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陈丽君 陈娟) 11日,记者在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新度村看到,在中山路垞顶141号和142号的房屋边上,新修了一条水泥路这条路长13.85米、宽5.3米,比原来的土路长了一点,宽了许多,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兄弟走到最后反目成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兄弟走到最后反目成仇(兄弟反目15年和好了)

兄弟走到最后反目成仇

本报讯 (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陈丽君 陈娟) 11日,记者在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新度村看到,在中山路垞顶141号和142号的房屋边上,新修了一条水泥路。这条路长13.85米、宽5.3米,比原来的土路长了一点,宽了许多。

曾经,因为这条路,汤凤国和汤凤培兄弟俩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把恩怨延续到下一代,有几次差点大打出手。如今,两家人和好如初,而且共同出资修筑了这条水泥路。他们还约定,该地皮的产权两家人各占一半,如果遇到项目拆迁,双方各得一半补偿款。

提到这件事,还得从15年前说起。当时,汤家兄弟的父母口头承诺,将原来的土路分给兄弟两人,并没有写下任何书面协议,也没有清晰的土地勘定图纸。此后,经过土地交换和房屋搭建,导致这条路界限不明、产权不清。兄弟俩开始产生纠纷。

“在村里调解过好多次,但是始终没能化解,双方僵持不下,都不肯让步,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新度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汤柏龙说。今年初,汤凤国打算自己出资,硬化这条土路,矛盾再次激化。

不久前,在走村入户访查时,新度派出所包片民警林国富得知了这一情况。在第二天早上8点的交接班例会上,他汇报了这一警情。派出所所长方志敏高度重视,马上调查具体情况。

“调到这里任职没多久,对辖区内一些纠纷还不是很清楚,但我意识到这件事情不简单,存在较大的治安隐患。”方志敏说,“虽然土地纠纷不属于警务,但应该抓紧解决,不能再等了。”

4月21日下午,林国富与司法所干部、镇村干部、网格员、评理员一起来到新度村办公地点。事先,林国富跟评理员汤凤扬拟定了一个框架协议,列出了几条协商内容,然后再请当事双方前来,所有人坐在一起,面对面,边喝茶边商量。其实,汤凤扬还有一个身份,是当事双方的亲哥,具有一定的家族威望,说话有分量。

经过3个多小时的协商,当事双方终于点头,同意在协议书上签字。“当时天都黑了,开着灯继续谈,一直到结束。”林国富说,“大事要讲原则,小事不能不顾亲情。没有什么技巧,主要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争取双方各让一步。”

在方志敏看来,对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问题,除了相关部门介入之外,还要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政府部门有公信力,工作人员在解释法律知识的时候,做得比较到位,容易让当事人信服,而族亲作为普通群众,也起到关键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