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生命线的人 撑起生命之舟(1)

15日下午,清城区飞来峡镇银地村委会珠寮村被洪水包围。梁素雅 摄

撑起生命线的人 撑起生命之舟(2)

清城区飞来峡镇江口社区村民撑小船外出购买物资。梁素雅 摄

“那边很大一片原本都是田,不过现在水浸上来了。”清城区飞来峡镇琶江口村的村民刘伯说。他所说的地方,位于新江口大桥下方,为潖江与大燕河交界处,除了大片的田地受浸,进出银地村委会珠寮村的道路也因受淹被围起警戒线、放置警示牌。

数据显示,进入“龙舟水”以来(5月21日到6月10日),清远市累计平均降雨量411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77%,为历年第3多(仅次于2006年、2020年)。6月5日起,清远市三防指挥部启动防汛IV级应急响应并一直持续。

受持续性强降雨影响,6月13日11时30分,防汛IV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应急响应,6月14日北江出现2022年第1号洪水,各主要江河、中小河流、水库水位明显见涨,其中部分超过警戒水位或汛限水位。

汛情出现后,清远市各地各部门全力应对,积极开展塌方清淤、转移群众、地质灾害巡查、清理路障等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持续强降雨防御各项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采写:陈国飞 陈立楷 黄津 焦莹 黄玉熹 陈咏怀 段灿 罗沅淇

统筹:陈国飞

现场

落雨大水浸街

撑上艇仔去买菜

“村里水浸了,我们要撑艇到市场买菜。”6月15日下午,清城区飞来峡镇江口社区周屋村的张先生一行买了猪肉、豆角等肉菜,准备撑胶艇回家。艇上放有多套橙色救生衣,艇身还有一块写有飞来峡镇备案编号的牌匾。“我们家常年准备了艇仔,遇到水浸方便出入。”

在江口社区下渡街街口,设有警示牌和警戒线,并筑起一道沙包堤坝。放眼望去,地势较低处的一些老式居民楼水浸高度几乎与一楼大门门顶齐平,虽然水位已经有所下降,但墙面还有明显水痕。临街房屋前,停靠了多艘村民自备的蓝色胶艇(橡皮艇)或木艇。

6月13日以来,清远辖区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范围涉及清城、英德、佛冈、连州等多个地区。根据石角水文站监测数据显示,6月14日11时30分流量涨至1.2万立方米每秒,依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编号为“北江2022年第1号洪水”。6月15日13时,北江石角水文站测得水位10.74米,对应流量1.43万立方米/秒。

受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北江清远段水位持续上涨。截至6月15日13时,清城区飞来峡镇江口圩潖江江口圩(上游)站、飞来峡镇潖江江口汛(下游)站、源潭镇长怖村源潭河长怖站、凤城街北江清远(三)站,以及英德市英城镇北江英德(五)站等多站均超警戒水位。连州市龙坪镇连江上兰靛水库、清新区浸潭镇黄洞水龙须带水库、清新区太平镇秦皇水大秦水库等超汛限水位。

综合来看,清城区、英德市是受本轮洪水影响最大的地区。市区一江两岸,上涨的北江水把江滨公园亲水栈道扶手淹没,部分路灯浸泡在水中。江滨公园曲艺广场等多处拉起警戒线,贴有“沿路水浸 请勿靠近”等标语。石角镇北江大堤,江水上涨,往日裸露的大片滩涂被完全淹没,飞来峡镇、源潭镇多处也出现水浸。

高水位导致英德市区防洪堤外堤商铺受淹。6月14日,笔者走访发现,防洪堤外堤的商铺已全部受淹,江水已涨至商铺二楼,通往外堤的道路已被封闭。

根据广东省水文局雨量站点监测统计,6月15日8时至13时,清远地区面降雨量为4.4毫米,最大降雨站点为清新区龙颈镇白石圩炳水南冲站,达26.5毫米。

救援

群众被洪水围困

火速转移安置

房屋被淹,群众被困,急需转移……6月14日上午8时许,英德市消防救援大队下属英城消防救援站接到报警,桥头镇板浦村委会附近突发洪涝,立即出动2辆消防车前往开展救援。

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道路全部被淹没,水深近1米,水面宽度近2公里,多处民房被淹,有20余名群众被困家中无法自行撤离。

根据现场情况,指战员立即出动一艘橡皮艇前往被困群众家中,用接力传抱的方式将群众送上橡皮艇,然后往安全地带撤离。经过近4小时的紧张救援,在13时许成功将20余名被困群众转移至安全区域。

同日下午,英德市大站镇江南村有1名小孩发高烧急需送医,但被洪水围困在家中。接到报警后,英城消防救援站立即出动1辆消防车前往现场救援。由于房屋内涝严重,指战员采用背、抱、搀扶的方式将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往消防车方向转移。

随后,消防车警笛鸣响,周围车辆纷纷自觉避让,10分钟内便安全把孩子送至医院医治。

“你好,先不要慌,我们现在已派海巡船过去搭救你们,你们先撤到商铺二层。”同日中午12时,英德市水上搜救分中心接到群众求助电话,在英德市防洪堤外商铺有3名群众被洪水围困,一层已完全淹没,人员在二层等待救援。

接报后,英德海事处迅速反应,一方面立即查看群众遇险水域视频监控,及时了解现场情况,指派专人通过电话安抚遇险人员、指导做好自救措施。另一方面,海事部门立即出动“海巡09645”奔赴现场救援,将3名受困群众安全转移到海巡船上。

在清城区,6月12日至15日9时,共转移875人,其中飞来峡全体班子成员、镇村干部540人到25个村(居)开展排查隐患和群众转移等工作,全镇紧急转移501人,未出现人员伤亡情况。

佛冈也按照防御强降雨“应转尽转”的要求,截至14日上午10时,累计转移易涝区、地质灾害点、削坡建房点等危险区域的群众284人。

为防范雨后山体滑坡风险,清新区浸潭镇黄田村委会庙前卢屋村18名村民被转移到镇上的一家宾馆。

“吃、住方面都安排挺好的。”村民丘阿姨说,镇政府工作人员及时提醒他们转移,住在宾馆很安心,还有专人送餐。

应急

地灾点及时停工

轮班值守不间断

连日来,清远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市水文局发布消息,近期清远已多日出现强降水,土壤含水量饱和,本轮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落区高度重叠,河流水位高、流量大、流速快等,易诱发城乡积涝、中小河流洪水、局地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

汛情就是命令,危险关头显担当。连日来,清远抗洪抢险救援力量下沉一线,捍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市三防指挥部派出4个督导检查组到8个县(市、区)进行督导检查。清远消防在清城、清新、英德、佛冈、阳山重点镇街设置8个前置站点,做到见人、见车、见装备。清远海事局联同枢纽管理部门,对全辖区实施禁航管制,对全辖区共约160艘客船、渡船全部实施停航,要求飞来峡、清远水利枢纽上游船舶必须锚泊至枢纽泄洪口2公里以外水域。

各地闻“汛”而动。

清新区在“龙舟水”前已对全区63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督导和巡查工作;进入汛期后,联合技术支撑方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四〇队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排查。

佛冈针对交通中断的龙山中学路段、良塘村乐格路、省道S252线高岗镇格子段、迳头镇Y491大陂路段等,及时安排人员和机械进行清理处置,全县在册地质灾害点全部停工。

干部群众冲锋在前。

6月13日下午,阳山县青莲镇中心村网格员陈义清巡查中发现,一棵近10米高的大树受近期强降雨影响发生倾倒,横卧在中心村至深塘村草屋坪马路中央,部分树枝倒伏在高压线,影响公路正常通行。

青莲镇综合网格指挥调度中心接报后,马上调派应急网格队伍出动,联合供电所工作人员,经过半小时努力,将倒伏在高压电线的大树移开,恢复道路畅通。

接到英德市政府防汛工作任务,英德市税务局迅速组织安排干部职工分批下沉防汛一线,对英德台泥东门到正门路段进行防汛巡查,开展24小时不间断的轮班值守。

“我是从晚上11时30分到次日早上7时30分值班。”前往防汛巡查的税务干部骆洋说,其与同伴几人沿着矮山坪一路巡查过去,查看堤顶有无裂缝、坡面有无漏洞流水等。

在连山,党员先锋下沉防汛一线,从6月1日至今,县交通运输局及下属单位每天保持路上汛期巡查出动人数80人(次)以上,车辆25辆(次),发现和处置隐患、灾害共137处。

延伸

部署在前

有备无患

气象部门一般将每年5月21日(小满前后)至6月20日(夏至前后)的降水称为“龙舟水”,目前正处于“龙舟水”关键期。据清远市水文局监测数据显示,位于市区的北江清远站在6月15日9时出现13.06米的洪峰水位,至当日14时,清远站水位已缓慢回落至13.03米。气象部门16日发布提醒,预计16日到21日清远市降水持续且呈加强趋势。

截至当日15时,北江清远段仍有3个站点超警戒水位,英德站水位29.22米,超警戒水位3.22米;清远站水位13.01米,超警戒水位1.01米;飞来峡站水位19.83米,超警戒水位1.83米。石角站水位10.74米,对应流量1.43万立方米/秒,接近出峰,但受西江洪水顶托,石角段将长时间维持在高水位运行。

更早前召开的清远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要求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指示要求,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6月5日,清远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全市防汛工作视频调度会,对全市强降雨防范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要求充分发挥水利枢纽调洪蓄水、削峰错峰作用,紧盯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建工地、地下空间作业点、交通干线等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加强值班值守等,强调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紧抓实抓细强降雨防范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月15日下午,清远市政府主要领导到清城区飞来峡镇、洲心街道督导检查防汛度汛工作。督导检查组一行到飞来峡水利枢纽实地检查当前雨情水情及防御工作。在飞来峡镇江口社区,现场检查下渡街被淹情况,并到安置点了解转移人员入住后生活情况,看望慰问转移群众,还到洲心街岭塘村地质灾害点,检查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清远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要在前阶段防范强降雨的基础上,联合自然资源、气象、水利等部门继续加强分析研判和风险隐患排查,提前会商研判,及时发布应急响应,全力做好“龙舟水”期间防御部署工作。

同时,清远市三防指挥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从城镇内涝排涝、防洪调度、山洪和地质灾害、在建工程和建筑物防护、旅游景区、农业渔业防护、水陆交通及危化品等八个方面抓好防御,重点加强前期降雨较多区域地质灾害、中小水库、水电站及道路塌方点等重点区域、重要风险的防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