天也叫“岁除”、“逐除”、“大除”、“大尽”、“除夜”、“大年夜”,俗称“年除日”。


3、拜年的礼仪


时间要适宜。拜年的最佳时间是上午九时到十一时,不宜在主人吃饭、休息时前往。


说话要适宜。要说祝贺话,对主人家的老人,要道安问好。


衣着要适宜。衣服要整洁大方,给人一种节日的美感。


举止要适宜。进入主人家里,举止要文明大方,不要坐在床上,不要东张西望,不要抓耳搔腮,不要翘二郎腿。


接物要适宜。主人送茶,要站起来双手迎接,并说谢谢。


欢闹要适宜。节日期间亲友欢聚一堂,免不了欢闹一番,但要有节度,不宜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左邻右舍。


4、我国春节习俗之最


最早的春节:相传原始社会就有“腊祭”之说,夏朝建立后,此俗便流传下来。


最早的春联:春联的雏形是古代桃符。春联又称“对联”、“对子”、“门对”、“春贴”、“楹联”


最早的对联:五代后蜀皇帝孟昶于964年除夕的题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最早的爆竹:始于汉代,当时无火药、纸张。爆竹是用火烧竹节发出噼啪的响声。


最早贴的“福”字:民间贴“福”字,最早始于周代。据说姜太公封神时,封其妻为“穷神”,并对她说:“除了有福的地方,你都可以去。”从此,老百姓每逢过春节,家家都贴“福”字,以驱穷神。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2)

关于春节的好诗


田家元日

[唐]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浣溪沙•庚申除夜

[清] 纳兰性德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新年作•乡心新岁切

[唐]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除夜雪

[宋] 陆游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作

[唐]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宿石头驿

[唐]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守岁

[宋] 王安石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思佳客·癸卯除夜

[宋] 吴文英

自唱新词送岁华。鬓丝添得老生涯。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

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


春思

[唐]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3)

关于春节的好句好段


1. 除夕是一盏灯,一盏用亲情呵护的明灯。她穿越时空走来,点燃每一个黑头发黑眼睛心中的火苗,为回家照明……除夕是母亲渴盼的眼睛,千万里外的游子为了她归心似箭、日夜兼程。不能和母亲团圆的孩子们,也能看到母亲的眼睛、听到母亲的呼唤、扑进母亲的怀中。


2. 当我敲上“春节”这两个字的时候,心里似乎尘埃落定。其实,如果按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还是“进行式”而不是“过去式”。在我的家乡,只有过了正月十五,那个盛满春节各类点心的圆形团盒才会从茶几上撤下,也就预示着“年”已过完,不再走亲戚拜年。


3. 盼呀盼呀,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很多,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板凳围着火炉看电视,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4. 一年的日子是诗集,正月就是色彩斑斓的封面。封面上画着玻璃窗上喜鹊登梅肥猪拱门的喧闹,画着脆生生的鞭炮炸响的粗门大嗓,画着大街上高跷旱船的豪壮和潇洒。


5. 人生的意义是企盼,没有企盼,人生便没有意义。严冬来临,我们微笑面对,坦然处之,因为知道后面接踵而来的是春节,是春天。“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春节会治愈我们手脚上的冻疮,春天会抚平我们面庞上的皱纹。为了换取母亲的微笑,孩子会加倍刻苦学习;为了春节脚步声的诱惑,很多时候,我们“砍头只当风吹帽”。


6. 咄咄逼人的猜忌不会再出现,春风拂过牵挂的梦湾,虽然还带着料峭的寒意,但却足以温暖被爱包围的心扉。腼腆的心事写满新年的首页,愿来年的心海充满诗意的生机!


7. 年是一艘大船,每每停泊在腊月的港湾,让那些快乐的、忧伤的心思挤挤挨挨、上上下下。年是风,年是雪,年是吐着热气的呼吸,年是倒贴的福字,年是热腾腾馒头上鲜艳的红点,把问候和祝福捎给每一盏不眠的灯花,把温馨和感动送进每一扇敞开的心扉……


8. 春节是我们一切感情的归宿,春节是我们所有哲学的基础。有了春节,生活不再乏味,人生有了意义。有了春节,回家有了理由,喝酒有了主题。


9.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吃年糕和汤团,即希望“年年高、团团圆”的意思;大年初二开始,亲朋好友们相邀做客,即是“拜年”,有的是吃“年酒”。


10. 过春节让我了解了春节各种各样的习俗,体会到了人世间的亲情,也体会到了朋友们之间那种纯洁无瑕的友情。虽然我的口袋里装满了红包,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但我早已做好了今后的打算,你们想知道吗?


11. 年三十的清晨,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东西准备做年夜饭。街道上处处张灯结彩,十分热闹,家家户户贴着“倒福”、挂着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面带微笑地走向大小商场,有的购物,有的游玩。这样热烈祥和、繁华喜庆的节日气氛,真是令人心潮澎湃啊。


12. “当当当……”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瞧,外面成了烟花的世界,格外绚丽。看那千姿百态的烟花多美呀!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大红花”,有的像“满天繁星”,有的像“龙飞凤舞”……多么像一个“空中花园”!这些烟花使人看得目不暇接,把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


13. 我期盼春节,春节的北京是最美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笑语欢腾。尤其是除夕之夜,五颜六色的礼花,绽放在夜空中,千姿百态,有的像银蛇狂舞,有的像孔雀开屏,还有的像绽放的花朵。它们把北京装点得绚丽夺目,整个北京城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14. 年近而立,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不再是鞭炮烟花水饺压岁钱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见识又多了一成,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年龄为之衰老、责任为之重大的关口。


15. 我期盼着春节,春节是新的开始,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新的一年,我长大一岁,我有了新的希望,我将要播下美丽的种子,收获幸福与爱的果实。


16. 春节的街头可热闹了,我带你去看一看。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那一副副对联,它象征着下一年给人们带来喜庆、欢乐,摊主面带笑容,为我们推销对联。然后是精美绝伦的壁画,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鸟兽虫鱼,样样都有,让我眼花缭乱,不知哪一张好,真漂亮!接着,就是那活泼的大鲤鱼,活蹦乱跳,在迎接新年的到来,白鲢鱼也不甘示弱,蹦出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浑身发亮。


17.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是。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18. 盼啊,盼啊,春节终于来临了,伴随着时钟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传统佳节——春节。我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兴奋地在家中来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19. “呯”,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最后的“压轴炮”——小叔的烟花。烟花首先喷出一团金色的火焰,把它射向天空,最后那团火焰在空中爆炸,形成了一朵怒放的“花朵”那一瞬间,似乎它把整个夜空都给照亮了。


20. 看,花市人山人海,真热闹啊!春联,风车,花儿……花市里应有尽有。有的是温馨一家子齐来逛花市,有的是甜蜜的情侣手牵手来逛花市,有的是小宝宝坐在爸爸的肩上逛花市……不少人拿着相机周围捕捉美丽的瞬间。


手抄报素材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4)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5)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6)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7)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8)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9)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10)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11)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12)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13)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14)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15)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16)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17)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18)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19)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20)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21)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22)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23)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24)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25)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26)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27)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28)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29)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30)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31)

有关春节的简单手抄报内容(关于春节的知识你知道吗)(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