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谈情说李

写暖心的文字陪伴你,请点击右上角蓝字关注我。

父母在哪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1)

故乡,浓浓的乡愁

每次提到故乡这两个字,总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年少时候离开的故乡,是滋润我们长大的沃土,是记载了几多欢乐的乐园,也是这辈子最魂牵梦萦却难以再回去的原点。

诗人席慕蓉在她的著名诗作《乡愁》中这样写道: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故乡是印在骨子里的情怀,是每个人走再远也难以割舍的回忆。故乡与生俱来的炊烟,似乎是那个年代挥之不去的画面,总是在黄昏的时候,匆匆挽着父母的手,一起欢笑着回家的记忆。

人声鼎沸的物资交流会,肆意飞舞的尘土,汽水,冰糖葫芦,金灿灿喷香四溢的炸油糕,大泡沫箱子里的冰棍,两毛钱的瓜子……

安静的远山,油画一般。

故乡,是用来怀念的。

怀念那个年代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或大或小的人物,每一场开心和伤心。怀念很遥远却如同近在眼前的一草一木,一饭一蔬。

故乡,就是一种惆怅,笼罩在心头,永远挥之不去。

父母在哪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2)

儿时玩伴,越来越远

轻易地远走他乡,从此和故乡拉开了距离,距离,不仅是时空的距离,也是人心的距离。

每个人的儿时,都有那么几个一起玩得很好的发小。

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时间是一位魔术师,轻易改变了你的容颜,改不掉的是对故乡的眷恋。然而,空间拉开的距离,却让儿时最热络的玩伴也变得疏离。

曾记得,下大雨的时候,叠一只有一只的纸船,在流着“小河”的小巷里,踩着雨水一一放走对未来的希望。

曾记得,在打谷场的夜晚,一起奔跑在夜幕下,就连深蓝天空上的星星,也陪着我们一起欢乐。

曾记得,最初的时光,最初的笑颜,最初的童心未泯,最初的誓言“我们永不分离”。

故乡,是儿时的故乡。

长大后,奔赴不同的人生坐标,童年成了永远珍藏的童话。

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再见到阔别多年的发小,竟是别样的感觉。不分离,已经分离多年。说聚首,却是尴尬无语。

时光会记得,故乡会记得,回忆会记得,那些回不去的人和事。

父母在哪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3)

故乡,是起点,是终点

小时候,听惯了《三娘教子》里的这句:“我叫叫一声儿啊儿啊,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掉寸金还有可,失掉光阴哪里寻?”

和父亲母亲一起去看戏,醒过来的时候,戏已经散场,父亲背着我回家,路上醒了,揉着惺忪睡眼,看见头顶有一轮巨大的月亮,我走,它也跟着走。从父亲肩头看过去,感觉自己像是站在最高的山顶。

故乡有山一样伟岸的父亲,父亲的爱,沉默如海,一生难忘。

还记得,顽皮的时候挨母亲打,母亲举起棍子,我就赶紧唱:“打儿一下,如同十下;打儿十下,如同百下;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娘呀,你饶了我吧。”

这时候的母亲,化怒为笑。

故乡有水一般柔韧的母亲,母亲的爱,坚韧温暖,伴我一生。

有父母的故乡,是最牵挂人心的故乡。

不管身在何处,总是记得,故乡有两个人头发渐渐花白,腰身渐渐佝偻,眼睛渐渐花了,耳朵也渐渐地不行了……

山一程,水一程,虽与故乡渐行渐远,却在知天命的年纪懂得,故乡,断了筋骨,连着血脉。

有一句话这样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对于故乡,其实是这样: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故乡也无归途。

父母在哪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4)

时光翩跹,故乡已远

小时候,故乡是村里的炊烟,长大后,故乡是一张泛黄的胶片,后来,故乡变成了一张张陌生的笑脸,现在,故乡是一条没有尽头的小路。

山高路远。思念如狂。

时间是一轮战车,只向前不退后,那些枝杈清晰的回忆脉络,始终没法让人释怀。

故乡的那山,那水,那爹娘,永远最牵扯人心。

时光翩跹,故乡已远。

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才明白,故乡,是永远回不去的一段时光。

作者谈情说李,欢迎关注,感谢转发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