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效应魔术(锚定效应ZOPA和一记电炮)(1)

锚定效应,ZOPA和一记电炮! | 无聊的谈判议价 第二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138篇推文。

全文共4233字,阅读大约需要19分钟。

锚定效应魔术(锚定效应ZOPA和一记电炮)(2)

1 引言

议价,又称讨价还价。

这个公号写了快一年了,我一直对如何“议价”避而不谈。

不是我不愿意聊这个话题,你说讨价还价有啥好说的呢?

我的童年记忆里,我的四姨妈在“讨价还价”方面给我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

四姨妈是个典型的上海女人,买起东西来那叫一个“结棍”(上海话,意思是“厉害”。)

我小时候(90年代)经常跟在她身边看着她和小商小贩们交涉价格,她常用的一些招数我也司空见惯。

我记得小时候经常是这样的节奏,她通常跟我说,

麻么自,先要黄开两刀!(上海话:买东西先要横砍两刀,就是打对折之后再打对折)

比如,路边摊头买个10块钱的东西,往往她都会2块5开始还价。

当然,我承认上海当时商贩们价格也确实水分很大,通常这样的还价也不奇怪。

如果商贩不答应,四姨妈经常掉头就走,一边走开,一边偷偷跟我说,

“伐要回头!伊会得叫阿拉古奇额。”(上海话:别回头,他会叫我们回去的)

通常也是这样,就听见小商贩们在身后大喊,

“阿姨,阿姨,好了呀,卖波弄卖波弄。”(上海话:阿姨,好了,卖给你就是了。)

你说有意思吗?

说到底,“讨价还价”也就是这点招数,不过虽然当时觉得这没什么,现在读过了一些书才发现,其实四姨妈误打误撞地还是用了一些较为国际化的谈判技巧,比如,锚定效应,艾克曼法则,谈判渴求论等。

尽管,桔梗反反复复的强调,谈判不是在一根线上做拉扯,不是一个平面的博弈,不是一个毫无含金量的“讨价还价”,但如果你不得已的非要做一次“议价”,就让我们看看这个我瞧不上的东西上到底有没有可聊的东西吧。

锚定效应魔术(锚定效应ZOPA和一记电炮)(3)

2 我讨厌砍价

一场谈判的开始,我们总是先务务虚吧,大家先客气一下,你来我往的套套近乎。你摸摸我的底线,我探探你的期望。

这很自然。

但总这么下去不是个事儿,你说是不?

聊着聊着,就会触碰实质问题了。

谈判中“价格”总是一个无法美化的实质问题。当双方触及这个问题,就会严肃的多,也会较真的多。

之前的嘻嘻哈哈,避重就轻,虚虚实实,在遇到实质问题后,都会显得僵硬,尴尬,双方心里都明白,这才到了真金白银的时候。

于是,讨价还价的时候到了!

你似乎已经听到了对方手里掂量着钱袋子的声音,叮叮咣咣。然后你也摸了摸自己的口袋,鼓鼓囊囊,嗯,你放心了。

然而,接下来,大家就不再客气了。

我这里要问一句,

哥们儿,你喜欢砍价这事儿吗?

反正桔梗我是挺不喜欢的,总觉得,这事儿看上去抠抠搜搜的......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稍微的对讨价还价这件事儿,有点反感,问题就来了。

问题就是当你和我这样的人,遇到热衷于讨价还价的人,在议价这事儿上可就吃亏很多。

锚定效应魔术(锚定效应ZOPA和一记电炮)(4)

谈判的整个过程,都会让人紧张。尤其到了议价环节,更是挑战你神经的时候。

当你处于绷起一根筋的状态,实际上你做任何事都会大打折扣。这个时候,你和别人讨价还价也会显得很幼稚,很粗糙,很笨拙。

当然,对大部分人来说,讨价还价都不是个很舒服的事儿。

即使我们在议价之前就想好了一个计划或策略,而真当你面对一个人的价格,有些话就是到了嘴边也说不出来。

桔梗还是有意识的找了一些有关砍价的谈判书籍,有比较常见的比如锚定效应、艾克曼法则等,也有比较高深的,比如谈判竞标混合法则(看的我头大,还在使劲啃...),在未来的篇幅,我会介绍。

但必须要说,“讨价还价”的技术,无法放在科学范畴里,它既不是加加减减的数学,也不是灵机一动的直觉。

想要在“议价”上做的好,桔梗有一个基础的建议,摒弃你之前对讨价还价的成见,永远意识到在表面的开价、还价、收官价这些动作之下,隐藏着对方的某种心理因素,需要你去捕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讨价还价的肉搏中,辨识出这些心理因素,然后做出针对性的策略。

3 ZOPA

大部分的谈判培训所告知我们的砍价知识,都是基于一个前提,砍价的人都是完全理性的。

我相信参加过类似课程的人,都听过一个词叫ZOPA(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翻译过来就是:可能成交价格区间。

啥意思呢?

咱用大白话说,好比吧,你想跟隔壁张哥商量把他楼下小卖部门市房盘下来,找他唠这事儿之前,你心里琢磨着,手上就9万够周转,最后最好能留5千在手上。

张哥听了你这事儿后,没出声,他心里琢磨的是:这铺子是他年前7万5盘下来的,最低不能低过8万出手。

得了,看明白没,不管接下来你怎么跟张哥喝酒撸串,你俩成交的区域就在8万到8万5这个区间,而这个价格区间在美国哈佛商学院里就称为ZOPA(东北话发音:走怕)。

那么如果你手头只有7万现金周转,那么你们哥俩就没有成交的ZOPA区域,大白话就是,这买卖成不了。

相信,这个事儿理解上并不难,但要注意,上面说的买卖能成还是不能成都是假设你和张哥都十分的理性,只按照自己的底线出牌,只考虑绝对利益。要知道,事实上,一桩买卖怎么可能这么简单,这里面可能还会有很多非理性的因素会影响你们,比如,

张嫂碰巧是你媳妇的远方亲戚。

张哥碰巧今年取暖费还没补上,而你弟弟是供暖局办公室主任。

张哥和张嫂本来就觉得这一年做的不太好,其实赔点也想出手这个小卖部。

你其实股票里还有一点仓位大概2万可以挪出来。

等等。

不仅如此,很多人和你砍价的时候,即使他知道有ZOPA这么回事儿,他也不会把这放在心上,比如像我四姨妈那样。

善于讨价还价的人,一个管用的手段就是忽略ZOPA这个区间,天马行空的开价。

听上去很让人嗤之以鼻,这不就是耍无赖嘛。

哎,你还别说,心理学对此有解释,这叫“锚定效应”,这又是啥意思?

锚定效应魔术(锚定效应ZOPA和一记电炮)(5)

4 锚定效应

锚,大家都知道,就是绑在船上的一个大铁嘎达,停泊的时候,把锚抛向海底用来固定船位。

你想象一下,我们使劲朝远处抛出一个这样的锚,有多远咱就抛多远,而这锚还系着链子,拴着我们。虽然锚很远了,我们总感觉这个锚所在的地方离我们并非特别遥远,是我们可以企及的地方。

所谓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哎,太学术了,看不懂,咱还是继续大白话,就是说,比如我们在讨价还价的时候,如果谁先开了一个价,就拿刚才你和张哥这个买卖来说,如果张哥一上来就说,

这个店啊,我得卖50多万啊。

咋样?这个锚抛的够远吧?你肯定会想,张哥你疯了吧,别闹,咱好好唠。

是,你说的没错,张哥的开价确实天马行空,离实际的ZOPA很远,但接下来你和张哥的“议价”过程就会无形被这个50万的锚影响,可能当张哥把价格降到20万的时候,你都不觉得这20万很贵了。

相应的道理还有很多,比如开价1万的苹果手机,当跌价到8000,大家疯抢,即使一个8000的手机也是贼拉拉的贵啊!

你也可以参考我写过的文章(我先开价还是让别人先开价? | 谈判的扭转乾坤)。

咱再举个例子,很直白的说明这个心理现象:

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就挨在一起做生意,左边的叫阿嫂米铺,右边的叫大哥粥道,两家饭店每天的顾客相差不多,客流量不小。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这个总比右边那个多出百十元来,几乎每天如此。具体有啥差别呢?如果你亲自去一趟,大哥粥道的服务小姐微笑着把你迎进去,给你盛好一碗粥,然后问你:“加不加鸡蛋?”你说加,于是她给你加了一个鸡蛋。每进来一个顾客 ,服务员都要问一句:“加不加鸡蛋?”当然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让我们再来到阿嫂米铺,服务小姐同样微笑着把你迎进去,给你盛好一碗粥,问你:“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你想了想,说:“加一个。”再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又问一句:“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爱吃鸡蛋的就要求加两个,不爱吃的就要求加一个。当然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一天下来,阿嫂米铺要比大哥粥道多卖出很多鸡蛋。

这里的奥妙就在两家店在向顾客兜售商品时,抛出的“锚”不一样,大哥粥道的“锚”停留在一个蛋和不加蛋上,而阿嫂米铺的“锚”停留在一个蛋和两个蛋上,作为顾客,潜意识里会受到这个“锚”的影响,就会认为阿嫂米铺的粥最少应该加一个蛋,虽然这个认识其实毫无道理。

5 一记电炮

无论我们是买方还是卖方,我们都时常纠结于到底该不该先开价。

我们似乎总觉得,如果我们先开价就会先暴露底牌。

我告诉你,善于“议价”的高手通常都会选择先开价,当然他会充分利用你有“锚定效应”的弱点,将第一次开价远远的设定在一个很夸张的地方。

而通常一个不会“议价”的人,在听到了这个夸张的价格后,都是惊愕异常,睁大了双眼,仿佛被人打了一电炮(电炮是东北话,意思是一记重拳)。

这一电炮往往都能把人削蒙了。(削,东北话,打的意思,削蒙就是打蒙了的意思。)

那个喜欢咬人耳朵的著名拳王泰森,有一句名言:

“Everybody has a plan until they get punched in the mouth.”“每个人一上场都觉得自己感觉特好,特牛X,可一旦脸上挨了我一电炮后,就傻了。”

想要让别人先开价,从而获得对方的价格信息,我们再针对性出价,这个思路本身没错。

因为,你想知道对方的牌嘛,你也怕自己的开价万一十分吃亏咋办呢。比如,其实张哥的那个铺子8万就能卖,而你又不知道,开了12万,人家秒答应咋办?

如果是这样,你就要做好准备了,做好承受张哥那一记电炮的准备。

锚定效应魔术(锚定效应ZOPA和一记电炮)(6)

很自然,大家都是俗人,谁突然被打了一记电炮都会急眼(急眼,东北话,意思是恼怒),但别让情绪主导了你,忍一下就过去了。如果你忍不住,通常,你都会被情绪带到沟里去,比如开始和自己的价格较劲,或者和对方开吵,这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面对一记电炮,我们需要消除它们的危害,咋办呢?

还价高手们,通常不用说任何否定词就能表达否定含义,

张哥,你逗我呢吧?你这价让我们这身板怎么承受的住啊?

或者,

张哥,你这个价把咱俩这天给聊死了,我都没话茬接啊...

记住,带点诙谐,带点自嘲,不要过激,委婉地表达你无法接受这个价格,就可以了。

6 躲开电炮

要躲开别人锚定开价的一记重拳还有很多方法。

比如,找到一些非金钱类的条件,把水搅浑。

张哥,我媳妇和张嫂还是亲戚,你这50万不是没把我们当自家人嘛,我得找我张嫂说说理去。

记住,你要半开玩笑的说,可不是真的让你生气。

哎,张哥,这房价的事儿不急,那啥,我听说你今年取暖费的事儿还没着落,今晚我找我弟弟,咱哥仨喝一个?

这些都是很好的绕开金钱数字,找到一些复杂的、无法具体量化的条件来使得整个交易更为复杂的好方法。

7 还可以这样

反过来,当有人逼你先开价,你除了一样可以用锚定效应来影响对方之外,你还可以用参照系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报价。

比如,张哥就是要你先开价,

张哥,我肯定是带着诚意来买的,就像隔壁陈婶那个面包房卖了6万,我肯定带足这点钱来的。

这个价格既没有暴露你的8万5的底线,又很好的告诉张哥,你旁边的邻居也就卖了6万。

8 小结

砍价的一个小技巧,就是一点点的让对方说出更多的价格信息,围绕这样的想法,你要承受得起对方的锚定效应重击。

当然,讨价还价还有很多小门道,下一期接着聊。

请持续关注谈判思维

-

-

“无聊的谈判议价 第二篇” 待续

--- 桔梗

锚定效应魔术(锚定效应ZOPA和一记电炮)(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