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再次从物理理论上研究了一下新能源汽车,给大家汇报一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电动汽车三元锂和磷酸铁锂哪个好 电动汽车时代到来?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电动汽车三元锂和磷酸铁锂哪个好 电动汽车时代到来

电动汽车三元锂和磷酸铁锂哪个好 电动汽车时代到来

周末再次从物理理论上研究了一下新能源汽车,给大家汇报一下:

1:磷酸铁锂电池还有很大的挖潜空间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电压是3.26V,克容量是170ma/克,这就意味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理论电量是554W/千克。

石墨负极是与正极匹配的,克容量是372ma/克。从理论上讲,1份石墨负极材料,对应需要2.19份正极材料。或者反过来说,1份正极材料,对应需要0.47份负极材料。

如果通过工艺的优化,1千克电池电芯中正负极材料占比达到60%,那么正极材料就是408克,负极材料就是192克。对应的磷酸铁锂电芯能量密度是226W/千克。

如果才有更高性能的负极,比如在石墨里面掺加硅,使负极材料的克容量达到450mA/克,那么1份正极材料,只需要0.38份负极材料。通过才有优化的负极材料,可以增加正极使用量,达到434克。对应的磷酸铁锂电芯能量密度是240W/千克。

如果负极材料克容量提高到800mA/克,那么1份正极对应0.21份负极。正极材料的使用量就可以达到495克。对应的磷酸铁锂电芯能量密度是274W/千克。

也就是说,使用更高性能的负极材料、优化电池结构,磷酸铁锂电芯能量密度可以从当前的180到200W/千克增加到230到260W/千克。

如果优化磷酸铁锂结构,在磷酸铁锂结构里面加一点点锰,构成磷酸铁锰锂,就可以提高磷酸铁锂的电压,使电压从3.26V增长到最高4.1V。如果从安全性、循环性考虑,是不会完全把磷酸铁锂替换成磷酸铁锰锂,一比一惨的话,大概可以提高正极容量10%。

也就是说,磷酸铁锂电芯的实际能量密度还可以提高40%以上,达到253到286W/千克。

案例解析:

比亚迪汉EV标准版电池容量是64.8度,如果电芯能量密度再增加40%,那么在不改变车体结构的情况下,电芯容量可以增加到90.7度。这个电量意味着以90千米的匀速续航可以达到500千米,110千米的匀速续航下可以达到414千米。

如果电芯容量增加到120千瓦,高速续航就可以达到500公里以上,市内行驶里程可能达到1000千米。

可以说,终极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基本上是可以完全替代小型乘用车的。

如果运输货物和客运,可能还是得搭载固态三元电池,只有固态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可以超过400w/千克,满足高速800千米的续航。一旦固态电池技术突破,电动车下一个革命对象就是中短途的货车和客车。

2:关于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技术路径很多,当前很热门的就是氢能源燃料电池。氢能源燃料电池有三个巨大的BUG:

一是体积能量密度太低,一立方米仅有89.9克氢气;

二是非常不安全,每一个氢气罐都是一颗小炸弹,每一个氢能源加氢站都是一颗小氢弹;

三是氢能源的效率太低了,水电解氢气的效率最高可能就是72%,氢气转电效率最高是72%,运输效率损失7%,假如以光伏作为点解能来源,综合下来,理论上氢燃料电池综合能源效率是47%。

我对氢能源的储能密度做了一个测算:

70Mpa高压氢气,储能密度是5.7%,也是每千克氢气罐储氢是57克,储氢能量1.9千瓦,每千克可释放电能1.36千瓦。每升39克,安全储氢85%,每升储存能量1.1千瓦,每升释放能量792瓦。

液氢,储能密度是10%,也就是每千克储氢罐储氢是100克,储氢能量是3.33千瓦,每千克释放电能2.39千瓦。每升70克,安全储氢85%,每升储能1.98千瓦,每升释放能量1.42千瓦。

3:关于液态能源储能:

液态能源才是最佳的储能方式,目前可以液态存储的清洁能源主要有2个:

一个是甲醇,每公斤甲醇可以存储3.06千瓦电能,最终排放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由于可以用氢气 二氧化碳生产氢气,因此甲烷实际上是0碳排行的清洁能源。甲醇每升789克,与汽油接近,每升可以存储2.38千瓦电能。

其次是氨气,每公斤氨气可以存储5.16千瓦电能,最终排放物是水和氮气,没有任何温室气体的排放。氨气极易液化,也容易在常温下存储。25度常温下,安全储液氨85%,氨气安全储存量是511克,每升可以储存2.63千瓦电能。

如果这2种能源的燃料电池效率达到60%,那么相当于:

甲醇每千克可以释放电能1.83千瓦,每升释放电能1.42千瓦;

氨气每千克可以释放电能3.09千瓦,每升释放电能1.57千瓦;

不论是甲醇还是氨气,不论是每千克电量还是每升电量,都是远高于当前锂电池300W/千克,或者800W/L的储能能量,甚至远高于未来固态电池的储存容量。

即使与氢气和液氢对比,甲醇和液氨都是全面优于氢气和液氢的。作为储能方式,氢能源没有未来,以后光伏储能还得靠甲醇和液氨。

一旦攻克甲醇燃料电池和氨气燃料电池技术,尤其是氨气燃料电池,轮船、长途大货车、航空飞机才会迎来电动化的变革。

总结:

从节能、安全性、能量密度等多个维度讲,氢能源作为能源是走不通的,各地不能再推氢能源战略了,而应该加推光伏制甲醇,光伏制氨气的战略,也应该加大甲醇燃料电池和氨气燃料电池的研究。

我们去做投资,不能投资一个没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如果短炒的话,炒一炒没有关系,但是长期投资,那就是没有前景的。除非出现了一个革命性的储氢技术,储氢密度堪比液氢,但是安全性和氨气、甲醇一样高,这个时候氢燃料电池才有望加速普及。

,