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康福两人因棋局相遇,自是离不开论棋,康福说来竟自觉有辱于棋道和康氏家风。谈起康氏家族与围棋的不解之缘。

棋魂余生有你(棋魂方圆之间落子无悔)(1)

尧造围棋,丹朱善奕

康熙年间,康福的先祖康慎进京赶考,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为躲避风雪,来到了一个古庙边,不想脚下的雪堆里躺着一个人,探完鼻息后发现尚有气息,遂将其搀扶至庙内,见旁边有一简陋小屋,就将其人放在床上,烧了火,待其醒了之后又将“风寒丸”给其服了2粒,此人因此得救。

棋魂余生有你(棋魂方圆之间落子无悔)(2)

此人醒来后也是知恩的,招呼康慎吃饭留宿,叙话间得知此人名叫纽序轩,原是明朝崇祯帝的侍奉太监,后因明朝灭亡回到原籍,因身体缺陷不愿住亲戚家,便自己落户此旧庙。纽公公讲了不少宫中秘闻直到深夜,第二日却早早起来抱起本书在看。康慎觉得好奇便问到,却是一本《古棋谱》的旧书。纽公公说自己在棋艺上已难逢对手,正好康慎也爱好琴棋书画,见此便邀请康慎多住几日,陪他下几盘棋。康慎见风雪连天,春闱时间还有两月,拿出银两交予纽公公作为食宿费,纽公公本不愿收受救命恩人银钱,康慎却相劝说不收的话自己不能安生住下,纽公公心下想留下康慎,自己家徒四壁,无甚好相待,遂收下买来好酒菜。

吃完饭后,两人对弈。康慎在朋友间一向以善弈出名,不想连下三局,都以败北结束。康慎见纽公公棋艺高超,也是个痴人,竟下跪认师。纽公公本想着自己对这救命恩人无以为报,故拿出棋谱来试探康慎是否有兴趣,却正中下怀,借此将这一身棋艺倾囊相授。康慎便从那天起苦心学习棋艺一月,待到启程进京之日,纽公公将自己珍藏二十年的围棋赠与康慎。

棋魂余生有你(棋魂方圆之间落子无悔)(3)

这围棋便是崇祯帝的宠妃田娘娘的爱物,出自云南永昌府。永昌府出的棋子,世称云子,誉满天下,更遑论这盒棋子更是千年难遇,毫无半点瑕疵和杂质。相当年崇祯帝吊死煤山后,宫中混乱,各自逃命之时,纽公公见无人瞧上此物,顺手将《古棋谱》和围棋带出宫中。

纽公公对康慎庄重的说到唐朝宰相张说与时邺候李泌两人对诗‘方如棋盘,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告诫康慎慢慢体会棋道,做一个有德有才之君子。

棋魂余生有你(棋魂方圆之间落子无悔)(4)

这一节单拎出来是觉得这两个人物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纽公公本是侍奉皇帝的太监,在当时自是无甚地位,却能够在田娘娘爱好棋道的耳濡目染下,对围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学加拜师,天赋可人,成棋艺高手,吾辈应学习此钻研精神。在逃离混乱中,别人只看重钱财,命悬一线间,纽公公却将棋谱和围棋带出,更可见其对棋道的珍爱。棋含人道,纽公公在身体残疾的情况下,自居旧庙,保持自尊自爱,不靠人、不恃人,也实属难道。而在康慎救了自己性命之后,思及无以为报,以棋谱为机,授之棋道,并赠之珍藏围棋,心思十分巧妙,品质也极其高尚。至最后点睛告诫康慎做一个有德有才之君子,更是将棋道与人道相融,自己已成为一颗无杂质的“云子”。

康慎在发现纽公公气息尚存的情况下,赶忙将人救下,并在纽公公挽留应下后随即拿出五两银子交予纽公公,并不因自己是救命恩人而图报,已然证明了康慎是一品德高尚之人。后竟自跪拜师,更愿放弃进京赶考机会,除爱棋而表现出痴狂外,也无视纽公公阉人的身份,并未觉得纽公公低人一等,反而因其棋艺高超而追崇,也是吾辈应学习之待人之道。后在学习棋道的一个月内,苦心钻研,受纽公公送棋点拨之时,满眼含泪,也早将君子之态刻之心里。

棋魂余生有你(棋魂方圆之间落子无悔)(5)

我不会下围棋,但围棋蕴含的人生道理在这两个爱棋之人身上已有所体现,如能悟到,已是不错!

#棋魂##高考作文##抄书打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