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是谁?南唐后主,千古词帝。

对他来说还是诗词歌赋占的比重更多一些,无奈生不逢时做了乱世君主。

若说李煜的皇位是怎么来的,那只能说是机缘巧合、命中注定了。

李煜刚出生时,他的祖父李昪已经是吴国重臣,权势在手,可谓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如此优秀的臣子怎么能容许自己屈居人下呢?

很快,一首"江北杨花作雪飞,江南李树玉团枝。李花结子可怜在,不似杨花了无期"的歌声传遍大街小巷。

我们来解释一下,杨花暗指杨氏,都做雪花状飞走了那可不是衰败了吗!李花结子,李氏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可是兴盛的象征。那时候的老百姓谁管哪个姓氏做皇帝,但是上天说你是皇帝那我们就信!李氏因此拉到一票路人粉,完虐杨氏。

李煜两个月大时,吴国皇帝杨溥预感到大势已去,与其被人打败丢掉皇位还不如自己送出去名声好听点呢,于是他很识趣的主动将天下禅让给当时还叫做徐知浩的的齐王李昪。

这是李煜与皇位存在交集的重要基础!世家公子转换成皇孙,李煜的身份在顷刻间被改变,还多了一项权利——皇位继承权。

李煜没人超越的经典(李煜如果能重来)(1)

影视剧中的李煜(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但这个时候李煜虽然是继承人,但还不知道是第几位继承人。他的父亲李璟胸无大志,并不是李昪这样枭雄眼中合适的继承人。虽然李璟文采斐然,但对政治却不敏感,并不擅长治国为君之道。

五个儿子中李昪最看重李煜的二叔景迁,但天有不测风云,天祚二年(936年),景迁意外病逝。

虽然李昪不待见李璟,但以五代十国"传嫡传长"的惯性,李璟仍然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李昪搜寻良久,终于将继承人的目光瞄向了李煜的三叔景遂,派他前往战略重地扬州担任东都郡守增长资历。

李煜的性子更多的是继承了李璟,他们对文学的追求远远大于治理国家。

李璟深谙父亲李代桃僵的用意,本身都不太想接这个累死累活还不发工资的工作,于是在大臣们上书立长为储君的时候自己先表明立场,固辞不受!

李昪心中暗喜,大儿子虽然不是治国的料,但眼力见儿不错呀。

要不怎么说李煜的皇位是命中注定呢!原本皇位都跟他无缘了,奈何这时他祖父李昪的身体却出了问题。

这些年李昪长期服食各种丹药,身体急速衰竭,任凭华佗在世也无回天之力。李昪病入膏肓却心思清明,一心想要召寿王景遂回京。

要知道,朝臣们是很支持"立嫡立长"这样传统的选皇帝套路的,他们可没有李昪那样的远见。于是,他们把李昪偷偷传给景遂的密信给拦截了。

寿王景遂远在千里之外,烈祖李昪有心无力,最终只是让李璟许下"兄终弟及"的诺言而已。

李煜没人超越的经典(李煜如果能重来)(2)

李璟(图来源网络,侵删)


要是李煜的叔叔继位了,那就真没他啥事了,但他还有一个哥哥李弘冀!他父亲不想当皇帝,但是哥哥想呀!

其实李煜的父亲李璟还是很听他祖父话的,即位后很惦记着以后要传皇位给自己的弟弟景遂。保大五年(947年)正月的时候,李璟直接立三弟景遂为皇太弟。

李煜的哥哥李弘冀第一个表示不服!我等了这么多年才有希望能继承那个位置,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怎么能行!

但是此时南唐这个国家除了在忙继承人这件家事,对外还在攻打闽国、楚国,后又和大周开战。你可能不知道,这个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就在大周这个国家工作,虽然是个将军,但那可是他未来的班底。南唐跟他们打还是太弱了。

果不其然,几年下来南唐的收支比例严重失调,李昪时期积攒下来的财富被挥霍一空,先前攻略的城池也丧失殆尽。

保大九年(951年)十二月,大周皇帝柴荣先发檄文声讨,后出兵进犯南唐边境,统兵十万,直奔淮南。

李璟恐慌,调遣重兵十万,派南唐名将皇甫晖镇守,大周这边派出将军赵匡胤出击。

滁州清流关一战,皇甫晖被赵匡胤三擒三纵,第三次被俘时皇甫晖力竭,毫无再战之力,被俘后绝食而亡。唐军败,滁州失,寿州孤立无援,金陵岌岌可危。

滁州被攻破给金陵城带来了巨大恐慌,一时间朝野震惊,人人自危。

李璟害怕呀,他倒是很想议和,但大周胃口好呀,人家要江北之地。

前面也说了,这个时候南唐国库已经空了,钱给不起,地又不能给,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打了。

柴荣也很生气,江北之地不给我我就要你整个南唐,于是率兵将猛攻舒、蕲、和三洲。周军深入南唐腹地,东南的吴越王钱俶眼光活泛,也想着分一杯羹,于是趁江南危急,出兵攻打常州。

要不怎么讲李昪不传位给李璟是眼光长远呢,因为后来真的被他说中了,李璟就不适合做皇帝!刚听说被双方夹击,李璟就整天惶惶不安,居然开始信奉佛教,企图依靠神佛保南唐安宁。

这时候有一个关键人物——枢密使陈觉。他想独揽朝政,怂恿李璟扔掉这个烫手山芋,退位给三弟景遂。

景遂这时候可精着呢,此时南唐正逢多事之秋,烽烟四起,朝不保夕,不知哪天就被他国的铁骑踏平都城,于是跑到往山高水远的洪州出任大都督去了。

这时最高兴的还是弘冀,叔叔跑了皇位不就是他的了吗,那此时可是很有必要好好表现一下,为登基拉拉友情票呢!

弘冀从润州上书李璟,欲带兵支援前线。钟皇后爱子心情,也天天在李璟耳边吹枕边风,时日久了,李璟也觉得对不起儿子,于是派柴克宏、陆孟俊等大将协助弘冀支援常州。

这是弘冀的高光时刻,这期间弘冀独具慧眼,重用柴克宏,打的吴越士兵狼狈逃窜。常州一役,歼敌一万余人,俘虏吴越士兵数千人,唐军大胜。

但柴克宏也身负重伤,周身刀剑所伤十余处,弘冀怒,吴越士兵全被斩首。

这场胜利奠定了燕王李弘冀在朝堂中的地位,但这样的胜利终究是昙花一现,对伤及根本的南唐来说不过杯水车薪。幸运的是,此时的柴荣连年征战亦是兵疲马乏。

故周显德(958年),唐周议和,弘冀被立为太子,参与政事。弘冀不同于李璟的懦弱无能,他更像祖父李昪,参政之初便对朝堂进行大规模整治,贬黜贪官污吏,重用贤能将才,南唐在他的整治下逐渐有复苏的趋势。

原本,弘冀称帝是板上钉钉的事,但奈何他自己作死。朝堂之上与大臣们吵架,被李璟罚过后仍不悔改。后来有一次李璟被气很了,说立他为太子还不如当初立景遂呢!

原本是一句气话,却被弘冀当了真。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同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弘冀是后者,但成长于景遂阴影下的弘冀,性格逐渐扭曲,他好猜忌,性暴烈。即便景遂远走洪州,弘冀仍旧担心他卷土重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买通人给景遂下毒把景遂给毒死了。

据说因毒性剧烈,景遂的尸体还未来得及收敛就已经溃烂。

按理说,这皇帝的位置这时候已经是弘冀的囊中之物了,可老天他就不天随人愿。显德七年(960年),太子弘冀突发恶疾,药石无医,撒手人寰。

这时候,我们的幸运儿李煜同学接到了天上砸下来的馅饼——皇位!鼓掌~撒花~

但是,故事并没有完结,因为李煜他根本不想做皇帝。

李煜属于典型的逃避型人格,遇事他只会选择退缩。父兄健在时,他志在做清风朗月的林间隐士,"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娶妻娥皇后,他只愿同妻子红袖添妆,"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君临天下,李煜仍然逃避,一首"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道尽其醉生梦死的君王日常。

李煜没人超越的经典(李煜如果能重来)(3)


或许李煜也想过改变,但破碎的南唐、邻国的侵犯使他望而却步,他知晓个中艰难,却不愿做出改变,拯救南唐百姓于水火。故而,后来南唐的悲剧,李煜后来的凄凉其实都早有预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首绝命词,回首往事,感慨今昔,惊艳后人,了却残生,至此千古词帝魂归地府。

或许,那里他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