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做的重大抉择(输在起跑线上却成了人生赢家)(1)

《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是作者“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本百年经典小说。

《简·爱》的故事梗概: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受尽舅妈和她的孩子们的欺凌,连下人也不善待她。为了逃离这个家庭,她选择去罗沃德孤儿院生活。

成年后的她成了桑菲尔德贵族庄园的家庭教师。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主人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并接受了罗切斯特的求婚。

婚礼中,罗切斯特被别人揭穿已婚的身份。婚礼中断,简爱选择离开了罗切斯特的家,独自生活,历经艰难。

罗切斯特的原配妻子放了一场火,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化为灰烬,罗切斯特也在火灾中受伤,变得又瞎又残。简爱又回到了一无所有的罗切斯特的身边,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伴随一个人从幼年到成年,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幸福。

原生家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这两方面分析一下《简爱》里人物的成长历程。

积极的影响

1 父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

从出生那一刻起,孩子便开始寻找自己与母亲之间的纽带。这是他们所有行为的目的。这种关系非常亲密而且影响深远。

简爱不畏世俗眼光、执拗、倔强的性格,深受母亲的影响。

简爱的父亲是个为穷人服务的牧师,她的母亲仍然执意嫁给了他。简爱的母亲这一行为,违背了朋友们的意愿,也遭到了父亲里德的反对。父亲同她断绝了父女关系,也没留给她一分钱。

他们为什么反对简爱母亲嫁给她的父亲,只因为简爱的父亲是个奔走在穷人之间的牧师,不是权贵人士,没有钱也没有前途。简爱的母亲还是不顾众人反对,毅然嫁给了她的父亲。

简爱的骨子里继承了她母亲的秉性:不轻易被别人左右,不轻易向世俗低头,有主见。这样的性格成就了后来的简爱。

简爱做的重大抉择(输在起跑线上却成了人生赢家)(2)

2 决定性格的儿时经历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

到了五岁之时,孩子便会形成一种统一而且成型的行为特征,有着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完成使命的行为方式,我们称其为“生活方式”。至此,他们已经选定了一种适用于自己的最深刻且最持久的概念,明白自己从这个世界得到什么,而这个世界对他们又对他们有何诉求。儿时不愉快的经历,也许会产生完全相反的意义,从而导致不同的个人对于生命的解读大相径庭。比如一个人遭受的不愉快经历可能会一直隐藏在心地,以便他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找到解决办法。

痛失父母的简爱,生活在舅妈家里,饱受舅妈和表哥表姐的欺凌。

童年的惨遇,并没有让简爱沉沦,反而激发她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她明白了想要的东西必须自己努力去争取、不满意的地方尝试去改变。

无论在里德舅妈家,还是在罗沃德学校,外部的环境简爱都不满意。在生存环境不能改变时,简爱如何改变自己,让自己不再生活在害怕、恐惧中呢?她无意间发现了书。书开阔了她的眼界,她也在书中找到了方向,她的心不再飘零、有了安全着落的地方了。

尚且年幼的简爱已经知道,如何在夹缝里求生存。

简爱做的重大抉择(输在起跑线上却成了人生赢家)(3)

3 学校的影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

学校是家庭的延伸。

1876年英国教育法规定,家长有义务送子女入学。

虽然罗沃德学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贵族学校,它只是个半慈善性质的孤儿院,但那里有老师、有朋友、有书。不但可以学习写字、画画、裁剪、缝纫、编织、语言等各种生活技能,还能学习到:当你被指责为说谎时,允许为自己辩护。这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选择进入罗沃德学校,简爱的人生已经开始与众不同。

8年的学校生活,简爱懂得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开阔,也越来越自信。她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也更加确信,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

简爱做的重大抉择(输在起跑线上却成了人生赢家)(4)

消极的影响

在家庭里,父母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他们是面镜子,什么样的父母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里德舅妈育有一子两女:约翰、伊丽莎、乔芝雅。他们出身于高起点的家庭,有富裕的生活,有妈妈的宠爱。

里德太太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

里德太太自己欺负简爱时,她在给孩子做了个坏的榜样:儿子约翰变本加厉地欺负简爱,两个女儿也不待见简爱。

约翰不在学校好好的上学,被里德太太以“身体不好”为借口领回家,错过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最佳时机,为后来的约翰变得自私、自我、为所欲为留下伏笔。

成年后的约翰,和一批男女鬼混,糟蹋了身体,荡光了家财,负了巨债,坐了牢,自杀而亡。

成年后的伊丽莎、乔芝雅姐妹,没有姐妹间的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反而是刻薄的让人难以忍受、感情淡而无味,妹妹乔芝雅都害怕和姐姐伊丽莎待在一起。

原生家庭的高起点,并没有给约翰、伊丽莎、乔芝雅带来更好的人生。

里德太太不但毁了孩子,也自食自己种下的恶果:约翰败光了她所有的家产;她临终前不但没有得到伊丽莎、乔芝雅姐妹的照顾和关心,还让她早点死好分家产。人性的冷漠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简爱做的重大抉择(输在起跑线上却成了人生赢家)(5)

夏洛蒂·勃朗特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凤凰涅盘

《简爱》这本书其实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自己的人生缩影和写实。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是一个穷牧师,母亲只是一个家庭主妇。夏洛蒂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一家人生活在英国的一个贫寒的小村落里。母亲去世的比较早,年幼的夏洛蒂和她的姊妹是在父亲和姨妈的照顾下长大的。

夏洛蒂·勃朗特生于19世纪的英国。那时的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新思想也随之萌芽。女性开始憧憬完美平等的爱情,渴望自由的生活,也追求人格的独立。这一切,却受到了残酷现实的制约。夏洛蒂只能把心中对自由的向往,对完美爱情的渴望,赋予笔下的人物上,才让读者看到这简爱这个经典的人物形象。简爱也是作者生命的延续。

不妥协的人生才会绚烂

原生家庭的低起点,简爱没有妥协,通过自己的努力,逆袭了人生,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原生家庭的低起点,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也没有妥协,通过自己的努力,写了《简爱》这本旷世之作、百年经典。

原生家庭的高起点,约翰、伊丽莎、乔芝雅,却把自己的人生输得一败涂地。

原生家庭的好坏是把双刃剑,输了开始,不一定输了结局。赢了开始,也不一定赢了结局。

原生家庭不能选择。如何才能减少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负面影响呢:不妥协。

逆来顺受、妥协是不需要反抗,这条路走起来也容易。既然目前拥有的不能使自己满意,为什么要妥协呢?努力一下,也许会有转机。不努力,肯定会一直待在原地。

目前的状况已经是最坏的结果,已经在承受最坏的,为何不努力一下,也许会有翻盘的机会,不是吗?

我是馨雨,喜欢用文字和自己对话,也想用文字和你对话。请点击上方的【关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